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国际禁毒日”对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来说,毒品给我们整个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痛苦与灾难,恍如昨日一般。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等西方列强为了获取资本与市场,不惜通过罪恶的鸦片贸易的形式来掠夺中国的白银,毒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认识到鸦片危害的中华民族有识之士,开展了一系列举措来扼制鸦片流毒,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虎门销烟”。
▲J115《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邮票(2-2)虎门销烟
要说“虎门销烟”,小伙伴们一定不会陌生,直接导致了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近代史由此开始,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块浮雕就是“虎门销烟”。
为什么会发生虎门销烟呢?
—因为大量鸦片导致白银外流。
为什么会有大量鸦片呢?
—英国走私进口。
为什么英国会走私鸦片呢?
—... ...
很多小伙伴都会语塞,那么接下来,就听小编细细道来。
▲2001-9《陶瓷》邮票(2-2)粉彩壶
(清朝出口到比利时的瓷器)
从16世纪到19世纪初,长达几个世纪的中英贸易中,同现在中美贸易一样,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只不过那时候我们在对外贸易当中是赚钱的,卖瓷器、茶叶、丝绸... ...赚的都是响当当,白花花的银子,可都全进中国人的口袋之中。
当时英国政府,同今天美国政府一样,面对中国出超情况都很苦恼恼,川普好歹有关税大棒,进行恫吓,但是当时英国别说关税了,连中国市场都没有打开。
▲2010-20《民间传说-牛郎织女》邮票(4-2)男耕女织
因为中国古代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小农经济,所以造成对市场依赖度极低。更主要的是作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政府,也不做个市场调查,就想打开中国市场。
▲2006-22《古琴与钢琴》邮票(2-2)钢琴
当时运来的商品有的就很离谱了,像餐刀餐叉,现在感觉很正常,但是那时候中国人看到洋人吃饭居然用铁器,拿刀切,哇!茹毛饮血,一帮远古先民!钢琴,这东西在今天的中国家庭里恐怕也不多见,大部分是父母逼着孩子学的,考完级就再不碰了... ...
英国产品在中国卖不出去,所以永远出超,英国商人就怒了。怎么办?卖什么呢?那就卖鸦片吧。道光十五年(1835年),英国向中国输入的鸦片增至30000箱,合纹银约一千五百余万两。
▲纪91《鲁迅诞生八十周年》邮票
这个东西果然好,鲁迅先生都曰:洋人拿鸦片来治病,中国拿鸦片来当饭吃。中国从王爷到尼姑都抽鸦片,都在抽食鸦片。抽鸦片可是高消费,当官的抽上了,靠工资支应不了,就得贪污;当兵的抽上的话就更麻烦了,该冲锋陷阵的时候烟瘾犯了,得躺地上来一泡儿,还打什么?甚至到民国的时候,有的地方军阀的战斗力很差,士兵被称为“双枪兵”,一杆步枪,一杆烟枪。
▲中国澳门2014《博物馆和收藏品-澳门林则徐纪念馆》小型张
于是林则徐给皇上的奏折里面说:“鸦片流毒于天下,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于是道光就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
▲中国澳门2014《博物馆和收藏品-澳门林则徐纪念馆》邮票
林则徐禁烟决心相当的大,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随即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他在整顿海防,严拿烟贩的同时,对外国鸦片贩子也采取严厉的措施。不仅缴获了人家外商的鸦片,还让人家写下保证书,保证以后来华,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即没收,人即正法。英国鸦片贩子被迫缴出20000余箱,美国烟贩缴出1500余箱。
▲2018-19《近代民族英雄》邮票(5-2)林则徐
林大人缴获鸦片后不肯作罢,随即上演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即我们故事的核心—虎门销烟,这一举动可谓大快人心。要知道,不是烧烟,鸦片烟不能烧,一烧的话提纯了,是销烟。即把鸦片集中于虎门的海滩,于高处筑起围栏,挖下长宽各15丈的两个大坑,灌入海水并倒进生石灰,待水沸腾后投下鸦片,使之彻底销毁,场面无比壮观。
▲J115《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邮票(2-1)林则徐像
关于“虎门销烟”的评价,因为其成为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导火索,所以有多比较偏颇的说法。
但是小编个人认为其不仅有效遏制了毒品在中国的传播,更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被半殖民地化的 脚步,瓦解了传统“天朝上国”的思想,从很大程度上是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2017-15《国际禁毒日》邮票
更主要因为其是世界禁毒运动的一个范例,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虎门销烟”结束后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位于美国纽约的林则徐铜像
都 说2020 年是“见证历史”的一年,在见证历史的同时,没有忘记两个甲子 “庚子国 难”的我们,同样也没有忘记三个甲子之前的——鸦片战争。
时代变了,中国变了,但是世界并没有改变。面对当下日益严重的毒品泛滥,面对毒贩的穷凶极恶。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无数马赛克下的缉毒干警,替我们负重前行,守护了我们的安宁生活。
愿天下无毒,愿缉毒干警不再过马赛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