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核酸检测了一天,防疫医护者好不容易可以喘口气。
一首“听我说谢谢你”,配着萌娃们的舞蹈致谢,让他们开始脚趾抓地。
如果内心OS有声音,这些大白只会对天大喊:救命!
谢谢你?尴尬!
防疫人员忙碌了一天,敬个礼、说声辛苦了,大家会给你点赞:这人能处!
不顾后面排队的人,硬是把孩子推到防疫人员面前,开始一顿跳。
大家只会尴尬:这人在干啥?
感谢可以,打着“歪心思”的感谢,还是免了吧。
在网络上搜索“小朋友为防疫工作人员表演舞蹈”,可以找到500多个不同的版本。
核酸检测现场,有宝妈提着音响拿着手机,给跳感谢舞的孩子录像。
有宝爸维持现场秩序,大喊“不要影响到我家宝宝发挥”。
甚至还有少女穿着红衣舞服,让防疫人员排排站,对他们跳拉丁舞。
就问你暖心不暖心,感动不感动?
全国统一的场景,统一的姿势,统一的音乐。
防疫人员难道会为了一段舞蹈感动吗?
并不,他们只想休息,只想早点结束工作。
核酸检测途中,孩子在跳舞,防疫人员为了顾忌孩子,不得不停下来等孩子跳完。
这种不顾核酸检测现场工作秩序的行为,只会给防疫工作带来干扰。
你以为这些让孩子跳舞的家长是真的在感恩吗?
不,他们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这些家长拿着手机,把孩子为防疫人员跳舞的视频发到社交平台,不仅能炫耀自己孩子懂得感恩,彰显作为父母的自豪,还能借此获得流量密码。
一箭双雕,不得不说,家长们掌握了“晒”娃的最高境界。
除了家长,一些学校也开始让学生们排队,对着防疫人员手舞足蹈。
要问为啥,答:只是孩子们自发的感谢。
自发感谢,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整整齐齐的队列,排练痕迹过重的机械姿势。
只看到满屏四个大字:形式主义。
孩子对防疫人员跳舞,学生对防疫人员献花,背后都有一部手机,对着他们。
没有自主选择权的孩子,每一刻的举动都被成人的世界戏剧化,表演给第三方旁观。
孩子们的感谢是真的,只不过被某些急功近利的大人,将感恩行为扭曲为对孩子和防疫工作人员的消费。
真正的感谢,是配合防疫人员做好检测,让他们尽快结束工作,回家休息。
自我感动
为什么萌娃为防疫者跳舞致谢会引起全网反感?
归根结底,一切都太设计化了。
核酸检测现场,让孩子打扮的要上舞台表演似的,一手拿个小音箱,一手举着手机,找角度拍摄,还要防疫人员站起来配合。
无硝烟的战场,硬是被家长和学校搞成大型户外表演。
有时候为了拍摄效果,一些小朋友在核酸检测现场完全不戴口罩。
若因为给防疫人员献舞导致孩子感染病毒,那些拍摄视频的家长,是不是要反咬防疫人员一口?
说好听点叫自我感动,难听点叫自嗨。
讽刺的是,这种自我感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曾经有一篇报道,说某地医务人员被急召,徒步70里返回医院战斗。
新闻报道的本意很好,想表现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
评论区却翻车了,网友们纷纷质疑:
既然是“召回”,为什么要让医务人员徒步70里?
为什么不替他们提供基本的交通保障?
还有“双胞胎孩子出生不到20天,他却主动申请投入抗疫一线”的新闻。
其中一个故事,是西京医院消化科的一名女护士在大年初一,辞别不到两岁的双胞胎儿子,返岗工作。
另一个故事是一名孩子出生不到20天的辅警,主动要求到疫情检查点执勤。
报道为了故意突出医护人员的奉献,把两则新闻中的孩子年龄混淆,造成“出生20天的双胞胎竟然开口问“妈妈干嘛去了”的表述。
这种“自我感动”式的新闻报道,被网友们称为低级红。
即以低级的方式去赞美,用拉低了某种价值、生硬的方式去夸赞。
报道者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公众却不买账。
他们沉浸在自身的正能量框架中无法自拔,看不到其他人的吐槽。
低级红的现象,在3年的抗疫新闻宣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仔细观察发现,媒体时代,不仅新闻报道者不再追求真相,观众、自媒体也开始忠于情绪的渲染。
家长让孩子给防疫工作者跳舞致谢,就是急于给观众传递感动的情绪。
媒体报道感人事迹,就是想要激起观众的共情,换取流量和点击率。
观众不是傻子,一件两件还能掉掉眼泪,多了就会犯腻。
这些翻车的低级红,带着浓厚的功利传播色彩,急于想借疫情体现自身存在感。
全民抗疫之下,每一个人都成了参与者,平常没有存在感的人,开始急于想被看到。
做了一点儿事,就想宣传自己,拿手机拍视频,争先恐后地给媒体递素材找存在感。
新闻素材经过加工,被媒体硬凑事迹、硬写感动,发到社交网络。
于是,整个社会开始形成感动和被感动的氛围。
大家不再考虑这些感动事迹背后,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防疫人员辛苦奉献,需要的是休息时间和薪资提升。
徒步70公里的医护人员,需要的是一辆能载着他们回医院的车。
家里有孩子的女医护和辅警,需要的是孩子的奶粉钱和尽量人性化的工作时间。
而不是旁观者自以为是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