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现朝代的变化规律,竟然是转圈循环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在评价一个时代或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司马迁会以史学家的眼光,站在一定的历史高度和一定的时间跨度上,予以评论和总结,即''太史公曰''。

司马迁发现朝代的变化规律,竟然是转圈循环

《史记》中很多这样的总结具有着深厚的意蕴和内涵,非常值得细细品味。比如,《史记·高祖本纪》最后的''太史公曰''便是如此。

《高祖本纪》是记述了汉高祖刘邦从布衣到皇帝的传奇一生的纪传体史学著作。司马迁在文章最后作的总结虽然寥寥数语,却立意深远,在范围上了夏、商、周、秦、汉五个朝代,横跨历史几千年,总结出朝代的变化规律,和统治者们治理国家的大策略和总方针。原文如下: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闲,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

夏朝的为政手段是''忠'',而''忠''的弊病是使得百姓粗野少礼。当是时,夏朝的民众多以部落联盟的形式存在,所以他们的统治者们一般都是靠着个人威望来统领部下子民,在管理方面也是很松懈、粗鄙的,他们在事务的处理方法上带有一定约定俗成的因素在里面。故而,他们的民风比较淳朴、粗犷,是以百姓普遍粗野无礼。

司马迁发现朝代的变化规律,竟然是转圈循环

等到殷商朝代,则进入一个部落兼并的时代。在这个过程中,统治者们觉得百姓太过粗俗野蛮不好控制,认为统治民众还是需要一定的方法,所以选择了''敬''的统治手段,即崇尚鬼神文化。这实际上是一个恐吓的方法,以鬼神来恐吓威胁民众听从命令,而对那些不老实安分的人,统治者们则以鬼神的名义以武力进行镇压屠杀,是以夏朝一万多个小部落陆陆续续地被湮灭或被兼并,到殷商只剩下不足三千个部落。

在殷商统治者们大肆宣传''鬼神文化''后,全国百姓普遍迷信鬼神、相信天命。在殷商时代,大到国家政治制度,小到个人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要求神问卜,几乎每天都要举行大大小小的祭祀活动。但是,倘若一个国家的管理策略仅仅依赖于虚无缥缈的鬼神文化,是绝对不靠谱的。''不问苍生问鬼神'',用来形容殷商时代真是再合适不过。

司马迁发现朝代的变化规律,竟然是转圈循环

到了周朝,统治者们决心改变殷商时代的管理状态,所以制定了礼仪,用''文''的方式治理社会。当时是,诸侯部落有八百,对周朝统治者而言,还不足以将他们全部兼并,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所以,周朝想出来一个方法,分封,是以有了大大小小的诸侯国。

周朝统治者和个诸侯国之间是一种从属关系。周天子不管诸侯国的任何事情,被分封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也就是说,诸侯国发展好坏,都是盈亏自负。只要诸侯国承认周天子,承担缴纳贡物、服力役、军事保卫和述职等义务就可。这就像是一种''做买卖''的形式,彼此之间的约束是比较脆弱的。故而周朝统治者们为了维护统治,为了约束各个诸侯国,便制定了完备的礼仪制度。

如若一个诸侯国对周天子不够尊敬,那么周天子则以对方不守礼仪为由,可以联合其他诸侯国予以制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周天子的实力越来越弱,礼仪的约束力也就越来越小,各诸侯国口头上对周天子示以尊重,但是实际上的行动却不是如此。比如繻葛之战。郑庄公与周桓王战于繻葛,结果周王的军队大败。繻葛之战使周天子的威严一落千丈。

司马迁发现朝代的变化规律,竟然是转圈循环

诸侯国之间同样也是如此,打着遵守礼仪或维护原则的幌子,做尽''挂羊头卖狗肉''的虚伪之事。譬如,历史上有一个典故,''风马牛不相及'',讲述的就是齐国发兵攻打楚国,楚国国君就派人说:''齐国在北边,我们在南边,齐楚两国相聚甚远,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你们齐国为啥出兵打我们?''齐国给出的理由是''楚国对周天子不敬,没有进贡过滤酒的茅草。''而实际上齐国国力强盛,想在各个诸侯国之间称霸,借着出兵给楚国下马威罢了。

这就是周朝制定的礼仪制度带来的弊端——民众太虚伪,不诚恳。所以要救治不诚恳的弊病,就没有什么比得上忠厚。如此,又转到了夏朝的政治策略——''忠''。

所以,夏、殷、周三代开国君主的治国之道好象是在不停地循环,终而复始。由此看来,秦朝的政治制度应该是改变周朝统治方式——''文''所带来的弊端,纠正周朝人因过分讲究礼仪而虚伪的社会现象。然而,可惜的是,秦朝统治阶级没有推行''忠''的政治方针,反而使刑法更加残酷严苛,是以错误的方式没能改变社会的弊病,最后招致大秦王朝短命而亡。

司马迁发现朝代的变化规律,竟然是转圈循环

所以,汉朝的兴起,是因为在为政手段上有所改变,回到了循环终始的天道上。西汉初期,统治者们在对百姓的统治方式上,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鼓励生产,轻徭薄赋,给了民众充分的''自由'',是以达到了''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的效果。

古往今来,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后续的历朝历代变化中,在统治者们治理国家的策略和方针上,看似千变万化,但是本质上仍然是在''忠''、''敬''、''文''三种大方向上,所以司马迁的观点,即''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是包含了一定道理的。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朝代更替或者同一个朝代内,或许''忠''、''敬''、''文''三种统治方式并非以单一形式出现,而是混合交替呈现。比如,清朝的康熙和雍正两位帝王的统治手段,可谓一松一紧,一张一弛。

康熙帝这位圣祖仁皇帝以''仁''亲手打造了一个''太平盛世''。比如,税收经常收不上来,仁皇帝也能''仁''一下凑合过去;吏治腐败,仁皇帝也能''推恩仁赦'',赦免罪臣。然而,康熙帝施行''仁''的后果就是,国库空虚得一塌糊涂,百姓被剥削得惨不忍睹。

司马迁发现朝代的变化规律,竟然是转圈循环

等到雍正帝上位,面对棘手的困境,他决心改变。雍正有抱负,决心去除国家沉珂,他更有狠劲,做事不留情面,所以史家说他雄猜阴鸷,野史小说说他刻薄、残忍。但是在他大刀阔斧地改革下,康熙帝时期官吏苛刻、剥削百姓的局面大大改变了,国家总体上呈现出吏治清明,国泰民安的景象。

总而言之,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的为上之法、御下之道,基本上都是利用三种手段,即忠、敬、文,来治理天下的。这其中,或许具体的实施方式各有不同,比如,有的朝代以严刑酷法来达到统治者们想要的''敬'',有的以''文字狱''等思想专制方式来达到''敬''的目的。但是在宏观上的统治方针上,古代王朝大体上都是遵循着''三王之道''的,且''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573 字。

转载请注明: 司马迁发现朝代的变化规律,竟然是转圈循环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