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就业观察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周刊

医学生就业观察

2022年第11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宇轩|北京报道

高考开考钟声响起之后,考点内,考生奋笔疾书;考点外,等候的家长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便是孩子预报考的专业。这其中,对医学类专业的谈论颇具热度。

选中医还是选西医?选临床还是选口腔?准医学生的家长们对于这类话题的热衷程度丝毫不弱于立志从医的考生。

作为历年高考的报考热门,近年有不少院校在医学类专业的招考中动作频频,有院校在扩大招生规模,也有院校在专业、学制等方面作出调整。

形势的种种变化让准医学生们心弦紧绷,笔下是十年寒窗苦,脚下是未来职业路,志愿填报或许才是那道最难的选择题。

90后医生职场“变形记”:就业不对口成为职业生涯发展最大障碍

中医学专业毕业后的林雅在医疗一线奋战多年,最终转投了一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成为林雅作出这一决定的重要原因。

“我学的是中医,但在住院部的工作中面临的大部分问题都与西医相关,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契合度不高,工作像混日子一样,再这样下去就废了。”林雅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讲述了其中缘由。

专业不对口成为不少医学生在就业、从业过程中面临的尴尬局面,在各类医学交流论坛中,如何选择专业、更换专业成为常见的求教话题。

“高考时对专业选择并没有太深入的了解,甚至在中医、西医这样的方向性选择上也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是出于对录取分数、报考院校实际情况这类因素作了权衡。”由于缺乏完备的规划,林雅在懵懂中选择了其所在省内的一所中医院校。

与林雅同样缺乏专业规划的医学生不在少数,有的学生在学习阶段中途就更换了专业,甚至有人不惜退学再考一次。“有一位学长,学的是医学与计算机交叉的一门专业,或许是认为专业就业面狭窄,这名同学中途退学复读了,而这门专业也在第二年就被学校取消了。”林雅说。

由于医学生培养制度的特殊性,临床类专业学制往往比其他非医学常规专业时间长,再加上学科内容较为复杂深厚,医学生在求学阶段需要付出更多精力,若不慎重选择专业方向,往往会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来弥补。

此外,临床医学对于执业医师的专业性要求毋庸置疑,近年来,相关主管部门加强了对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监管。今年年初,国家卫健委在官网公布了修订后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其中明确规定,医疗机构使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按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处理。

这一系列的境遇使林雅作出了离开一线的权宜之计,“按照相关规定,我不能驻在西医科室,于是就先换个环境再作打算”。

林雅的职业“变形记”是不少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缩影。在各类论坛上,对于专业选择的求教信息屡见不鲜,而“支招者”给出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细到“某某专业是天坑”,宏观如中西医两派支持者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甚至有悲观者抛出“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论调。

对于医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的困惑,从医多年、执业经验丰富的北京医院疼痛中心主任赵英向记者表达了她的看法。“医学较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专业本身并没有‘天坑’一说,专业的选择与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年轻人在踏进医学院之前就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对目标专业的了解,结合自身条件,综合行业发展需求等外部因素,在迈出第一步之前就做好规划。”

资深主任医师:学历深造是职业生涯“质变”的基础

即便选准了专业,仅凭一纸本科文凭显然不足以支撑医学生在从医路上走得更远。

近年来一线城市的大多数三甲医院在招聘临床医生时,学历要求已提升至硕士及以上,有的岗位甚至还有工作经验、中高级职称等要求。考研早已成为走上这类岗位的敲门砖,而要想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博士学历、职称、继续教育、工作经验等硬实力也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这一形势下,医学类专业一直是考研热门之一。在2022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创近年新高的大背景下,包括安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在内的多所医学类院校以及综合类高校中的医学类专业,报考人数均比上一年度大幅度增加,部分院校报名人数增幅已经超过20%。

水涨船高,医学类硕士复试国家线也较上一年度有了上升。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医学学术硕士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硕士A、B类考生国家线均比上一年度水平高出10分,中医专业的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国家线比上一年度高7分。上述医学专业相关硕士国家线均为近5年最高值。

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医学类研究生报考的难度,而另一面又是就业端对学历的高要求,不少医学生直呼行业“内卷”。

“本科毕业后基本上面临着两条路,一是就业,再就是考研,真正走上医生岗位的大多是研究生,我所在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了与医学不相关的职业。”林雅告诉记者。

而作为用人单位,医院对临床医生在学历方面的高要求并非毫无道理。

赵英表示,医生是一个且行且学的职业,不论是业务水平的提升还是职称职级的晋升,医学研究生较本科生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在业务水平层面,硕士生较本科生在专科医学上专业程度更高,不仅业务上手快,业务精进起点也更高;在职称晋升方面,硕士学历可以满足中高级职称评定的硬性要求,对于职业进阶发展是一个“质”的基础。

卫健事业良性发展为医学生提供了用武之地

尽管不少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难免遭遇波折,但这并不意味着医学殿堂会将有志从医的学子们拒之门外。近年来,卫健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医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特别是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规模的扩大,为医学生群体就业提供了较为充裕的空间。

据国家卫健委近期发布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年)》数据显示,近5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总体呈增长态势,至2020年,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增至102.29万家,较5年前增长了近4万家,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量较大,占比较重。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形势良好,在数量上已逐渐接近公立医疗机构。

过去5年中,我国执业医师数量也保持着15万~20万的年增量,至2020年,执业医师数量增至340.17万名。其中,年轻医生成为执业医师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5岁以下的执业医师在总数中占比达26.8%;本科学历的医学生是执业医师群体的主力军,在总数中占比达51.6%。

不过,我国总体依然面临着医生资源缺乏的现状。2020年,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数量为2.90人,其中城市地区为4.25人,农村地区仅为2.06人。

未来,年轻人积极报考医学类院校是对我国医生资源的有力补充。依据近年执业医师数量增长的情况,综合考虑医学高校招生规模等因素,国家发改委预测,2025年执业(助理)医师数可达450万人左右,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为3.2人。

而对于很多医学生来说,即使从医路并不一帆风顺,但他们仍然继续前行,这样的坚守也是成为一名优秀医生所需要的信念。谈及未来,脱下白衣的林雅依然不舍职业使命。“现在我一直在利用业余时间进修专业知识,夯实理论基础,等待时机报考主治医师,未来还会返回临床一线。”林雅说。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838 字。

转载请注明: 医学生就业观察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