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经典形象:破衣破帽,拖拉着破鞋,手摇一把破扇子,貌似疯癫,嗜酒好肉;却是一位行善积德、法力高强的得道高僧,常常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被人们称为
我们都知道,济公在历史上真有其人,他是
目前所见有关济公最早的文献记载,为南宋
铭文中称济公为
根据铭文,济公出身官宦世家,他的远祖为北宋著名的佛教护法
铭文中说,济公的性格
一年四季,济公都是体无完衣,别人布施的衣物,他就拿去换酒喝;居无定所,食无定餐。对于老病僧人,他尽力备办药物治疗;而豪门大户如果来强邀,他坚决不去。可见济公精于医道,慈悲为怀,又嫉恶如仇。
通过这篇铭文我们知道,
根据铭文,在济公圆寂后,就出现了对其舍利的崇拜,但崇拜者并不是济公所处的僧团,而是杭州地区的百姓,他们收集了济公火化后遗存的
随后,被民间崇拜的济公,很快与南宋杭州地区浓厚的
如南宋《如净和尚语录》中就有一首赞济颠的诗:“
此后,民间对济公故事及其形象的加工和塑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南宋以来至明代中后期形成的
比如在话本《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中,济公不仅喝酒吃肉,还与妓女有染,一副酒肉花和尚的模样;同时他也神通广大,常常扶危济困,救度世人。
话本中的济公还喜欢舞文弄墨,以李白自比,不过很多诗写得都非常俚俗,与真正道济禅师的诗作相去甚远。这大概便是济公形象被民间文化改造的结果。
到了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时期,
这部杂糅了侠义、公案、神怪的小说,成为我们今天济公形象的主要来源。
与之前相比,济公的神通更加广大,捉妖伏魔,法力无边;侠义形象更加突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保护弱者、协助官府;同时市井俗气也更加浓厚,有着一种市井无赖的油滑与幽默。
这同样是民间文化塑造的结果。
作为中国民间塑造的神祗,济公的影响非常深广。清末的
直到今天,在全世界华人社会,济公仍是最重要的民间神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