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阿巡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令的很是瞧不起,但还是不得不去见见。他马上动身,不料被县吏拦了下来,要陶渊明穿官服,并束上大带否则有失体统。督邮要是趁机大做文章对大人是不利的。这一次陶渊明忍不了,长叹一声:“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辞官回乡去了。
一根筷子,用力一折,很容易就断了,可是一根藤条,却无论如何也折不断,难道是藤条比筷子结实吗?事实并非如此,只不过是藤条比筷子更柔韧性罢了,能屈能伸。生活中也是一样,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变化总是会影响到我们身处其中的人,就好像我们给筷子和藤条施加的外力。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就是典型的能屈能伸的例子,当年曹操,曹植死后,曹芳即位,曹爽当了大将军,为了夺去司马懿手上的兵权,用魏少帝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曹爽又把很多兄弟安排很多重要的职位。司马懿看在眼里,装聋作哑,一点也不干涉。
曹爽掌握大权,寻欢作乐,开始膨胀了起来。司马懿为了更加降低曹爽的防备,提出辞去所有官衔,回家过老百姓的生活。甚至装病来欺骗曹爽。一次曹爽的手下李胜去探望司马懿,看看他病情虚实,只见司马懿躺在床上,旁边两个丫头伺候他吃粥,没吃几口粥就沿着嘴角流了出来。李胜回去告诉曹爽,曹爽得知后别提有高兴了,再也不把司马懿放在眼里了。
一次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奠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也都跟了去,司马懿病的厉害就没叫他去。
哪知道等曹爽一帮人一出城,司马懿大病痊愈,率领大军很快占领了城门和兵库。曹爽等人得知消息后乱成一锅粥,根本不能与司马懿对抗,后面司马懿设计有人告曹爽谋反并将其处死,建立皇朝。
正是靠这种能屈能伸的顽强适应力,足足熬死了曹氏四代,最终取代魏蜀吴三国,建立了晋朝。
和司马懿相反的是,东晋时代的陶渊明却是个宁折不弯的人。为了养家糊口,他来到了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来当县令。一次群太守派出一名督邮来彭泽县督查,督邮品味很低却很强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就凭他那张嘴。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是令人敬佩的,但是他不知变通的做法却值得思考。他愤然离去。百姓失去了一个公正廉洁的好官,督邮也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陶渊明自己也失去了前途。如果换一种做法,通过自己的影响和才华或者其他途径,既惩罚了敌人,又能成全自己,岂不更好?
大丈夫能屈能伸,就像刚硬的玻璃,虽然明澈,但经不起丸石一击;细柔的藤条,因其坚韧,才使他充满活力。
如果是在大是大非的原则上,我们应该像玻璃一样刚硬透明,但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上,我们又必须像细柔的藤条一样,显示出灵活性与多变性。
只要从点滴做起,长期坚持,就能培养出面对失败而不屈,面对厄运而刚毅,能屈能伸刚柔相济的性格来。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