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相同的人生轨迹
从小到大一直在同一所学校
如今又要就读同一所大学
这会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今年
复旦大学的本科录取新生中就出现了
一对双胞胎兄弟
一对龙凤胎兄妹
来自浙江省新昌中学的
一对双胞胎兄弟
通过“三位一体”考入复旦
哥哥吴方熠以680分进入航空航天系
弟弟吴方煜以684分进入工科试验班
来自雪域高原青海省湟川中学的
一对龙凤胎兄妹
哥哥杨博达被录取到法学专业
妹妹杨靖媛考上人文科学试验班
他们都有哪些学习秘笈?
课堂知识学好了,成绩自然水到渠成
从小到大,哥哥吴方熠和弟弟吴方煜几乎没有分开过,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在同校。现在,高考分数仅差4分的他们,携手步入复旦大学。
高中三年,哥哥吴方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稳步在年级前十。吴方熠的强项是理科,尤其喜欢数学,时常会做额外的题目来锻炼自己。保持对数学偏爱的同时,他的其他学科也毫不逊色,“齐头并进,均衡发展”是他长期保持优异成绩的秘诀。
弟弟吴方煜在高一高二时成绩并不突出,时有波动,但到高三后开始追平哥哥,稳步在年级前十。“对于名次,我选择不理会,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慢慢把各学科的基础打牢,再去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地基打牢了,才能轻松构建起知识大厦,成绩也就自然‘水到渠成’。”虽然会感受到同辈压力,吴方煜更多的是将压力转化为动力,驱使自己前进。
谈及性格,吴方煜对哥哥的评价是“豪放洒脱、不拘小节”,吴方熠对弟弟的评价则是“严谨认真、注重细节”。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他们也不尽相同,比起共同学习,他们会尊重双方的差异,优先各自学习,遇到问题再一起探讨,破解难题。
在破题上,吴方熠有自己的方式。“首先要学会读题,把题多读几遍,读懂题意,再从多个角度审题,解读题目背后的核心知识点,最后再去破题。”
对此,吴方煜也表示认同。“考场上,拿到试卷不用急着下笔,先通览全卷,感知各个命题点,规划出各个题型所需要的时间。答题时,遇到难题不要被圈在里面,暂时没有思路的话可以先直接跳题,回过头来再做。”
吴方煜认为,课堂是汲取知识的第一阵地。“在课上,要认真吸收和理解老师讲授的知识题。绝对不能因为自己懂了,或者说对这个方面知识点有所了解,就不听老师的课。学习,不仅是一个突破知识盲区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不断巩固的过程。”
吴方熠(左一)、吴方煜(右一)
临近高考前,吴方煜陷入学习瓶颈期,备考出现疲态。“遇到学习瓶颈期时,绝对不能放弃,只有打破瓶颈期,成绩才会更加优异,展现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对此,他坚持克服,快速探索出适应该阶段的学习方法。“在高考前一个月,我的化学赋分都只能赋95分左右,但我最后高考赋到了99分。我想这离不开我的坚持:搭理论框架、做题训练思维。”
“作为一名高考生,身体素质非常重要,在考场上,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更能让你发挥原本的实力甚至超常发挥。”吴方熠认为高考不仅拼脑力,也拼体力,为维持良好身体素质,他不落下每节体育课和课间跑操节活动,在课余时间也会参与跑步、打球等运动。
自主学习,没有“加餐”的晚自习不完整
杨博达、杨靖媛兄妹二人将学校生活的秘诀归结为“明善诚身”。能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是兄妹的常态,无需家长和老师的监督。
课余时间,兄妹之间总会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对于二人来说,没有“加餐”的晚自习总是不完整的。
他们会利用白天时间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在晚自习完成自己更感兴趣的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
自幼儿园起,吴方熠与吴方煜就开始接触到围棋。一直到小学六年级,他们都有进行训练,均晋升业余4段。进入中学后,考虑到要面临的学业压力,他们暂停训练,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围棋里对规律的探寻,跟数学逻辑和思维很相似。学围棋,更多的是学习里面的逻辑关系和大局理念。”在经年累月的学习中,他们渐渐地喜欢上这种智力游戏,沉浸在围棋的魅力当中。现在,他们仍保持着围棋这个共同爱好。最近,他们还一起打谱,增进棋艺。
杨博达对法学的认知,则源于一档互联网普法综艺。
职场歧视、网络暴力、校园事件等诸多话题,让他逐渐意识到普法的重要性。“进入文科班后,不论是历史老师对云梦秦简、《唐律疏议》、《大明律》的娓娓道来,还是政治老师对中国法治建设的侃侃而谈,让我心中法治的种子发芽生长。”
对杨靖媛来说,选择人文科学试验班是自小兴趣的水到渠成。
闲暇时,她总喜欢与书籍为伴,不管是闲谈随笔还是传记诗集,“只要和书在一起,仿佛时间都变慢了,就好像无论学习生活再怎么忙碌,一旦有了这些文字抚慰与相伴,内心很快就能平静下来。”
杨爸爸说:“孩子的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父母愿意尊重孩子的选择,也愿意给孩子自由表达的权利。”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文综合:复旦大学官微(作者章佩林、赵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