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第四十军一三九师四一五团在临津江东阻击战中,坚守45天,歼灭美军王牌骑一师近5000人,战绩辉煌。
该团一营二连三排七班战士马一钧虽然是一名身高仅1.50米的新兵,却参加了大小十多次战斗,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荣获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和友邦授予的“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马一钧是湖南省武冈县一户贫农的儿子,因家贫读了几年小学就当木工学徒。父亲请乡村私塾老师给他起个好名字,老师看他身板瘦小单薄,就取名“一钧”,意思有千斤大力挑起家庭大梁。
1951年春天,马一钧刚满18岁,就报名参加志愿军开赴抗美援朝前线。谁也没想到,这位1.50米出头的新兵,只经过半个月应急训练,第1次上战场就消灭了10多个牛高马大的美军士兵。
那是第二次强攻338.1高地战斗,马一钧是二连突击班的战士。
在突破敌人前沿铁丝网以后,敌人半山腰掩体轻重机枪以猛烈的火力封锁前进的道路,战友们被压在火网下抬不起头。马一钧向班长主动请缨说:“我去干掉它!”
得到班长批准后,马一钧翻身从左边斜坡向敌人掩体爬去。当接近地堡5、6米远时,他对准射孔连续投进3个手榴弹,地堡炸塌了,敌人火力点哑巴了,战友们一口气冲上去。
马一钧端起转盘枪打倒顺交通壕逃跑的两名敌兵。他回头一看,本连战友冲过左边山梁了,左边兄弟连队已经冲上来。他立即参加友军向左边山头进攻。
刚前进10多米,敌人又一个隐蔽火力点封锁志愿军冲击道路。马一钧没有丝毫犹豫,机智地匍匐前进至地堡左侧火力死角处,将3个手榴弹捆在一起拉开导火索扔进地堡,轰隆一声巨响,敌人炸飞了,战友们顺利冲向主峰。
马一钧跃过交通壕,眼前一位战友,满脸鲜血倒在山坡上。他立刻用救急包替他包扎好伤口,背着战友到旁边隐蔽的战壕里,安慰伤员说:“你等着担架来抬你,我要为你报仇!”随即转身向山顶冲去……
当全连占领主峰,打扫战场撤退时,马一钧和两个战友断后掩护。他们伏在战壕边监视敌人,直到伤员全部抬下来,枪声疏远了,他们才背起战利品返回阵地。
这次战斗马一钧荣立一等功。
在粉碎美军骑1师的进攻中,马一钧和二连战友守卫在272高地。阵地被敌人炸弹炮弹炸成一片焦土,他们连续激战4昼夜,顽强打退敌人多次进攻。
第4天中午,弹药打光了。后面联系不上,情况十分危急!马一钧冒着炮火封锁飞快跑回连里,扛回4箱手榴弹,顽强坚持战斗。
第2天班长牺牲了,前沿阵地剩下马一钧一个人。他心中却没有丝毫畏惧,从容地把手榴弹盖揭开,分别藏在战壕边几个小洞里。
眼看敌人又冲上来了,马一钧在战壕里来回奔跑,在不同的战位一个接一个地用手榴弹杀伤敌人,一会又端起机枪扫射,只见鬼子一个个倒下去,阵地守住了。
战后,马一钧又立了二等功,提升为副班长。他向首长表示决心:“下次战斗争取立特功,打出英雄班称号!”
11月4日,志愿军四一五团和四二一团对正洞西山之敌发起反击。二连配合突击连向左翼进攻,马一钧所在的二班是全连尖刀班冲在最前面。
当二班占领198高地后,敌人一个排分两路反扑过来,这时,班长姜守春牺牲了。马一钧果断对大家说:“同志们听我指挥,现在起由我代理班长,龙全福代理副班长,咱们为老班长报仇!”
马一钧指挥第二组打右面,第三组打左面,迎击敌人。马一钧指挥第三组将敌人放进10多米才开火。他首先打出几颗手榴弹,紧接着又端起转盘枪扫射,战友们用猛烈的炮火打倒10多个鬼子。守在右边的龙全福和第二组战士也用猛烈的火力压倒敌人。
紧接着,马一钧指挥全班像一把尖刀冲在前面开路,后续部队很快冲上来,迅速占领敌人主阵地。不久,三发绿色信号弹射向天空,宣告反击战胜利结束。
马一钧指挥二班歼敌30多人,缴获无座力炮和60炮各1门,自动步枪4支。战后,马一钧又立了二等功,被提升为班长。
这名身高仅一米五的新兵,多次面对牛高马大的美军,竟然屡立战功,实在令人称奇。由此可见,战争胜负的关键绝不在于士兵身高体重的比拼,而是取决于参战者的动机、勇气与智慧!
部队回国后,马一钧作为英模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