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斯摩棱斯克战役,一场德军迟到的围歼战,间接挽救了莫斯科(上),接着介绍斯摩棱斯克战役。
钢铁导师
一、战前准备
明斯克战役后,从明斯克合围圈逃出升天的第3、第4、第10、第13四个集团军的残部陆续地逃往了斯摩棱斯克一线,他们加起来有25万人,虽然他们的装备损失严重,只剩200多辆破旧坦克。但不要小看这些残兵败将,他们可是经受过血与火的洗礼活下来的人,对差点让他们见了列宁导师的德军充满了刻骨的仇恨,也对德军装甲闪击战的战术特点有着切肤之痛的记忆,他们经过重新休整后将成为斯摩棱斯克战役的绝对战斗骨干。
此时的德军也补充了新的力量,不仅有中央集团军群的60个师外加1个旅,还从北方集团军群抽调了6个师南下,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120万人,1000多辆坦克。
为了防御德军的进攻,钢铁导师斯大林除了在一怒之下处决了作战不力的巴普洛夫等将官外,也重组西方面军,他让铁木辛哥元帅担任西方面军总司令,还紧急从二梯队调出19、20、21、22四个集团军给西方面军,把预备队方面军第24、28两个集团军共19个师划给铁木辛哥,还从西南方面军抽调第16集团军火速增援,这样的话,加上从明斯克逃出来的25万饱经洗礼的勇士,苏军在斯摩棱斯克的防御部队达到了70万人。
苏军把这些兵力部署在第聂伯河沿线和后面的斯摩棱斯克地区。钢铁导师斯大林也从痛苦的现实中清醒过来了,开始正视敌我差距,不再一味地强调反击进攻,对西方面军的要求也调整为积极防御,苏军的首要目标是消除德军对莫斯科的威胁,确保首都西部门户的安全,至少也要迟滞德军进攻步伐,为莫斯科的防御争取时间。
到目前为止,苏德双方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之间的第聂伯河两岸开始了短暂的对峙。很显然,德军的进攻力量还是远远大于苏军的。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容易被忽视,就是伟大的红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潜能,这也是古德里安当初执意要进行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大围歼战,而不想只停顿在明斯克围歼苏军的一个原因。经过前期的明斯克围歼战,苏军虽然损失惨重,但不是有20多万人逃了出来,在这些经历血与火考验的勇士们的传帮带下,苏军的防御战改变了打法。
虽然苏军现在还是缺少装甲坦克,但步兵学会了用反坦克手雷和使用汽油弹对付坦克的办法,而且也知道了向德军坦克发动机扔汽油瓶的战法。同时,苏军还将刚刚发明出来,未来闻名天下的喀秋莎火箭炮调到了前线,这就极大地消弱了德军的装甲突击力量。
从这个层面讲,古德里安担忧的情况确实出现了,一方面苏军终于从被打得晕头转向中清醒了过来,加强了第聂伯河-斯摩棱斯克地区的防御,另一方面苏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变得不那么好对付了。
斯摩棱斯克战役
二、战役开始
斯摩棱斯克战役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在此次战役中,由于有大量比较拗口难记的苏联城市地名出现,这些地方在今天也存在,分别属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为了方便各位亲们更好地了解这些城市的方位,我在这里就以斯摩棱斯克为中心制作一个钟表盘,以斯摩棱斯克为中心分别以几点钟方向确定其他城市的方位。至于这些城市和斯摩棱斯克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我国的省会城市和各个地级城市之间的关系。
以斯摩棱斯克为中心,分别散布着1点钟方向的别雷、2点钟方向的亚而采窝、4点钟方向的叶利尼亚、5点钟方向的罗斯拉夫尔、7点钟方向的日洛宾、8点钟方向的莫吉廖夫、9点钟方向的奥尔沙、10点钟方向的维贴布斯克。当然,这些城市距离斯摩棱斯克的距离可不一样远,离斯摩棱斯克比较近的是2点钟方向的亚而采窝、4点钟方向的叶利尼、9点钟方向的奥尔沙。为什么没有3点钟呢,因为3点钟300公里远的地方就是莫斯科。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1941年7月10日—7月20日,主要是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从8点钟方向,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从10点钟方向开始向东钳形突击,也就是德国军队在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右翼和中央突破防御。
古德里安推进得很快,刹那间就合围了近在咫尺的8点钟方向莫吉廖夫,并与15日夺取了9点钟方向的奥尔沙。此时的苏军还是有点懵,急忙派苏21集团军冲7点钟方向的日洛宾杀去,苏军的这一误打误撞反而吓了在8点钟方向合围莫吉廖夫的德军一哆嗦,这一哆嗦让包围圈里的苏13集团军给突围了。
但是他们面对的对手可是“装甲祖师爷”古德里安,古不帅不仅击溃了这股苏军的反攻,而且在7月18日就兵临斯摩棱斯克,在斯摩棱斯克的苏军还没反应过来时,古不帅又在7月20日横跨整个表盘拿下了4点钟方向的叶利尼亚、克里切夫。古德里安的这顿凌厉攻势把远在莫斯科的钢铁导师可是吓了一哆嗦,手里的烟斗啪的掉在地上。因为在斯摩棱斯克地域的苏联红军第19、第16、第20集团军又像明斯克的巴普洛夫那样陷入德国军队的合围。人怎么能在不同的地方犯一样的错误呢?
