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中招考试还有20天,在这最后的时间里,初三学生如何复习?怎么快速提分?恐怕是每个学生和家长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姚老师简单的汇编了一下网络上权威的备考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语
新题型下的河南中考英语更注重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和语篇意识的考查,面对试题改革第一年, 同学们可能觉得英语将会很有挑战。未来三周时间,如何在新题型形势下完美冲刺中考英语,取得理想成绩呢?
1. 立足中考阅读,实现以读促写,以读促练
阅读理解是中招英语的重中之重,中考真题中的阅读语料更是地道的精读材料。试卷中有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章,对这些文章进行精读,划出优美的词句,关注篇章结构,以读促写,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中。此外,对中考阅读真题的精读,更有助于同学们对文章中语法知识的复习和理解,积累固定搭配和词汇变形,实现通过阅读促进语篇填空提高的目的。泛读中考阅读真题,从文章结构和篇章意识方面入手,通过不同题型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进行多维度考查,比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勤于思考一篇阅读的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主旨大意,甚至自己给文章命题目,都有助于阅读理解中推理判断、主旨大意等易错题型的提高。因此,针对中考阅读语料,建议同学们精读泛读相结合,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实现不同的输出。
2. 注重听力理解和补全对话的结合
听力理解中的长、短对话是应对补全对话话题很好的补充材料。听力理解的提高,不仅需要从现在开始保持每天磨耳朵的听力输入,还要在听后对听力材料的再理解和再阅读。将听力材料中的地道对话积累下来,补充在补全对话中,甚至可以对长对话进行题目改编,变成设空的补全对话,提炼要点,培养语感。
3. 重视阅读的不断输入和英语写作积累
阅读能力的提高要建立在大量的阅读输入之上,因此在考前这段时间同学们不能只局限于阅读题目的练手,更要重视寻找高质量的语篇材料进行阅读输入,例如英文报纸或网站上的语料,精读泛读相结合,体会文章中的熟词生义和词汇运用,为完形填空的练习打下基础。分析近几年中考写作真题发现,写作的话题往往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习作。因此在备考时,同学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我与自身,我与周边人,我与身边物,我与社会等方面的话题进行文章写作和润色,或者积累相关话题的优秀范文,以便在中考考场上结合写作题目进行转换和迁移,应对自如。
4. 基于《解析与检测》,回顾基础知识
《解析与检测》对中考内容,题型和考查重点和要求等都有详细且精准的解读。同学们在考前需要认真研读其中列出的课标词汇和语法项目表。尤其是1500课标词汇中的高频词汇,思考或查找熟词生义等,对课标词汇做到精准掌握。语法项目表所列的语法点是中考考试的范围和方向。比如语篇填空第二节是新题型,注重对虚词的考查,同学们在备考是要注意对固定搭配、主系表结构、三大从句的引导词、there be句型、情态动词和冠词介词等语法点的关注,总结《解析与检测》中的例题考查点,把握出题精神,找到冲刺复习和练习的侧重点,进一步明确考试方向和目标。
5. 各题型做题建议
听力理解:要预读题干,观察各选项之间的差异,侧重听差异之处;记录关键词,对话中出现的数字、时间或多个名字对应的项目等要快速简要记录;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排除干扰;忌边听边涂卡。
阅读理解:原文是解题的依据,题干是解题的路标,选项是解题的关键。三者紧密相连,任何一个部分出错,就全盘皆错。对于细节理解题,可采用跳读查找法、排除法等方法答题。词义推测题可根据构词法、定义或解释说明、示例、因果关系、反义或对比关系、代词替代以及上下文答题。推理判断题要抓住特定关键信息、利用作者思想感情和文字色彩乃至生活常识推断。主旨大意类型题要提取关键词、抓住主题句。D篇任务型阅读要注意关键词和行文逻辑。
完形填空:首先跳过空格,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其次,结合选项、综合考虑、初定答案;然后,瞻前顾后、先易后难、各个击破; 最后,复读全文、弥补疏漏、完形完义。
语篇填空:第一节,了解词义,确定词性 阅读全文,把握大意 根据句意,判定所缺单词词性 利用语法,确定词形 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第二节,首先略读全文掌握文章大意;然后,分析句子结构,初步判断挖空处所填单词词性,运用所学知识逐项填空;最后,复读全文,从语法结构、词语搭配、固定句型等角度核对答案。
