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曼施坦因的巅峰之战,克里米亚半岛战役,决战塞瓦斯托波尔

由 沈建伏 发布于 经典

塞瓦斯托波尔,苏联黑海舰队的锚地,也是一座坚固的要塞。长久以来,塞瓦斯托波尔就是俄国海军的传统基地,它经受过许多战争的考验。
而在二战中,它更是经受了最为严酷的考验,在曼施坦因所率领的德军围攻了250个日夜后,终告陷落。此战也可谓曼施坦因的巅峰之作。今天,我们就回顾这场战役,看看曼施坦因要如何夺取这里。
1941年9月下旬,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希特勒的命令下,直径向苏联克里米亚半岛席卷而去。他的命令十分明确,必须夺下克里米亚半岛。
之所以这样是有原因的。克里米亚半岛东部是刻赤半岛,刻赤半岛连接黑海和亚速海。而且克里米亚半岛作为俄国的传统海军基地,有多个良好的港口,其本身又是中近东的重要海上通道。南部海岸和土耳其相对,西边对着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一句话,不能拿下克里米亚,那么苏联人就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比如库兹涅佐夫就曾经利用波罗的海的海军基地,轰炸柏林。如果俄国人又在克里米亚这么玩,那么德国在罗马尼亚的炼油厂就陷入危机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希特勒命令南方集团军区派大军前去进攻,而指挥这支大军的就是冯·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很清楚,这是一场硬仗,他需要调动足够多的部队,于是他调动了第11集团军。第11集团军包括德军3个军,九个师,清一色的步兵师,另外还有罗马尼亚的山地军可供调遣。
而希特勒的任务有点强人所难,曼施坦因的任务其实是两个,一方面攻陷克里米亚,一方面还要在南方集团军群的侧翼前进,追击向东逃窜的苏军。

而摆在曼施坦因面前的第一个要点就是皮里柯普地峡,为了突破这里,曼施坦因集中了自己大部分部队,只让少部分部队向东追击。
1941年9月24日,曼施坦因发动攻击,在五天血战之后,德军控制了皮里柯普地峡。不过此时苏军开始向克里米亚半岛增兵,同时在东面集中了十二个师试图反击。但很不幸最终他们被曼施坦因的第11集团军和克莱斯特的第一装甲兵团合围消灭。
曼施坦因最终在10月28日彻底摧毁了苏军防线,苏军在慌乱的撤退中,被曼施坦因消灭了数万人,剩余部队仓惶撤往塞瓦斯托波尔。虽然损失颇大,第11集团军仍然全军追击,曼施坦因报告共俘获苏军大约100,000人及700门大炮,苏联官方公布死伤大约共68,200人。
11月1日德军步兵第30军占领辛菲罗波尔;4日步兵第42军占领费奥多西亚;16日步兵第42军占领刻赤,除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外,整个克里米亚半岛已在德军手中。

不过德军要攻破塞瓦斯托波尔也不是那么简单,毕竟这里是苏联红军的海军基地。守卫塞瓦斯托波尔的苏军部队拥有火炮150门(岸炮34门)。
在各防线上修筑了75个炮兵火力点、1.7公里长的防坦克桩地带,232个机枪火力点、347个步兵掩体、60个土质掩蔽部、9个指挥观察站,埋设了各种地雷9,805枚。同时还拥有十二个永久要塞群。

同时,塞瓦斯托波尔防区被苏军严密防守,兵员充足。根据资料,当时在克里米亚的守军众多,有两个集团军和塞瓦斯托波尔海军总部的直属部队构成。
包括独立海岸防卫集团军的第25、第95及第172步兵师、第7海军步兵旅、第2、第40及第42骑兵师、3至4个炮兵团、1个战斗机飞行团及支援单位。第51集团军包括总部第9步兵军、第106、第276及第320步兵师,3个炮兵团、独立第120坦克营及8个飞行团。
塞瓦斯托波尔总部直接指挥包括第156、第184、第271及第421步兵师及第48骑兵师。要想攻破谈何容易?

所以进攻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劣势,战斗持续到12月末,德军的进攻都没有取得什么太大的效果。最巅峰时在一百五十辆坦克和三百架飞机的掩护下,向巴拉克拉瓦一线的苏军阵地发动进攻,但却没有任何效果。
虽然部队楔入了苏军的防御纵深四公里左右,但却没有撼动苏军的防线。再加上苏军在12月6日于刻赤半岛登陆,所以德军一度只能与苏军僵持对峙。
一直到1942年5月8日发动“黑豹猎鸨行动”,才消灭了苏军在刻赤半岛的兵力,并重新发动进攻。但此时德军已经花费了数个月在这个克里米亚半岛了,无论如何德军必须拿下这里。
德军重新恢复了攻击,但是要攻克这里并不容易。为了方便攻陷这里,曼施坦因调来了600MM的卡尔臼炮和800MM的古斯塔夫大炮来轰击塞瓦斯托波尔。
在从5月21日开始的轰炸后,于6月2日重新发动了攻击,但其中巨型火炮的炮击和大规模轰炸又持续了5天。在守军的炮台相继被毁,尤其是北部要塞群地下弹药库被毁后,德军才发动了进攻,并在6月12日攻克了这里。

