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清零——
我国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基本实现
光明日报记者 柴如瑾
“截至今年9月15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60万人降至241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由20万人降至0人。”
“2019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99.94%,初中毛入学率102.6%。”
在23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介绍了辍学学生减少情况和义务教育入学率情况,并表示,“义务教育有保障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换句话说,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基本上实现了”。
那么,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控辍有保障
“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首先得有学生,把辍学学生、失学学生劝回来,再保障他们能读好书。这是整个保障的前提。”郑富芝介绍,义务教育普及的目标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保障有学上、上得起学;对不能到校的残疾学生,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帮助其接受义务教育。
在劝返入学之前,教育部门首先摸清了辍学学生的底数,郑富芝说:“辍学的学生到底有多少?他们是从哪个学校辍学的?辍学之后现在在哪个地方待着?这个必须要搞清楚。”据此建立的台账记录了每一名辍学学生的具体信息。
经调查,辍学学生大致可分为五类:学习困难、外出打工、早婚早育、信教入寺、身体残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家庭经济困难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五个方面是比较突出的原因。”
每个学生辍学的原因不一样、类型不一样、家庭状况也不大一样,“我们就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综合施策,可能用感情的、行政的、经济的,甚至是法律的手段进行劝返。”郑富芝举了云南首例因子女辍学引发“官告民”的例子。
控辍保学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项难题,也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容易反复、容易反弹。如何保障劝返回来的学生不再辍学?如何健全长效机制以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有保障的成果?如何防止出现瞒报、虚报、漏报的数字脱贫?
“一人一案进行合理的安置。”针对劝返回来学生学情的不同,郑富芝介绍了三类安置方案,即基础好的插班就学;基础薄弱的单独编班,以避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年龄较大的接受普职融合教育,“让孩子们在学文化课的同时有一技之长。”
吕玉刚结合今年6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介绍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举措,如联控联保、专项行动、应助尽助、依法控辍、办学条件保障等。同时,由于义务教育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真实控辍、精准控辍的难度较大,教育部建立三项制度以避免虚假控辍。具体包括:台账销号制度,动态管理劝返复学情况;月报复核制度,每省每月上报控辍保学情况,且要与学籍信息系统和扶贫部门的辍学情况相统一;抽查复验制度,对数据变化非常快、幅度比较大的地区及时派出调研复核工作组入校、入户查验。
办学有保障
“我们对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一个底线的要求,这些条件的配备现在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据郑富芝介绍,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资金5400多亿元,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确保“城乡一体,重在农村”。
校舍——2013到2019年,贫困地区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约2.21亿平方米。全国30.96万所小学、教学点的办学条件基本达到规定要求。
班额——56人以上大班额已降至3.98%,66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
信息化——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大98.4%,贫困地区学生可通过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等方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师资——“特岗计划”累计招聘教师95万名,覆盖中西部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
在这些办学条件保障中,尽管一些地方的硬件还存在一些缺口,如校舍、教学仪器、设备等,但差距不是很大。“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关键是老师。”郑富芝表示,定向培养、“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培养等、“国培计划”等,主要就是为了从源头上和培训上解决贫困地区教师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和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的问题。
近年来,每年约有4.5万公费师范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每年中央财政拿出约20亿元专款进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国培计划”培训中西部乡村学校130万名乡村教师。
针对师资提升问题,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补充道,“教育部专门采取了组团式教师援青、援藏和援疆,现在还增加一个部分,就是组团式援助凉山。”全国各地派出的名校长、名老师,给贫困地区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针对贵州省大方县拖欠教师工资并挪用教育专项经费事件,郑富芝在发布会上作出回应,一要加大督办力度,把督促落实教师工资作为今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第一号任务、第一号重点工作督办;二要把长远保证教师工资落实到位的财政制度和机制建立起来,把所有教师工资纳入预算,并加大公示、曝光、监督检查力度。
资助有保障
“义务教育有保障首先要确保孩子们有学上,但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还要保证他能够上得起。”郑富芝表示,“学生资助的问题,既是实现有保障的前提,也是重要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
如何做好这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
——困难学生全覆盖。所有的学段、所有的学校、所有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实现全覆盖。
——扩展资助范围。在“两免一补”政策基础上扩大实施范围,将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等四类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纳入生活补助范围。
——实施精准资助。动态关注因病、因灾致贫的家庭,动态调整资助对象,保证及时资助,确保该资助的学生一个都不能漏,
据悉,2019年受资助学生1.06亿人次,金额达2126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88.8%。基础教育阶段资助资金80%左右用于中西部地区。
此外,针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工作,刘昌亚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如何在保障义务教育前提下,尽量地让建档立卡的学生、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接受更高水平、更良好的教育。比如,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计划,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支援西部,共同在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再如,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党的十八大以来,近450万建档立卡学生在高等学校读书或者已经毕业。
高校不仅培养人,也通过科技、产业、教育、健康从事扶贫工作。清华大学通过“远程+现场培训”的方式,在全国设立1000多个教学点,其中有500多个设在贫困县,通过远程培训,培养了240万人。四川大学在贫困地区筛查了2.5万名先心病儿童,为其中1200多名儿童免费做了手术。电子科技大学开发了教育系统消费扶贫平台“e帮扶”,为贫困地区上线1100余种农产品,销售收入2700多万元。
(光明日报北京9月23日电)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24日 08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