补全对话:答题总原则是思路正确,语法准确。具体做题方法:找题眼,看标点,上下验,遵习惯。
书面表达:写作过程可归纳为六个字:审、列、扩、连、查、抄,具体来说,审题与列提纲并确定文体结构,对所列提纲进行扩句,对所扩的句子用合适的连接词连接,成为有逻辑的篇章,对完成的篇章初稿进行审查后,以最佳的书写状态抄到答题卷上。
语文
志愿填报已经结束,中考前紧锣密鼓的最后一轮复习正在进行中,为了梦想中的高中,同学们正在全力以赴进行着冲刺。那么,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有效提升语文成绩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省的中招语文试卷,前面的字音字形部分,历年考查的都是生活中常用易错的字词,范围广,难度大,体现的是平日的积累。在这个阶段,要把以往做过的试卷中做标记的字词、自己在笔记中整理的字词、复习资料中梳理出的一些字词、老师强调的字词,按计划用比较快的速度巩固一下,以确保将来再遇到绝不出错。同时,在这段时间内,凡是在试卷中、生活中遇到自己拿不准的字,务必拿起字典亲自查阅。
古诗文默写相对客观,只要用功、细心,一般都能拿到稳定的分数。我们可以每天按计划抽出一定的时间巩固一下背诵,速度可以慢一些,与此同时,脑子里闪现出相应的字形,这种“心默”的方式,相当于纸笔的默写,但更省时间。当然,对重点句子,对文中的易错字,要格外留意,可以单独做些标记,手写几遍。
另外,按课标要求,今年古诗文的考查范围是61篇。大家在巩固原有篇目的基础上,可以适当侧重一下新增篇目,也可以拓展练习些与之有关联的课外文段。字词句的翻译、炼字、用典、场景描述、内容、主旨、手法等,都要兼顾。
基础知识部分中对“简明、连贯、得体”的思维训练题也不能忽视,通过老师指导和自己平日的“实战”,要找到这类根据前后句“补写句子”的规律,例如可以从“总分”、“并列”“由现象到本质”等逻辑关系,或者从“核心词”的角度去思考、归纳。
我省对名著的考查,非常尊重考生的选择权,往往是四选一,而且是课标《关于课外读物建议》中出现具体书名的名著。那么,诸如《朝花夕拾》《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红岩》《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按要求就应该熟悉里面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如果做不到“面面俱到”,起码应该掌握两三部重点作品。
现代文阅读题是考生比较担心的,但只要平日训练到位,心态自信,注意一些技巧,也是可以拿到好分数的。做现代文阅读题,要有清晰的文体意识。文体不一样,命题者设计小题的切入点、题干的设计方式就不一样,考生答题时所用术语一定要与之匹配。
记叙文一般按照“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的层级来考查人物、情节、环境、主旨、语言、写作手法等, 多为高阶思维。答这类小题,务必要有整体意识,比如,叙述故事时,是第几人称?是单视角还是双视角?塑造人物时,采用的是侧面描写还是正面描写? 如果分析环境的作用,能否和“人物、情节、主旨”等发生联系?同样,如果分析次要人物,能否和“主要人物、情节、主旨”等发生联系?这种互相生发的思考角度,有利于提高答题的周严性。
说明文多考察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议论文多考察论点、论证过程、论证方法、论据的恰切性等。答这两种文体的小题,术语是有明显区别的,用语要尽量规范、准确。
作文是中考无法绕开的压轴大戏,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我省的记叙文侧重写“我”,议论文则侧重于思辨性。
内容上,紧扣核心素养,多为立德树人,劳动实践、责任担当、真善美、诚信、勇敢,坚持,做人,成长智慧等正面主题。半径上, 由个人向社会辐射,更加关注高阶思维。且往往联系生活,创设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突出情境性、目的性和任务性是近几年中招作文的趋势。常虚拟出一种情境,想象在这种情境中人的反应,这种形式,还能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精神境界。
考场上,作文要想得高分,字迹、内容、立意、结构、表达等方面,肯定得出色才行。这需要平日的练习和准备。
我们不妨把这几年自己写的作文梳理一下,把自己满意的,修改润色一下。有几篇现成的好文章,心里就有底了。另外,可以模仿一些优秀的课外文章或者课文,就以上题材练习着写几篇新文章。在详略得当、文从字顺的基础上,有意识运用一些技巧,比如“倒叙、插叙、悬念、对比、通感手法、先抑后扬、托物寓意、细节刻画”等,还要有意识把自己平日积累的新鲜名言、诗词、歌词等引用到文章中,另外,叙述角度也要有出新意识。
这几天,还可以进行一下审题训练。多琢磨题目中的限制性词语和重点词,推敲题眼,领会题目的隐含义,力求能准确把握每篇文章的核心主旨。
