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扎克来搞笑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许允(?-254年),字士宗,高阳(治今河北高阳)人。
他是世家大族出身,少年时就在冀州一带很有名气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
那时的年轻人结婚,都讲求一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自己的婚姻大事自己做不了主,都是由父母来包办的。
由于许允的出生,和自己的名望,所以,三姑六婆来他家提亲的人倒是不少。但那时的婚配,还要讲求一个“门当户对”。所以,许多媒婆的提亲,许允父亲都没有同意,主要是嫌对方门户太低。
这一日,媒婆又来给许父道喜,女方家是卫尉阮共的女儿,他的哥哥阮侃官居河内太守。
这个门槛可了不得,卫尉是九卿之一,太守就是后来的刺史,为一州郡的最高长官,足以匹配于许氏世族了。于是许父就痛快的答应了这门婚事。
那是的礼制,叫男女授受不亲,在入洞房前男女是不能互相见面的。
许允知道了这门婚事,也是十分向往着早日成亲,他当时就幻想着,大户人家的大小姐,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花容月貌呢。所以自己也日夜盼望着能早日将阮氏女搂入怀抱,好一睹芳容的。
盼啊盼啊,正日子终于盼到了。
洞房花烛之夜,夜深人静了。来贺喜的客人们都已告辞,剩下的工作就是新郎掀起新娘的盖头来,两人就要合卺了。
怀着激动的心情,受颤抖着猛然掀起了新娘的盖头来。
新娘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许允一看,顿时惊呆了!
稍一愣神,喊了“妈呀”一声,撒腿就往外跑。
这是为何?见鬼了?
的确是见鬼了。
那阮氏女是能进入古代女子排行榜的人物,许允见了能不惊呆吗?
不过阮氏女进的不是美女排行榜,而是丑女排行榜。
中国历史上有西施、貂蝉、杨贵妃、王昭君四大美女,四大丑女呢?有嫫母、钟无艳、孟光、阮氏女。
都说诸葛亮的媳妇黄月英长得丑,都没有进入排行榜。可见这阮氏女的长相,真的是非同一般了。
那阮氏女已有所准备,一把拽住他。
许允边挣扎边磨叨:“妇有‘四德’,你符合几条?”
他这一问。恰好给阮氏女辩驳的机会,反问道:“我所缺的,仅仅是美丽的容貌。而读书人有‘百行’,您又符合几条呢?”
许允说:“我百行俱备。”
阮氏女道:“未必见得吧,百行德为首,你看重容貌而不看重品德,怎能说俱备呢?”
一句话说得许允哑口无言。
看到阮氏女这么有才,许允也死了心,从此夫妻相敬相爱,感情和谐。
阮氏女其实就是面貌稍差一点,但老天对人都是很公平的,面貌缺陷,才智上不呗,那阮氏女果然有智谋。后来连救许允和儿子两条命。
许允担任吏部郎的时候,大多任用他的同乡,魏明帝知道后,以为他结党营私,就派虎贲去逮捕他。阮氏光着脚跟出来,对许允说:“如果是英明的君主,你只能用道理去说服他,想用哀告这些感情的东西,恐怕是不管用的。”
许允被押到后,魏明帝责问他为何结党营私。
许允回答说:“孔子说‘提拔你所了解的人’,臣的同乡,就是臣所了解的人。陛下可以审查、核实他们是称职还是不称职,如果不称职,甘愿受罚。”
经过吏部勘核,他所提拔的人都做到了人尽其才,于是就释放了他。
在释放许允的时候,魏明帝看到他身上穿的是件旧衣服,很感慨的说:“你是个清官。”
马上传令,给他赏赐新官服。
当时官差来抓许允被时,全家人都哭天抹泪,只有阮氏女神态自若地说:“不要担心,不久就会回来。”
并在家煮好了小米粥等着他,果然不一会儿许允回来了,家里人都对阮氏女的料事如神佩服之至。
许允也对自己的媳妇很满意。
许允就是一介率直的书生,在官场上没有什么政治经验。后来他参与了朝廷里推翻司马氏的政变,但政变失败,许允惨遭发配。但在前往发配的路上,死在了半途。
阮氏女强忍悲痛,带领两个儿子回到许家祖墓附近居住,凭借她吃苦耐劳的品质,养活一家大小生活无虞。
那时候讲求一个斩草除根。许允虽然死了,但他还有儿子,司马师不放心,特意派钟会去打探情况,如果许家的两个儿子都十分优秀,那就趁早杀掉他们,以绝后患。
听说朝廷要派人来“探望”,许家两个儿子很是紧张。只有阮氏女成竹在胸,他知道自己两个儿子才能很一般,于是对儿子吩咐道:“一会儿来人,你们想怎么谈就怎么谈,显得自然随意一些。”
她知道,来人肯定是刺探情况的,要是自己儿子太刻意装饰,反倒会出乖露丑,不如自然应对更好。
吩咐完这些,又特意叮嘱一句:“一会钟会来吊唁,你们不要哀伤过度。钟会不哭了,你们就不哭。对朝廷的事少打听。”
许允的儿子照母亲的话去做了。
钟会回去后,把情况回报司马师,说许允的两个儿子很平庸,对待自己父亲没有太深的感情,二子终于免祸。
过去有句老话,家有丑妇,如有一宝。
还的确是这样,要不是阮氏女有这等大智慧,恐怕许家就要绝跟了。
许允在地下知晓了此事,一定会沾沾自喜道:“还是我许允有福气,摊上这么一个好媳妇。 ”
参考资料:
《魏略》魏·鱼豢
《魏氏春秋》东晋·孙盛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