不过好在第13集团军一部兵力终于突过了索日河,而在后方8点钟的莫吉廖夫只是被围住了,还没有被德军歼灭。在后方有颗钉子的情况下,古不帅也不敢再有下一步的动作,苏军将古不帅的第2集团军主力牵制于第聂伯河和别列津纳河之间地带。第一阶段结束。
古德里安自始至终没封上元帅,简称“古不帅”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从1941年7月21日到1941年8月7日。得知斯摩棱斯克被合围后,导师从地上捡起烟斗,抽了袋烟,喝口水压了压惊,急忙把军神朱可夫和铁木辛哥叫来臭骂了一顿。
两位将军决定要组织反攻,为此目的,建立了第29,第30、第28、第24集团军的4个集团军级战役集群和罗科索夫斯基将军指挥的集团军级战役集群(均转隶西方面军),他们计划从1点钟方向的别雷、2点钟方向的亚尔采窝、5点钟方向的罗斯拉夫尔地域向中心的斯摩棱斯克实施向心突击,任务是与包围圈里的第16、第19、第20集团军协同,粉碎斯摩棱斯克以北及其以南的德国军队集团。并且让骑兵集群(3个骑兵师)在第21集团军地带内对德国军队的后方进行奇袭。
对于苏军的这种部署,明显是想取得“三面围攻、中心开花”的效果,但就看中心的那被围的三个集团军给不给力了。但在战斗行动过程中,却形成了两个主要斗争中心:一个在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地域,另一个在索日河以及第聂伯河和别列津纳河之间地带。
有鉴于此,苏军就重组西方面军,由左翼各集团军(第13、第21集团军)和由预备队开来的第3集团军于7月24日组建了中央方面军(司令为库兹涅佐夫上将),他们来负责索日河及第聂伯河和别列津那河地区的反攻。
战役的结果是,苏军未取得中心开花的效果,但却打破了中央集团军群古不帅对莫斯科的进攻,支援第20、第16集团军突破了合围圈,并将主力撤过第聂伯河。古德里安是装甲闪击战的先锋,最擅长的是围歼对手,但他对这种需要他“围点打援”的路数好像不太适应。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实力有限,不具备同时打击援军和围歼敌军的能力。
1941年7月30日,面对越打越多的苏联红军,德国军队被迫转入防御。元首第一次惊奇地发现他先前太低估苏联的后备动员能力了,就决定先消除苏联红军对中央集团军群两翼造成的威胁之后,再进攻莫斯科。从1941年7月10日—1941年8月5日,德国军队共俘苏联红军31万人,缴获坦克3000多辆和数量大致相同的火炮。
第三阶段
从8月8日到21日,因为要消除中央集群两翼威胁,而威胁主要在南翼,所以战斗行动的中心向南转移。1941年8月8日,德军第2集团军和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将由正面转而向南,对偏东南方向的中央方面军转入进攻。
苏联红军被迫向东南和南方向的布良斯克地区退却。8月16日,为掩护布良斯克方向,在预备队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之间建立了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中将),其编成内有第13,第50集团军,从8月25日起又增加第3、第21集团军。
至8月21日前,古德里安向东南推进120—140公里,进抵戈梅利、斯塔罗杜布一线,并深深楔入苏联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之间,对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翼侧和后方造成了威胁。针对这一情况,苏军使出了一招“围魏救赵”的计策,让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第24、第43集团军向德军的杜霍夫希纳集团和叶利尼亚集团发起进攻,使德军在叶利尼亚附近的战斗中遭重创。
第四阶段
从1941年8月22日到1941年9月10日。在此阶段,苏联红军统帅部决定以积极的行动挫败中央集团军群。而德军此时也出现重大部署调整,德军本来的作战目标是消除中央集群南翼的威胁,消除完之后应该继续向莫斯科推进。
但元首此时又改变战略方向了,他让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直接转向南下,配合南方集团军群消灭在乌克兰的西南方面军,就是要实现历史上著名的“基辅大围歼战”。对德军这一企图,苏联方面是知道的,急忙让布良斯克方面军阻止古德里安的推进,但未能奏效。