最后,嘱咐大家几点:
1. 心要安静、自信。 “静则生慧”,语文毕竟是母语,心静下来,大都能读懂,每道题都可以作答。
2. 考场上,做题顺序,要尽量按自己平时习惯的顺序作答。
3. 做现代文文段时,不妨先阅读后面相应的三、四个小题,然后再读文章,这样目的性强,效率会更高。
4. 答题时,字的高度不要超过行间距的三分之二。这样,即使先前答错了,上面还有三分之一的空间可以书写。
5. 要知道一类作文在“内容、语言、结构、书写”上的具体标准,也要知道作文的“酌情加分”项,即“感情特别真挚感人,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独特感受;立意新颖、深刻;构思巧妙;有文采”,这些是可以酌情加“1-4分”的。
数学
中考数学备考建议
作为三大科之一,数学在中考中占据的分数比重较大。那么考生在最后阶段如何有效复习,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成绩呢?
复习备考策略
1. 回归教材,重视基础
通过对我省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每一年大致的题型、题量及考查方式都是有规律的。在临近中考的收官阶段,同学们容易陷入题海战术,而忽略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总结与梳理。万丈高楼平地起,楼建的越高,基础的重要性就越凸显。现阶段回归教材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回归教材时,第一要把细碎、分散的定理、法则纳入自己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其系统化,不留知识漏洞。在此基础上做题的效率会大大提高。第二要注重对教材中应用类材料的解读。学以致用是一切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中考中的应用性背景多来源于教材,比如概率统计,三角函数、方程与方程组等,都有可能在中考中出应用题,熟悉教材中这些应用性的背景,有利于我们在中考中快速适应背景材料,快速解答。第三在回归教材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与审题能力。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是河南中考数学一贯的命题思路。无论是创新题还是常规题,快速准确答题的基础是读懂、读透题目。所以提高阅读与审题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2. 回归错题,重点突破
信息输入大脑后,遗忘也就随之开始了。遗忘率随时间的流逝而先快后慢,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经过一轮的全面复习、二轮的专题复习,同学们已经做过大量题目,也清楚自己的强项与弱项。此时一方面要对知识点和丢分题型双重查漏补缺,找准短板;另一方面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揭示的记忆规律,经常拿出前段的错题,反复思考,强化记忆,对短板精准修复。这样就会让自己站在前期复习的高度上看待未来的复习,为后面的备考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
3. 重视方法,提升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在复习的过程中领悟并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是读书由厚到薄的升华,是做题由多到精的升华。中考常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等。如遇到利润问题,常常建立函数模型求利润最大值;遇到第15题常常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求线段的长度;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情境要善于转化化归,将其转化为我们熟悉的知识给予解决等等。因此,面对中考复习,除了要掌握知识内容,更要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梳理、总结,逐个认识它们的本质特征、思维程序和操作程序。结合典型题目进行训练,能够真正适应中考命题。
4. 限时训练,仿真演练
考场如战场,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想拿到个人的最高分,就必须提高单位时间内得分值。据以往中考试卷的统计分析:基础题、中档题、拔高题的比例大概为7:2:1。同学们要把全真模拟训练和三档题分类训练相结合。一方面从模拟套题中寻找做题节奏,把握速度与准确率,另一方面,针对自身情况在三档题型中定位自己的目标,逐项突破。建议每次训练都要限时,完成后及时批阅,并关注解答题是否答题规范。通过一定量的训练,能让自己找到考试的感觉,调整自己的考试状态。
