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掌握曹魏大权后,为转移国内的矛盾,树立自己的权威,发动了对蜀汉的大战,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
钟会和诸葛绪被蜀汉名将姜维阻挡,拖在了剑阁关一带难以进军,反倒是邓艾趁他们拖住姜维主力,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率领精锐部队绕道阴平,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进逼成都。
后主刘禅惊慌不已,大臣们提出各种建议,有人说逃向南中地区,有人说投奔东吴,光禄大夫谯周则主张投降曹魏,同意这个意见的人还挺多。就连刘禅也认为可行,于是带着棺材亲自出城投降,历二帝,存在43年的蜀汉宣告灭亡。
刘禅此后的命运,大家都知道,在曹魏过得舒舒服服,贡献了“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最后寿终正寝,是灭国君主中活得比较好的。但他的太子刘璿却被魏军杀了。
为什么呢?原因有点复杂,得从姜维假降说起。
姜维和钟会在剑阁对恃,仗着天险未露败象,钟会几次劝他投降,他都置之不理。钟会没办法,眼见久攻不下,除了僵持之外也没有其它办法。这时候,忽然传来了刘禅已向邓艾投降的消息。
邓艾控制下的刘禅,还向前线下达了停止抵抗的诏书,命令姜维及其他镇守剑阁的蜀汉将领就近向钟会投降。
蜀军上下痛心疾首,气得拔刀砍石头泄愤,他们还没败呢,手下还有这么多兵,怎么君主就降了?但没办法,刘禅一降,他们连老窝都让魏军端了,只能听令。
他们不知道的是,钟会也极为气愤。为啥?钟会此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他很崇拜名士嵇康,但他去拜见嵇康时,人家忙着打铁,没怎么搭理他,他就能怀恨在心,后来找到机会将嵇康陷害致死。
此番出征蜀汉,钟会为的是什么?当然是军功。但现在最大的功劳被邓艾抢了,他怎么高兴得起来?一恨刘禅懦弱,投降得快;二恨邓艾狡诈,竟能一举灭蜀。
可事已至此,只能压着火气接受蜀军的投降。钟会知道以姜维的才能,以后必会受到司马昭的重用,且姜维原是魏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才投了蜀汉。便不将他当成囚犯,颇为礼遇。
相处没多久,姜维就看出了钟会不甘心居于人下,灵机一动,假意臣服他,撺掇他背叛曹魏,学刘备以蜀中为基地自立一方。当然姜维的目的,是搅乱这滩浑水,让魏军自相残杀,好找到复国的机会。
钟会本就有野心,认为刘备能据蜀为帝,他也能。就被姜维给说动了,一方面陷害邓艾,另一方面准备杀害军中不服自己的将领,起兵造反。
陷害这事儿,钟会是老手,很熟练,没费什么力气就让邓艾成了阶下囚,押送回洛阳,自己在成都主理事务。
但是,杀害魏将这事上他没成功。将领们也不是吃素的,不会引颈就戮。当时有谣言说钟会已经挖好了大坑,打算坑杀不跟着他造反的将领。大家一想,不行,没活路了,必须先弄死钟会。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八日,钟会和姜维密谋,给了姜维一批铠甲兵器,想让他率蜀兵出斜谷,占领长安。说得正开心呢,众将提着兵器杀到了,钟会和姜维不敌,双双身亡。
之后一段时间,魏军失控了,对蜀汉人士展开报复性屠杀。姜维的妻子儿女、左车骑将军张翼、汉城护军蒋斌、太子仆蒋显、大尚书卫继等皆死于乱军之手。最惨的是关羽的后代,被翻历史旧账,遭到庞德之子庞会的灭门之灾。
这场屠杀中,遇难者身份最高的是太子刘璿。据《三国志》记载,这仿佛是个意外,乱军杀红眼,顺手把刘璿给杀了。但研究历史有时候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刘璿之死,看似意外,实则必然。
二来,太子代表着传承有序。刘璿若活着,就有可能被心怀蜀汉的旧臣拥立为主,不利于司马昭的统治。
并且,刘禅虽然投降得容易,但他的儿子还是有血性的,第五个儿子刘谌,被封为北地王,蜀汉亡国当日带着妻儿自杀了。刘璿现在是随着父亲降魏了,可谁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杀了才是最好的办法,永除后患。
有朋友可能想问,当时魏军不是失控了吗,怎么还能这么有目的性?那是因为,当时监军卫瓘也在成都,最后约束魏军、收拾局势的就是他,他若想让刘璿死,再容易不过。
因此,刘璿的被杀,其实是因为他太子的身份实在太过显眼,如果他只是普通皇子,说不定就能保住一条性命,在曹魏安安稳稳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