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的小学题越来越刁钻了,有的题目简直就像脑筋急转弯一样。其实只是好多的数学题,给的条件并不是那么直接,学生如果认真审题的话,一般都能拿到高分。
但是,有很多同学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了,也能流利地回答出老师的问题,自己做练习题时,却总是碰见麻烦,同时导致考试中失去了很多不该失去的分数,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的审题能力太差。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目:小明和4个同学去看电影;买票花了20元;每张票多少元钱?
一个学生的答案是20÷4=5,老师却给他画了个大大的叉,为什么呢?很明显是这位学生没有认真审题,因为小明和他的4个同学,一共是5个人,电影票花了20元,那每张就应该是20÷5=4元。
其实这些情况就是孩子平时做作业时没有养成一个认真审题的习惯,其实数学不仅仅只是需要计算,它更多的是需要语文的阅读理解。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只会计算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是要弄清楚题目的要求。
如一道数学计算题,如果学生做题匆忙,不认真审题,错误率往往很高;而数学应用题的题干中,包含很多的解题信息和提示。只要掌握了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才能运用公式去解答题目。因此,认真审题是非常重要的!
经常有很多家长反应,孩子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都挺好的,但是应用题总是做不对,这种情况就是阅读理解能力有待加强的表现。对于数学的应用题,公式列出来了,计算就很好办。不过需要学生把题目中的重要信息提取出来,根据要求去运用正确的公式。
但如果孩子养成了认真审题的习惯,那考试中很容易就能拿到高分,同时也会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好的行为习惯,会直接影响人的一生。那怎么培养孩子认真审题的习惯呢?
三个步骤,提高审题效率
1.读题是培养认真审题习惯的第一步
学生审题的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几乎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
在辅导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用手指着题目,和孩子一起读,语速慢一点,咬文嚼字,读懂题,如果孩子不明白,就再读2-3遍。
这样做的好处:在你指读题目的时候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能加强孩子对文字的识读能力。小学生的识别和记忆能力很强,如果家长经常带着孩子指读题目,还能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量。
2.培养孩子动手操作帮助分析的习惯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进一步提高孩子对题目的理解与印象,因为行动和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读题读得好相当于读故事,而在读题的过程中伴随着实践,效果会更好,如一根10cm的绳子对折两次,每段是多少厘米?这个时候就应该让孩子动动手,亲自去搞清楚每对折一次的长度,当孩子理解清楚后,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进步的夸奖。
3.读的过程中划重点、标记号
数学的应用题一般内容都比较多,给的信息也很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往往容易急躁,因此要求孩子在做题的时候划重点、标记号,认真划出重要的字、词,在读的同时,筛选出重要信息,有利于孩子准确把握题目的方向,提高做题的准确性。
习惯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要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养成。多指导,多鼓励,使孩子一步一步地上路。科学地培养孩子的审题习惯,有利于提高孩子对信息的获取能力,也能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