在英国殖民地出生的华侨,不要安逸要回国,让英国交还了两座城市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讲求落叶归根,不论是漂泊到何处的游子,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的故土。知名的华裔陈友仁就一直秉承着这个观念,尽管他从出生那一刻便已远离故土,但一生都对中国有着无限的憧憬。

陈友仁出生在一个很少有人听说的小岛——特立尼达岛。这个岛位于西印度群岛中,属于英国人的殖民地。岛上的居民大多都是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土著,陈友仁一家作为少数异族人,反倒比较显眼。

和当今很多国家的华裔一样,陈家勤勤恳恳地工作,努力培养下一代,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陈友仁也没有辜负长辈的期望,从小便凭着超乎常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一直保持着十分出色的学习成绩。

在英国殖民地出生的华侨,不要安逸要回国,让英国交还了两座城市

成年后,陈友仁考取了英国的律师资格,成为岛上唯一的一位中国籍的律师。有了体面的工作和社会地位,跻身于中产阶级的美好愿望已经实现。可陈友仁对这一切仿佛并不满意,他的内心还是对自己素未谋面的祖国充满向往之情。

二十世纪初期,陈友仁从当地的报纸上看到了中国的消息,当时辛亥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热血青年们刚刚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正踌躇满志地规划着新国家的蓝图。

看到了这些,陈友仁内心仿佛有股按捺不住的火焰,心弦时刻都被中国所牵动着。他在前往伦敦的旅途中遇到了菲利普·陶和伍连德博士,就是战胜东北鼠疫,开创中国防疫史的医生伍连德。

三个人在船上谈天说地,谈辛亥革命,谈国家大事,谈中国。在一番热聊之下,陈友仁更加坚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毅然做出了决定:放弃原本安稳圆满的富足生活,回到中国去施展自己的满腔抱负。

陈友仁当时连中文都不会讲,这意味着他在支持中国革命的道路上必然是困难重重。而促使他下定决心的,除了一腔热血之外,与他的父辈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陈友仁的父亲名为陈桂新,曾是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的部下。由于陈桂新才能出众,在与清政府作战之际,他曾在短时间内就建造了一座水上浮桥,这位太平军的进攻营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备受杨秀清的器重。

没想到太平天国内内讧,东王一系被杀,陈桂新通过香港,辗转来到了特立尼达岛上。凭借着出众的才能,他被当地的一个华裔商人看中做了他的上门女婿,后来便有了陈友仁

在英国殖民地出生的华侨,不要安逸要回国,让英国交还了两座城市

陈桂新一直都对祖国念念不忘,陈友仁常常听父亲讲关于中国的故事。经过陈桂新的言传身教,陈友仁从小便在心中埋下了爱国的种子,立志长大后一定要效忠国家。

在克服重重的困难后,陈友仁终于踏上了魂牵梦绕的祖国土地。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才能,他很快担任了英文报纸《京报》的编辑,向全世界宣传中国。他的文章总能引起外界的极大关注,甚至连孙中山都十分倚重他,聘请他做外交顾问和英文秘书。

陈友仁不负孙中山先生的厚望,踏踏实实地完成自己的职责,一路做到了外交部长。他在各大国周旋时,从来都是不卑不亢,谈判中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镇定从容。

在英国殖民地出生的华侨,不要安逸要回国,让英国交还了两座城市

1927年,英国水兵在武汉刺伤中国群众,引起全国上下极大的愤概。根据满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英国军舰有权在长江流域自由航行。而英国水兵仗着治外法权,经常在各个口岸为非作歹,这才是发生此类事件的根源。

国民政府抓住这个机会,向英国政府施压,归还内陆口岸的租界。陈友仁代表国民政府与英方进行交涉,经过艰苦的十六轮谈判,最终迫使英方同意交还九江和汉口两大城市的租界。这是中国外交史上难得的胜利。

陈友仁一直秉承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政策,坚决与反动派进行斗争,曾迫使蒋介石下野。因而无法在反动派把持的国民政府内立足,不得已逃亡法国和香港。

在英国殖民地出生的华侨,不要安逸要回国,让英国交还了两座城市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军胁迫陈友仁从香港回到上海,要求他加入汪伪政权。可陈友仁面对日本人的软硬兼施,就是不肯做汉奸。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陈友仁在国际名声很大,日本人不敢加害于他。

可即使如此,陈友仁生活在日本人的软禁下,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充满了忧虑。遗憾的是,抗战胜利的曙光已经到来的1944年,陈友仁却因心力交瘁而病逝于上海,没有看到中国解放的那一刻。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52 字。

转载请注明: 在英国殖民地出生的华侨,不要安逸要回国,让英国交还了两座城市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