考场应考策略
1. 认真审题,规范作答
数学中考更多的是考察同学们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因此,对待每一套模拟试题我们都要把自己最好的状态拿出来,考试过程中高度专注才能深度思考,才能审完题就会做,一做题就全对。其次,我们的答题顺序应遵循从前到后,先易后难。若有不会,不要慌张,二次审题,逐字读题,把每个条件分析透彻,联想由条件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最后,规范作答,向规范要分。解答题的每一步都有过程分,规范清楚的书写,严谨简洁的解题步骤,精确严密的计算不仅易得满分也给自己节省做题时间。
2. 懂得放弃,化减为加
中考是选拔性考试,同学们需要在100分钟内拿到自己能得到的最高分。在答题途中遇到难题,比如填空题最后一题,如果思考时间超过5分钟,还是一点思路都没有,那就赶紧跳过这个题目。如果对题目有一定的解答思路,但思路比较繁琐,建议先把思路简单记录,然后跳过本题。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大胆取舍才能确保中考数学相对高分。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这段冲刺的时间,建议同学们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和学习节奏,保持娴熟的思维热度和做题手感,保持模拟套题练习的数量和难度,不能让自己的思维松懈下来,不能让自己的知识记忆淡化下去。或许你还在坚韧前行,或许你还在咬牙坚持,但请相信,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
道德与法治
一、 立足《解析与检测》,做到心中有数
《解析与检测》对中考内容,题型和考察重点和要求等都有详细且精准的解释,并配有经典试题,专项练习和模拟试题等指导。尤其是自2009年中招道德与法治学科试题有了微调后,《解析与检测》对2020年中考给出了最权威最准确的指导。同学们在考前需要认真研读《解析与检测》上的解题方法介绍,掌握一些简单、快捷、有效的解题方法。把握出题精神,找到冲刺复习和练习的侧重点,进一步明确考试方向和目标。
二、 反思呈现问题,训练有的放矢
郑州市的适应性模拟考试是对自己之前学习的一个总结检验,可以自己反思总结,最好拿着卷子去找老师面批,让老师帮助自己明晰自己的失分原因,是答题技巧不熟练、是理解设问不准确、还是因为自己概念不清、粗心大意而丢分,找到补救的措施,在下阶段备考中有意识的加强训练,以提高成绩。
三、 避免题海战术,做好限时训练
在冲刺关头,我们与其迷信押题、疯狂刷题,不如将有限的精力用于归纳整合知识、再次夯实基础,以达到查漏补缺、见微知著的效果。同时,要注意限时训练,整套卷子,选择题不超过5分钟,非选择题10分钟一题。训练速度,节奏,规范答题语言,找到题感,以适应考试要求。
四、 梳理参考资料,做好开卷准备
道德与法治是开卷考试,但考试时间有限,切不可以带一堆书到考场现翻,尤其是所谓的《速查》一类的资料。如果手中已经有了类似资料,建议平时把它当做一个试题集,翻阅、思考,并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切不可盲信。而现阶段便可以把手中的参考资料梳理,整理在一起。课本,《解析与检测》,最好是自己复习备考时用得比较多的书,整理好的资料带上即可。
五、 立足学科特点,关注热点时政
时事性是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试卷的一个典型特点,几乎每一道题都是以热点时政为背景材料呈现,而2020年又是一个大事不断、热点频发的年份,我们需要对这些热点,有针对性、多角度分析其考试命题的可能性,比如抗击新冠疫情、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年、脱贫攻坚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0全国两会、劳动教育、健康教育、高空抛物等等,都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备考。
六、 沉着冷静应考,胆大心细必胜
认真审题,明确出题人意图,可以在试题卷上圈画关键字词,明确和提醒自己题目在问什么、有几问、有几分、有没有暗示或者限制等。要抓住关键词,把握教材的中心,明确答题方向;此外,还要避免惯性思维,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让答案有针对性。遇到不常见的问法,不要害怕,沉着冷静,充分相信自己,将其转化为自己熟悉的问法再作答。
答题时要看清楚答题卡上每道题目的答题位置,否则会白忙活一场。
卷面整洁、答题语言规范。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无形中改卷老师会给一些印象分。答题时语言要简洁,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更不能只罗列大而空的词汇却缺乏针对性的有效答案。
温馨提示:第一场数学考过之后不要对答案,无论怎样都已翻篇,不要影响情绪,得不偿失!
