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之处所在,它既可以强身健体,又能遇到事情时除暴安良,正当防卫,对人的作用很大。武术大师李小龙就曾享誉世界。武术讲究的是快准狠,用一切力量压制对方。但是我国有一种武术却不是如此。那就是太极。
太极讲究以柔克刚、借力打力,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太极拳的创始人张三丰不仅被誉为一代宗师,而且还很长寿。
今天要讲的是清末的一个太极武术名人,孙禄堂。他曾在近代中国被列强凌辱和欺负的过程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是孙氏太极的创始人吧,可是直到27岁时,他都没有正式习武。那他后来又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终成一代功夫大师的呢?一、潦倒的早年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传统的科举武术和不科学的训练方式被清廷发现根本不适应当时环境。
戊戌变法后清廷决定废除武举,到了1904年,清末军人运动会期间,几乎所有项目都是西方引进的,如体操、田径等,传统武术已经见不到影子了。
可以说,传统武术基本上在清末就没有多少人当回事了,很多专门习武多年的人也改为去日本或者西方学习先进军事技术。
虽然,武术已经没有多少人会愿意穿成了,然而几乎同一时间,武侠小说在中国大地的风靡,然传统武术在民间广受欢迎和追捧。
1860年,孙禄堂出生于河北的一个贫寒的家庭里面。上过纪念私塾,9岁的时候,父亲早亡,就不再上学了。次年,跟随吴某学习内功、轻功、散手及暗器。
1972年,因母亲病重无法医治,自己悲痛之余选择了自杀。被人救起后,资助他到保定名家李奎元处学习形意拳和文化知识。后前往山西,与晋内高手广泛学习交流。李奎元的师父郭云深说他真是给他师父长脸争气。三年后,学到了一身的本领。
孙禄堂在家又务农三年后,十八岁学习制作毛笔,学习了将近十年。这段时间他学会了书法,孙禄堂被称为第一人不仅是因为他的武术,很大程度得益于他这一手好字,字如其人。
在他十八岁到二十七岁这十年,他制作毛笔是第一大事,习武就是顺便,这十年来他的经济情况以外没有很大改善。
据说在民国的武术宗师,大部分都和孙禄堂差不多,早年家境贫寒,连练武要交的学费都没有,只能找空余时间练武。可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居然在民国成了以一敌百的武林高手,怎么可能?二、执果索因
据说他们能成为一代宗师,和晚清蓬勃发展的武侠小说业和传统武举的消亡大有关系,因为传统武举消亡,让无数为了功名利禄练习传统武术的人只能改为出国或者改行,而把传统武术这块"市场"留给了在武举兴盛时根本上不了台面的一群人。
这和当时武术界现状密不可分。
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时全面使用枪炮,大幅度减少了传统武术训练。1898年清政府宣布废除传统武举。可以说,传统武术基本上在清末正式退出职业的历史舞台,考武举的学子也从练武改为去日本或者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
巧合的是,在此同时,武侠小说在中国大地兴起,传统武术在民间反而刮起了武侠风。
据统计,晚清有大量的人撰写武侠小说,清代短篇文言武侠小说以《三侠五义》为首很多,其数量是历代文言武侠小说数量的N倍。不仅数量多,篇幅还很长。晚清到民国,武侠小说总字数超过五个亿。这些武侠小说的泛滥为晚清衰弱的传统武术带了一丝黎明的曙光。
据统计民间习武要么是天赋很高,家境殷实,家族对他的期许就是武举,比如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就是在习武过程中被师傅发现惊人天赋,于是专门出钱让张三甲全脱产进行传统武艺训练,当然张三甲的师傅把自己女儿嫁给了张三甲。
他们不但家里会专门聘请武术教师,而且还会重金请人传授弓箭、举重等高级科目。
另一种人,习武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有点出息,去大城市做个保安、护院什么的。
没有经济条件的很难把生活重心放到武术学习上。不像第一种人可以从小进行脱产式武术学习,他们主要还是以种地为主,农闲之余跑到师傅教学的场所学习武术,希望能学有所成后去大城市务工。
据资料显示,在河北沧州等地,一般三流的会点武术教徒弟混口饭吃的叫"把式房",而"把式"是从一个小说里的词演变出来的。里面的师傅大部分都没很高的武功,所以他们没觉得自己传授的是"武艺",只是"把式"。
当时沧州等地"把式房"特别多,全都是姓氏开头的名字。比如"孙家把式房"、"八卦把式房"等等。
大部分学习武术的都是边种地业余学习武术的农民,因为时间很紧,他们习武过程就会特别漫长。
这是个普遍现象。全国各地都存在这种现象。中国武术第一人的孙禄堂就是典型的家境贫寒,边学习边打工的典型。三、武侠小说给人的影响
孙禄堂自己都说过他家境贫寒,13岁的时候因为年关将至,家里穷的什么都没有了,吃不起饭,穿不起衣,睡不好觉。他一度想要轻生,只因他运气很好,正好有路人搭救,才让濒临绝境的孙禄堂转危为安。那是他人生中最难的一刻。
孙禄堂曾跟一位李姓拳师学拳。但是太穷了付不起学费就用给师傅干苦力来抵消学费,他通过学习武术,学习知识,做零工度过了很多的时光,难能可贵。
武术是很需要营养的。如果疯狂练习而营养跟不上。对身体是一种极大的损害。可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孙禄堂练就一身绝世武功但是生活条件又很艰苦。他的身体素质可见一斑。
而武侠小说的兴盛,让很多人产生了大量扶危济困的幻想,为武术界提供了很多愿意为武术花钱的人。
武侠小说对社会的影响是井喷性质的,曾有电影公司将《江湖奇侠传》改编为电影《火烧红莲寺》,上映后,不少青少年纷纷放弃学业和工作,去全国各地找师傅习传统武术。
孙禄堂的这段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被神话的原因往往跟时势有很大关系。清末武举的没落和武侠小说的盛行为孙禄堂的成名提供了很多助力。当然也跟他自己的努力有很大关系。他的武功可能不像传说中那么惊人,也足以令人感到钦佩了。他做的非常到位。
他的徒儿们也很尊敬他。说他是文武双全一点都不过分。他的生平是那个时代整个武术界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