由于苏军错误地以塞瓦斯托波尔湾上的港口构成城市的物资供应生命线,而攻占它们就可以切断塞瓦斯托波尔同外界的联系以瓦解防守。
因此德军不需要逐步推进,因为从北面向南进攻塞瓦斯托波尔湾可面对较轻的抵抗,曼施坦因集中其主力第54军共5个师在这个方向,另一方面集中第30军共3个师由东向西发动牵制性攻击,以防苏军通过塞瓦斯托波尔湾向北翼输送增援部队。

塞瓦斯托波尔的外围防线于1942年6月16日被突破,第54军包围了北面海岸的大部分区域,而第30军向西的推进则在苏军的壁垒4号防御阵地前停止。
防线起点大约是南部海湾顶端,这表示曼施坦因的计划高估了塞凡堡湾上的港口对守军的作用。6月28日晚上曼施坦因开始横越海湾以突破防线,德军进攻十分凶猛,但苏军仍坚守至日落,虽然如此曼施坦因仍继续将后备兵力投入战场。

6月29日,塞瓦斯托波尔的守军终于败下阵来,塞瓦斯托波尔彻底陷落。
战役最后,在塞瓦斯托波尔防守的苏军共有106,000人,只有25157名士兵撤出。而在塞瓦斯托波尔整个战役过程中苏军总伤亡200481人,其中战死和被俘者多达156880人。而曼施坦因也被称为塞凡堡的征服者,并晋升为陆军元帅。
德军攻击塞瓦斯托波尔,花费了250个日夜,其中曼施坦因的部队被彻底牵制在了这里。尽管曼施坦因宣称他仅仅损失了两万四千人,但实际上这个数字大有水分,因为这是没有包括罗马尼亚部队的。
如果严格来说,他的损失比苏军并不少太多,毕竟他是进攻的一方,而苏军拥有坚固的堡垒。

此时我们必须承认一点,那就是塞瓦斯托波尔非常坚固。苏军在战前做了许多的准备,无论是战前对塞瓦斯托波尔的防御构筑,亦或者是战争开始后对塞瓦斯托波尔的内陆方向构筑防御工事,都保证了该地区的防御体系坚固无比。
其中其海岸炮台,是可以全角度射击则是重中之重,通常来说,这些炮台都是只能面向海面开火,比如英国在新加坡的工事就是如此。
但苏联这种全角度炮台就显得难能可贵,因为它可以将火力向内陆方向来的敌人实施打击,这对于抵抗德军的进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苏军未能及时的打通和塞瓦斯托波尔守军的联系,反而在刻赤半岛损失了前来援救的部队,就非常的可惜。
事实上塞瓦斯托波尔此时和被包围没有任何区别。刻赤半岛登陆的部队必须自动向西攻击,以期打通交通线和塞瓦斯托波尔的守军汇合。
然而考虑当时守军已经无力反击,又缺乏和刻赤半岛登陆部队的联系,所以这种做法注定没有效果,其结果是白白赔掉了部队,而且又不能解除塞瓦斯托波尔之围。

最关键的一点,苏军并没有掌握制空权,整个战区上方飞舞的都是德国人的空军,苏军等于要头顶空袭进行进攻,部队的突破能力大大受损。
而塞瓦斯托波尔的守军则是一支彻头彻尾的孤军,唯一的联系是海路,但是海面的舰船也会遭到德军空袭而损失掉。
因为没有制空权苏军的任何行动都会遭到德军的迎头痛击,无论是增援还是撤离,这就注定了守军不能得到任何增援,最终将被消灭在这里。

但也不能说,塞瓦斯托波尔的坚守毫无意义,它毕竟将德军一支重兵集团牢牢的牵制在了克里米亚半岛。如果没有他们的坚守,那么莫斯科战役的胜负,还很难说。
就算莫斯科防守取得了成功,但如果曼施坦因早就攻克了这里,并率部参与莫斯科方向的战斗,那么苏军也很难将德军赶的那么远。这就是塞瓦斯托波尔的守军,坚守在这里的原因。
战争对于下级军官和士兵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绞肉机,无数的生命在战场上凋零,为的是胜利的荣光。曼施坦因用士兵的血赢得了胜利,但苏军将士的鲜血也并没有白流。
他们的牺牲,为苏联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这一切,在当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在未来它会成为改变战局的关键所在。而这,也是战争铁的法则。
参考文献:《苏德战争》
《失去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