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是民国时期的一大“特产”。
白崇禧曾称广西:“无处无山,无山无洞,无洞无匪。”
土匪处于军事组织鄙视链的最底层,原因主要在于其缺乏“精神内核”。
大家看小说、电视剧,都会发现土匪组织总是特别强调“忠诚”、“义气”,歃血为盟,一起拜关公。
越是强调什么,就越是缺什么。
枪声一响各自飞,才是土匪们的常态。
民国时期之所以形成了一种土匪和军阀长期共生的局面,是有其特殊历史背景的。
二三十年代的军阀往往盘踞在大城市——兜里没有个省城,还敢自称军阀?
但政权下沉到基层组织是非常困难的。
从清末开始,中国的基层政权几乎都是“游离的状态”,直到新中国成立。
我们看民国时期国民党的某个省政府,往往职员编制很少,有的地方连县都下沉不到。
所以广大的县级以下区域,就成了土匪的乐园。
另一方面,军阀混战对于兵源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一场大战打完,军阀经常会从当地的土匪里再招募兵员。
这时土匪的头目常常会摇身一变成为师长、团长,从而登上政治舞台。
比较有名的像张作霖、张宗昌、陆荣廷等人,都是绿林好汉出身。
随着一批土匪头目成为民国政坛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对于土匪有着很深的情节——非但不剿匪,反而和谐相处,安抚有加。
时日久了,人们便很难分清楚土匪与军阀的区别。
有的人甚至把落草当做成为军阀的一个“跳板”,时称:“不特无戾于法,且可以为作官之阶梯也”。
民国时期的土匪分为很多流派。
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山东都有各自风格的土匪群体。
其中东北的土匪又被称为“胡匪”,俗称“胡子”。他们人数众多,组织严密,各自占山为王、泾渭分明。
在日本侵略东北时期,部分土匪做了汉奸,部分土匪也参与了对日本和伪满洲国的抗争。
本篇的故事,主要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开始。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为了抢占东北,不知道哪个狗头军师给蒋介石出了一个“昏招”。
这个昏招便是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著名的笑料——“委任状事件”。
话说由于国民政府的抗战大本营主要在大西南地区,东北鞭长莫及,想要运兵过去一时也难以实现。
于是国民党赶在东北民主联军出关前,派遣了大批特务人员进入东北各地。
这些特务人员手持各种“国民政府委任状”,给各路土匪帮会、伪宪兵警察等做“评估”,然后许诺空头支票。
一时间,各种“地下军”、“先遣军”、“保安军”、“忠义救国军”等横空出世,好不热闹。
就这样,大批东北土匪和伪满洲残兵,摇身一变成了国军的“总司令”、“总指挥”、“军长”、“师长”……
至林彪率东北民主联军进入东北时,国军在东北收编的土匪总数达25万人,是林彪初期出关部队的两倍。
这25万土匪由国民党任命的32个“总司令”和“总指挥”、33个“军长”、158个“师长”分散指挥,平均每个师有1500人。
好一个“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
徐克电影《智取威虎山》里的先遣图
看过电影《智取威虎山》的朋友都知道,座山雕钟爱一项宝贝——先遣图。
杨子荣就是拿着这样一张图去投靠座山雕,被破封为“上校团副”的威虎山老九。
那这先遣图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话说国民党派遣特务潜入东北任命这些土匪为“先遣军”的时候,也不完全是空口白话。
他们携带着一些机密的资料。
这些“先遣图”实际上是张作霖、张学良东北军在东北的一些秘密弹药装备库,一说还有埋藏的20吨黄金。
当年日寇来势汹汹、张学良率十几万东北军仓促入关的时候,把很多装备弹药藏了起来。
物是人非。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这些装备弹药没能够成为抗日军火,反而成了土匪们惦记的香饽饽。
电影《智取威虎山》中说座山雕的秘密军火库是抢自日本人的,实际上日军大型军火库多被苏联接收,后部分转交我军。小型军火库则满天飞,流落到
伪满
洲残兵和土匪手中
这一时期的国民政府任命了多少大官呢?