总之,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是我们的核心、主干知识,是我们的解题思路、思维,是我们那颗不断奋斗的心。
化学
2020年,我们经历了全民奋战“新冠肺炎”疫情、全体师生参与的网络直播课程,中招时间延迟等特殊情况,在中招备考上我们应该做到哪些,又应该怎样以不变应万变呢?
中招命题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本着初中化学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这就提醒同学们关注课堂老师在讲什么,反复强调什么,在复习中经常遇到怎样的题目和知识点,自己考试中容易在哪些题型和考点上出错。建议同学们安排一个时间把今年的《解析与检测》上册第3页至第9页的内容解析逐条认真阅读,阅读过程中回顾相关知识点,回忆可能的考试题型。比如“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知道相同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物质”,我们可以想到物质的推断题中经常有多种类别不同的物质出现相互转化的关系,相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如O2和O3、白磷和红磷,相同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如CO和CO2、H2O和H2O2。我们还要关注近五年内河南省中招考试考过哪些题,有哪些新的题型,比如画图题是近几年已经考查过发生或收集装置的补充、原子结构示意图,那同学们不妨自己多练习一下这些装置的简易图的画法,另外还可以试着画分子模型、离子结构示意图、坐标图等。数字化实验的相关题目对于同学来说,只要能认真读懂题干,能分析清楚图像中每一个变化阶段的含义,答案往往就显而易见了。
关注与疫情有关的化学知识。在全国抗疫过程中,科学防疫和化学学科应用都体现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今年的中招题目中应该会有和抗疫有关的题目,建议同学们收集和关注诸如酒精、84消毒液、氯气、防护服材料、凝胶等和防疫抗疫紧密相关的物质和相关知识,把这些物质的化学式、组成、用途、变化的方程式等罗列在一起,感兴趣和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设计几个“抗疫与化学”的小考题和其他同学们共同讨论分享。“康康同学想把100g纯酒精稀释成75%的消毒酒精,他应该怎么做呢?”同学们,你能给康康点建议吗?
中招作为选拔性考试,探究类、开放类、综合类、设计类、分析类题目的设置和比例的提升对同学们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这个阶段,建议同学们精准练习。可以对一类题型进行精准练习:可以10分钟限时完成套卷的选择题,精确计算和控制自己在选择题上的用时,对选择题的13-14题的难度有一个了解。可以对科学探究类题目进行集中训练,形成顺畅的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等科学探究的思路与思想,比如对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猜想,比如对金属和盐溶液置换反应后滤渣和滤液成分的分析。可以对模拟卷进行限时练习,把握做题节奏,熟悉题目、分值和难度设置,使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信心高质量地完成整张试卷,做好每一次的“中招演练”。
每一年的中招化学命题都有创新性和时代性的充分体现,但是考查的最终落脚点一定是我们初中化学知识的主干和重点,所以同学们只要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充分练习,认真备考,一定可以在中招考题的新面孔中找到熟悉的感觉,“下笔如有神”。
物理
中招临近,同学们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如何利用好考前二十天的时间,更高效地提高物理成绩呢?
