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餐、看病……面对文化差异,如何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与外国朋友建立友好的关系,是摆在中国留学生面前的一门必修课。
留学英国:“好好休息,多喝水”
对于已经有较好语言基础、在英国学习英语教育的田佳琪来说,跨文化挑战更多体现在适应当地生活节奏、与外国朋友快速熟悉的过程中。
在英国,不论是在学校、公司还是医院,预约是每个留学生必须熟悉的环节。田佳琪对此的感受是,英国人把工作和休息时间分得很开,老师会把自己的休假时间告诉学生,在非办公时间他们是不会回复邮件的;而学校的服务台,错过了规定时间,也不会有人值班。如果想和老师面谈,一定要提前约好时间,准时到达。
让田佳琪印象最深刻的是校医院的预约。当时她发烧了,一直不见好,但是预约校医院的看诊时间却排到了1周以后。于是田佳琪拨打了急诊电话,在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后,医生让她到医院看看,最终确诊她得了流感。让田佳琪惊讶的是,医生没有开任何药,只是嘱咐她回去好好休息,多喝水,如果烧到38.5摄氏度以上再吃退烧药。“英国医生比较相信人体的免疫系统,不会轻易给你开抗生素。对于一般的小感冒,他们主张让患者自愈。”田佳琪说。
田佳琪的专业是英语教育,平时的学习也让她有意识地积累了一些跨文化交流的有效话题,而美食,便是其中的王牌。田佳琪的老师会在临近中国新年时,带全班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到充满节日气氛的中国城吃粤菜;田佳琪也会在自己的实习英语课堂上,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国家的特色美食来打开话题,促进彼此了解。美食为相聚提供了诱人的理由,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属性,在唤醒味蕾的同时,也为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打开了友谊之门。
留学日本:“我可以请你帮忙吗?”
对于只在课外学了1个学期的日语便匆匆前往日本交换留学的明日香来说,前一两个月是比较痛苦的。上课听不懂,她只能在课下靠着翻译软件来复习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而课堂上的同伴交流也让她有些忐忑。中国留学生朋友告诉她,日本人很怕麻烦别人,一般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你想要寻求帮助,一定要开口,让别人知道你想求助,他们也会很乐意帮助你。
于是,明日香主动找任课老师沟通自己的情况。让明日香受宠若惊的是,老师不但非常理解她,还提出以后用明日香擅长的英语授课。明日香考虑到班里有很多日本同学,并且自己也想继续提高日语水平,便婉拒了老师的好意。除此之外,她还报名了学校为留学生提供的日语课程,每天十几个小时浸泡在日语中,慢慢地发现自己能听懂的越来越多了,与日本朋友的交流也变得容易。
明日香喜欢参加自己所住的国际学生会馆里组织的类似聚会的饮酒会,这是日本人钟爱的社交方式。大家围在一起喝喝酒、聊聊天,可以认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明日香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自己和来自欧美国家的朋友明明可以用英语很好地交流,但还是不约而同地选择用不太熟练的日语聊天。
留学生初到异国他乡,难免会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各种困难。在面对跨文化挑战时,主动寻求帮助、积极地与身边人沟通交流,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留学美国:主动和“学霸”做朋友
2019年1月,王金印从北京来到美国,开始了他在纽约的学习生活。托福和GRE成绩不错的他在最初的几个月里还是感到力不从心,第一学期的课程绩点也因为自己不适应美国的授课方式而很不理想。不过幸运的是,王金印交到了一群外国“学霸”朋友,一起冲高分、品美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王金印在美国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第一学期的他延续着自己本科期间的学习经验:结果学期末成绩一败涂地。第二学期,他痛定思痛,决定不能自己埋头学,还是要和“学霸”多交流请教。班上的“学霸”中有不少印度同学,他便有意到印度同学住的公寓图书馆里自习,和面熟的同学搭话聊天,一回生二回熟,成功进入了他们的朋友圈。“学霸”们在WhatsAPP上有自己的学习群组,大家在里面讨论作业和任务,考试前还会组织线下集体学习,相互解答不会的问题。靠着这种学习方式,王金印的学习成绩在第二学期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和印度同学相处过程中,王金印发现彼此间的文化差异,比如,好多印度朋友都是素食主义者,这让无肉不欢的他在点餐时有些难过。
值得一提的是,王金印因对印度朋友表达的不熟悉甚至闹出了笑话。有一次,他的印度朋友带他去印度餐厅吃饭,服务员问他需不需要“bilibili hot”,他以为服务员竟然知道中国的B站,便说了句“bilibili is good”,没想到之后上的菜辣到无从下口。他才醒悟过来原来那是“very very hot”。
虽然这些文化差异客观存在,但是王金印还是积极地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交朋友,在文化碰撞与交流中丰富留学体验。“不要害怕犯错,要主动去交流,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王金印说道。(叶 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0月22日 第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