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是语文学习的重点,随着认字数量的增多,相似的“双胞胎”字也越来越多,经常把孩子搞得一个头两个大,比如因为长得太像而分不清的“己—已—巳”,还有长得像且字意有关联的“州—洲”等等。
为此小火花将会持续推送一系列“易混淆字辨析”的文章,帮助孩子解决这类难题。不用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文字溯源、趣味联想、简单口诀等方法帮孩子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第三
期
即和既
即 和 既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会学习到一些常见的关联词,其中一个典型错误就是很多孩子常常会用混“即”和“既”:
是“即使……也”还是“既使……也”呢?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即使……也
是“既然……就”还是“即然……就”呢?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既然……就
有些孩子,写哪个字完全随机,对不对全靠运气;有些孩子,认真记,多次背,可效果不佳,陷入背了忘,忘了再背的循环。
其实这两个字都是会意字,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回溯他们的造字过程,来帮助孩子更加形象的理解字义,做出区分。
观察上图就会发现“即”和“既”甲骨文的左边部分基本上是一样的,发挥想象你觉得看着像什么呢?提示跟吃有关哦。
是不是很像老北京铜火锅。
没错,其实它指的就是盛着食物的容器。
要区分“即”和“既”,重点就在对右边不一样部分的理解上。它们的右边部分像什么呢?
上过火花L3阅读力基础的孩子一定能看出来它跟“人”字的甲骨文差不多。
图源:第一讲“人之初”的动画课件
只不过“即”甲骨文右边部分的这个人不是站着的,是跪坐着的,而“既”甲骨文右边部分表示这个人不仅跪坐着,而且头还是转过去的,所以它上面还多了个朝右开口的符号。
在《画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故事》一书里有搭配非常形象的图画,这里也分享给大家看下。
“即”像一个人跪坐在食器前,要吃饭的样子。
《说文解字》:“即,即食也。 ”
《文源》:“象人就食之形。 ”
“即”的本义是俯身就食,后来自然而然的引申出靠近,接近的意思,比如组词“若即若离”。
因为是面向食器,表示还没吃完,所以它有未然的意思。这就能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即使……也”要用这个“即”。因为“即使”表示假设,肯定还没发生。
而“既”把头扭过去了,像是吃饱要离开的样子。
《说文解字》:“既,小食也。 ”
吃完了,所以“既”表示动作或者过程已经结束,比如组词“既成事实”。回到开头易混淆的“既然”一词,它的意思是已经这样了,所以很明显肯定是用“既”了。
看到这里,你能清楚区分“即”和“既”了吗?做个测试吧~
( )往不咎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既往不咎
可望而不可( )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可望而不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