一、 从基础知识入手进行查漏补缺
河南中招物理命题要求是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所占分数比例为4:3:2:1,容易题和中等题占到了90%,所以在考前对基础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尤为重要。同学们可以结合二测考试情况,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梳理:
1.对照《解析与检测》中的“科学内容”部分,梳理一遍基础知识点,对薄弱点加强练习。
2.将教材中的小资料、课后阅读材料、课后题以及插图等容易被忽略的部分进行筛查,确保将第一轮复习中的漏洞补上。
3.再看一看近期整理的错题本,多看订正过的解题过程,强化正确的解题思路。
二、 注重应考细节和答题技巧的训练
每年中招考试,都有不少同学由于缺乏考试技巧造成无谓的失分。所以在备考时,要在应考细节上多下功夫。
1.考前要练几套真题,练习时要限定时间,既有利于将单个知识点链接成知识网络,又能训练审题的专注度。
2.中招物理试题多与生产生活联系较为紧密,考前要多关注热点问题,如疫情相关的红外测温、负压病房、冠状病毒直径等物理知识。
3.中招考试中由于书写错误导致扣分的不在少数,所以在考前训练时一定要书写规范,一些易写错的物理术语如“熔化”、“会聚”、“匀速”等,要特别注意。
4.总结一些实用的答题技巧,如“赋值法”、“极限法”、“类比联想法”等,这些方法在选择题答题时经常用到,能在考试时提高答题效率。
5.注意答题时间的合理分配,最后两道综合应用题一般要留出二十分钟时间。若剩余时间较少,可能因为紧张导致头脑空白、思路中断,发挥不出应有水平。
三、 调整好心态,争取高水平发挥
经历了考前多轮复习,大家对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相差并不大,但是在考场上能否将自己已掌握的知识信手拈来、应用自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考的心态。
1.临考前每天都要坚持做几道题,不要让自己手生,但是做题的数量不能多,难度不能大,否则会打击信心。
2.考前要保持与老师、家长的交流,此时与老师交流的目的并不在于能多获取知识,关键在于增强信心、减缓压力,让自己走进考场时更有底气。
3.答题时,遇到容易题或似曾相识的题不可凭习惯性思维答题,中考物理试题中出现原题的概率很低,要注意题目的细微变化;遇到难题不可恋战,可先绕过,先通过做简单题目增强自信,自信越足思维越活跃,能使考试状态渐入佳境。
历史
一、 构建网络,强化主干
中考历史试题的特点之一就是侧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比如近几年中考试卷所涉及的中国史的考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事件,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新中国外交、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等;涉及到世界史的考点有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罗斯福新政、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对外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两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欧盟等等,无一例外都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主干知识。而且试题注重对历史事件之间联系的考查,大部分题目都是围绕事件之间的关系来命制,引导学生理解、认识历史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相关历史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宏观整体的认识。试题还注重挖掘那些分散于不同课节但是具有内在联系的内容,突出历史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对此,我的复习建议是整合主题、把握线索、构建网络。复习过程中,首先应该掌握每个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比如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是侵略、反抗与探索,世界近代史的主题是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等等。然后,确定每个线索或主题下面包含哪些主干知识。同时,要注意梳理主干知识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形成清晰的网络结构,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二、 回归课本,查漏补缺
在中考之前,我们除了要熟悉《解析与检测》中的每一条内容解析,还要再次回归课本本身。因为课本上的有很多内容是《解析与检测》中所没有的,需要同学们通过对课本的回顾来查漏补缺。除了课本的正文内容,其它一些细节也应该关注到,比如图片、课前导言、相关史事、知识拓展等,这些内容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和解读,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相关史实。同时,它们也很有可能成为试题的材料在中考中出现。
三、 限时训练,保持状态
在中考前,要坚持每天做题的习惯,保持“题感”,保持对考试的状态。不一定每天都要做一套完整的试卷,这对于分秒必争的复习阶段而言是不太现实的。但我们可以把一套试卷拆分成几部分来进行限时训练,比如前一天用15分钟把选择题做完,后一天用25到30分钟把非选择题做完。当然,只做完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练习有所反思,一方面要检查自己的基础知识还有哪些欠缺,另一方面要积累答题经验和技巧,这样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