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咖来了”第一期,我们分享了徐磊院长的儿童神经调控技术,帮助自闭症、多动症孩子更好地康复。
接下来,为大家分享第2期的内容。
我们家长经常遇到孩子不听话,说不了两句就大吵大闹,甚至带有攻击性。
这是为什么呢?
刘芳博士在Q博士暑假特别计划“大咖来了”中,认为倾听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刘芳博士现场分享
1.理解孩子的表达方式,进行真正的倾听
“语言”是我们表达意愿的一种方式,通常来说,孩子的表达方式分为3类:语言、情绪和行为。
一场完整的交流,肢体语言占70%的作用,语言占30%。
比如,当我们问孩子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时,孩子不愿意说话,但他的肢体语言,也可以理解为行为,会传达很多东西。
▲家长们认真听课
孩子的肢体语言还有很多,需要家长认真观察孩子,多和孩子相处。
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良好的倾听原则和必要的回应是亲子沟通的利器。
事实证明,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如果父母能够扮演一下倾听者的角色,孩子一定会对父母说出他埋藏在心底深处的话。
在倾听孩子方面,要么0,要么100,不存在中间数字!
思考时间
① 您在和孩子互动中倾听多一些还是说教多一些?
② 给自己拟定一个改变的计划,从听而不说开始。
2.理解孩子的攻击性
在这个部分,刘芳博士分享了这样一个例子:
带孩子们观看人偶剧《再见灰姑娘》,一般来说都喜欢当白雪公主。但这几个孩子玩角色扮演时,更喜欢继母和2个姐姐,甚至恶狠狠地说:“我们要把灰姑娘赶到寒冷的冬天受苦!”孩子不会因此而成为一个恶毒的、没有同情心的人吗?这就得看父母是如何对孩子的攻击性予以回应了。
看似不被欢迎的行为,却是孩子们在表达难以被接受的情感,大部分是为了让自己感到愉悦。
就犹如成人发明出的“杀人”游戏等,以一种合法的方式把对手干掉。
我们反对暴力行为,但也会为蜘蛛侠、孙悟空打得那些恶人妖魔脑浆涂地大呼过瘾。
我们正是“通过把自己转变成积极的有力量的控制方,转化了作为被动的受害者的恐惧,从而控制了焦虑。”
倘若家长能理解到这一层,我们的容纳和理解就能帮助孩子们顺利应对成长的需求,也能更好的朝前发展。
合理的疏导攻击情绪,鼓励他表达,给到他强烈的情感的共情。
家庭和父母提供给孩子的,不仅是生活的照料,同时也是人和人间关系的启动,也是给到孩子一些“世界是和其他人一起分享”的含义。
“大咖来了”第2期干货内容就分享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