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末期有这样一个人,李世民说他“凶竖,怀奸志以拥权”,房玄龄说他“非惟魏朝之悖逆,抑亦晋室之罪人者欤!”苏轼说他“则晋氏之乱,成于此矣。”多数人虽然都说这个人不好,人品有问题,但偏偏有两个关键人物认为他很好,他们就是司马昭和司马炎父子,司马炎说他“雅量弘高,达见明远,武有折冲之威,文怀经国之虑,信结人心,名震域外。”这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就是三国和西晋时期的贾充,那么,为什么人们对贾充的评价如此矛盾呢?他杀了魏帝曹髦后,境遇怎么样?
身为魏臣弑君欺主专舔司马氏:
贾充是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以承袭父亲阳里亭侯爵位起步,入仕为官,先后担任曹魏的尚书郎、典定法律法令、度支考课、黄门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等官职。后来成为大将军司马师的参军,曾随司马师讨伐毌丘俭和文钦叛乱。司马昭掌权后,贾充被任命为大将军司马、右长史。后在帮助司马昭试探诸葛诞对司马昭的态度时,向司马昭提出了“今征之,反速而事小;不征,事迟而祸大”的建议,最后证明贾充的意见是正确的。剿灭诸葛诞后,贾充被封为宜阳乡侯,后来又升任廷尉,执掌刑法断狱之事。
当司马昭与魏帝曹髦产生权力之争时,贾充完全充当了司马昭的打手,是他带人狙击了曹髦讨伐司马昭的队伍,并怂恿太子舍人成济杀死了皇帝曹髦。可以说,杀死曹髦的背后元凶是司马昭,直接凶手就是贾充。事后,有人建议诛杀主谋行刺皇帝的贾充,以平息舆论。司马昭却不愿杀死忠于自己的贾充,只杀了成济兄弟以堵塞舆论的悠悠之口。
曹奂成为皇帝后,贾充被司马昭加封为安阳乡侯,统领城外诸军,加散骑常侍。平定蜀国后,司马昭非常重用贾充、裴秀、王沈、羊祜、荀勖等人,还赏赐贾充一座豪华大宅,封临沂侯。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临终前,嘱咐儿子司马炎说:“汝者贾公闾也”,让他多倚重贾充的辅佐。司马炎继位为晋王后,开始谋划篡夺曹魏政权,这期间贾充又充当了劝说和威胁皇帝曹奂的角色,最终顺利帮助司马炎完成了名为禅位,实为篡位的把戏,拥立司马炎登位为晋武帝。贾充也顺利从魏臣转变为晋臣。
身为晋臣官运亨通却遭人唾弃:
司马炎继位后,贾充被封为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尚书令,封鲁郡公,并负责制定了《泰始律》,可谓西晋重臣,官运亨通。但这样一个靠出卖旧主,讨好司马氏的小人,当时就有一些人瞧不起贾充。《晋书》记载,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等刚直守正的官员,很厌恶贾充的为人。《晋书》也说他“无公方之操,不能正身率下,专以谄媚取容”。
本来司马炎因为贾充忠心自己而重用他也无可厚非,但让其傻儿子司马衷娶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就是错上加错了。众所周知,司马炎死后,贾南风开始兴风作浪,最后直接葬送了西晋王朝。从贾南风后来的疯狂行为可以看出,这个女人在贾充家受到的家教一定是很糟糕的,她身上悍妒狭隘的个性应该是深受家庭影响形成的,这自然与贾充有关。而且司马衷能继承皇位,也与贾充的支持有一定关系,从这个角度说,贾充一方面是建立西晋的功臣,另一方面也是西晋灭亡最大的伏笔。
担心死后留恶名:
太康三年(282年),66岁的贾充病重。《晋书》记载,贾充在病重时,很担心自己死后会被赐予坏的谥号,他的侄子贾模劝他说:“是非功过自有评论,无法掩饰的。”四月份,贾充病逝后,关于其谥号问题果真出了岔头,礼官们在议其谥号时,博士秦秀就建议应该谥其为荒公,司马炎不同意。博士段畅就建议谥其为武公,司马炎同意了这个谥号。其实按其一生所为评定,“荒公”的谥号要比“武公”更恰当。
窥一斑而见全豹:
从司马氏父子对贾充这种人的重用,可以看出,西晋从立国开始,官场就是不健康的,官僚系统的风气就是很邪门的。不过从人品角度分析,司马氏父子和贾充倒确实是一类人,他们都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真是验证了“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的老话。由这样的君臣当道,国家怎么能健康发展呢?所以自西晋建立,政风就非常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这也是两晋时代无法给人们留下好印象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