为了挽救布琼尼老帅的西南方面军(因为老帅在南方战场打得异常英勇,巴巴罗萨初期,在其他两路方面军被打得丢盔弃甲的同时,只有西南方面军阻止了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还组织进行了一次有460架飞机参加的空中战役,虽然苏联红军航空兵重创第2集群,但还是未能打破古德里安向南的进攻。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方向,西方面军第30、第19、第16和第20集团军在斯摩棱斯克附近重新转入进攻,指望进攻能把古德里安给调回来,但进攻未得到发展。只有朱可夫的预备队方面军在叶利尼亚地域实施的进攻行动大败了德军,但也只能以粉碎叶利尼亚的德国军队而告结束,却起不到把古德里安调回来,挽救西南方面军的目的,朱可夫很遗憾的没和古德里安交上手。1941年9月10日,苏联红军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根据大本营命令转入防御。
之后,苏德两方的注意力都转向了南方,在斯摩棱斯克地区都转入了防御。
人间炼狱般的斯摩棱斯克战役终于结束了,此役,德国军队共歼灭、俘虏苏联红军官兵约50万人左右,击毁和缴获坦克约3600辆、火炮近万门,向东推进约200公里,战果不可谓不大。但苏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打得虽败犹荣,使德军也损失了14万人,装甲坦克损失特别巨大。重要的是,苏联红军以顽强抗击和反突击削弱了德军的攻势,为准备莫斯科防御赢得了时间。而且苏军再一次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找到了如何阻击德军装甲集群的办法。
但在南方,一场人类史上规模空前,到现在也是绝后的大浩劫即将来临,打的精疲力尽的苏军其他三路方面军只能一步步看着西南方面军迎来灭顶之灾。这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歼战——基辅围歼战,以后再介绍。
经受血与火的洗礼的真正勇士的样子
战后分析:
现在,我们再回到前篇文章提到的问题,如果古德里安在明斯克战役打响后,不理会元首在明斯克扎紧口袋的命令,而是和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一路向西,直接突进到斯摩棱斯克,完成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大包围,会怎么样?
首先,会大大缩短斯摩棱斯克战役的结束时间,因为巴巴罗萨行动开始,苏联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当时的苏军除了在白俄罗斯的明斯克周边部署了六、七十万西方面军外,在纵深的第聂伯河斯大林防线,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莫吉廖夫等地并没有重兵布防。后面在斯摩棱斯克越打越多的苏联红军都是后来紧急征调的,古德里安和霍特会毫不费力地渡过第聂伯河,有可能在7月初就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势兵临斯摩棱斯克城下,那样,苏联红军就麻烦大了。
其次,被围是明斯克西方面军的那25万残兵可能突不出重围,即使苏军在慌乱中能组建其他三个方面军,也阻挡不住古德里安的装甲突击。主要是新组建的苏联红军都是新兵蛋子,在没有老兵传帮带的基础上,也对付不了德军的装甲闪击战术,真个战役有可能在7月中下旬结束。
最后,最关键的是,时间如此仓促,莫斯科根本没有时间建立起坚固的防线,也不可能从远东及时调来和小鬼子有过实战经验的那几十万援军。中央集团军群有可能在基辅围歼战开打前就奔莫斯科杀来。
然而,世事如棋,一着不慎经常引来千古恨。如果那样的话,最大的变数就是苏军在乌克兰基辅方向的80万西南方面军,不知道基辅的80万大军有没有胆子来抄中央集团军群的后路。如果有胆子的话,中央集团军群就完了,如果没胆子的话,莫斯科就完了。
好在天佑苏联红军,斯摩棱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展开的第二场大规模钳形战斗,但与第一次不同,这次苏军学会了如何规避德军的包围和如何与德军装甲优势对冲,苏军用一场战斗,牵制了基辅和莫斯科两场战役,逐渐适应了闪击战打法。由于德军装甲单方面孤军突进,客观上使步坦脱节和步兵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暴露了出来,让苏军未来发动集群进攻和分割反攻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