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
崔大刚,先是被国民党委任为东北救国军第2 军军长,旋即又被委任为第6路军第3军中将军长。
谢文东,被委任为东北挺进军第15集团军上将、总司令。
张乐山(即座山雕),被委任为国民党东北第2纵队第2支队司令。
……
诸如此类的司令军长还有很多很多。
由于日本势力的崩溃,在1945~1946这段时间里东北出现权力真空,这些国军收编的土匪迅速填补了进来。
日本关东军在宣布投降后,为制造混乱和减少俘虏人数,在8月19日宣布的 《第62号命令》中曾指令“伪满洲国”的兵团、内蒙古的“蒙王”伪军以及驻绥远的伪军各部自行解散,造成10万伪军散落在东北各地。
加之日伪遗弃的枪支弹药大量流散,为土匪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武器装备。
一时间,“花蝴蝶”、“草上飞”、“占天时”、“青山好”、“混天珠”、“滚地雷”等蜂拥而起,四处作祸。
据中共中央东北局统计,当时东北总计有154个县,由土匪掌握约有一百座。
在匪患最为横行的北满地区,土匪掌握的县城超过了三分之二。
这些被国民党收编的东北土匪自称为“中央胡子”,听这个意思好像是国民政府直属的土匪。
他们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当胡子,不发愁,进了租界住高楼;
吃大菜,住妓馆,花钱好似江水流。
枪就别在腰后头,真是神仙太自由。”
就这样,国民党在几十万胡子们的帮助下抢占了东北大片的地盘,但同时也失尽东北的人心。
为了抢占东北,1945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设立东北局。
在全国各条战线均非常吃紧的情况下,从1945年下半年至1946年初,我军抽调了大批关内精锐部队出关,由林彪统一指挥,组成东北民主联军,后称东北野战军。
蒋介石自然也知道,靠“胡子们”在东北和解放军打仗是不行的。
1945年10月,他任命杜聿明为东北国军最高指挥官,调新一军、新六军等大批国军精锐挺进东北,兵锋甚锐。
四平一战,东北民主联军不敌孙立人新一军精锐,被迫北撤。
我军从四平一路北上过了松花江,才站稳脚跟,长春等大城市均陷于国军之手。
四平一战在解放战争早期给了蒋介石极大的信心,使其颇为轻敌。
蒋介石在日记中描述道:
“XX当时溃败的情况,及其狼狈的程度,实与其在赣南突围(“长征”)逃窜时的惨状,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总结四平战役教训时,黄克诚曾有一封给中央详细汇报东北情况的报告,其中一条是这样写的:
(四)地方工作在西满只有法库、康平、昌图、通辽几县比较普遍的有初步基础,其他各县除县城外,乡村中有些则有了点工作,有些则完全没有工作。土匪问题尚未解决,长、哈、齐占领后,西满散匪达五万以上,进剿很难消灭,灭窜则做了。因为集中兵力在四平,亦无较多部队进剿,地方武装有部分尚不巩固。地方工作进展迟缓,是由于时间短、干部少、土匪多及干部恋着城市不肯下乡。工作作风亦有毛病等。分配土地农民情绪很高,但提得较迟,一时难普遍开展。故从西满说,我们尚无广泛的、有组织的群众基础。
四平战役中的我军阵地
1946年6月,土匪纠结兵力攻占解放区政权控制的东宁、东安、同江、萝北等县城,并试图支援国民党的军事行动,会师哈尔滨。
在洗劫萝北、依兰县时,他们不但把城内大小店铺抢劫一空,还将包括萝北县长在内的县委、县政府干部被集体枪杀。
于是在东北解放战争初期,我军抽调了大批兵力重点清剿了西满、东满、北满的各路土匪,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层政权组织。
东北局发出指示:
主力部队各师(旅)按已划定根据地的区域,各派出约三分之一的兵力去打匪和做群众工作;
各党政机关各抽出约五分之二的干部,不分男女,不分资格,一概下乡做群众工作,创造我们在东北的立脚点;
各地必须对于剿匪作出全面的计划,集中力量实行围歼与穷追,以求俘获与追剿,务必避免兵去匪来的现象;
打跑了土匪不算完成任务,只有消灭了土匪才算完成任务。
1946年,中共东北局高层领导在哈尔滨召开军事会议。左起:林彪、高岗、陈云、张闻天、吕正操
从1946年夏天开始,东北解放区开启了“两线作战”。
一线野战军部队在积极整编休整后开赴前方与国军周旋,二线地方部队负责清缴匪患。
考虑到土匪小股、分散的特点,东北军区组织了许多“小分队”,采用穷追残匪、活捉匪首的策略,先后擒获或击毙谢文东、张乐山、崔大刚、李华堂、张雨新等多名匪首。
1947年3年26日,国军册封的“第十五集团军第二军中将军长”孙久荣在猴石山被俘虏。
至此,大名鼎鼎的“北满四大旗杆”被我军全部拔除,松花江以北从此真正成为东北野战军的大后方。
匪首谢文东审判大会
1948年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
临行前,东北军区仍留下30万部队保卫地方政权和清剿残匪。
一直到1949年初,东北的匪患才完全解决,剿匪的主战场也开始转移到西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