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蕴县可可托海,一个因矿而生的小镇,而在距离被誉为“功勋矿”的三号矿脉10公里远的地方,还有一座因矿而建的可可托海水电站。
上世纪50年代,随着可可托海矿产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用电量紧缺问题日益凸显,急需依托水能资源建设电站。考虑到安全等因素,水电站设计在了大山深处的地表下136米。截至今天,地下水电站已安全平稳运行了半个世纪,创造了共和国水电史上的奇迹。
1989年,17岁的程守军毕业后被分配到水电站当运行工。作为初来水电站的学徒,程守军每天的工作是下到地下136米,在潮湿的操作间伴着轰鸣的机器声熟悉工作环境、操作各种设备。地下水电站共有3层,分别设置了发电机组、水轮机组和水泵。隔音间设在地下一层,不足4平方米,入口处黑色的小煤炉冒着热气。隔音间外,说话得靠吼,新来的人不适应,就戴上耳塞。
守护电站的工作并非只在井下。冬天,可可托海镇气温低至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程守军和同事们隔三差五就要跳进冰河里砸冰检测水位;夏天到了汛期,他们经常要冒着危险清理河道口杂物。从电站到河坝约8公里长,他们每年要走200多个来回,遇上雨雪天气,一个单趟就得两三个小时…… 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程守军逐渐成为电站工作队伍的骨干,2014年成为整个水电站的负责人之一。
30年过去了,有人来、有人走,而程守军如同一颗钉子,牢牢守在了-136米的机器轰鸣声中。
流水没日没夜,守护无止无休。让程守军欣慰的是,电站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如今,电站有职工42人,平均年龄30余岁。“我要做的,就是把我会的都教给他们!”程守军是这么承诺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年设备检修的两个月里,他组织同事开展业务学习,其中七成的课程都由他来讲授。经过手把手的传帮带,如今站里的年轻人也开始独当一面了。
黑黢黢的竖井,连通136米的距离,保障的是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井上,是万家灯火通明;井下,是一代又一代发电人的坚守。
编辑:瑶瑶
初审:刘晓
终审:胡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