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不嫌小编,您还可以介绍给身边的朋友,帮小编增加点儿人气,最后还是要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谢谢!
我们应该无视他人的异样眼光,做一个真实的自己,随心但不去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人。
历史上强大的秦国,也有失败的时候,邯郸一战,败于他国,但是,在公元前256年时,重振旗鼓战胜了韩、赵两个国家。进而,东周的王朝也一并被灭掉,不过,秦昭襄王驾崩后,孙子可惜也是个短命鬼,唯独秦王嬴政继承时,局势相对较好。
当时的秦王嬴政,还并非是秦皇嬴政,他年仅十三岁,朝中的权力,均被吕不韦、太后赵姬以及宦官嫪毐所掌控。当然了,在公元前239年,即嬴政秦王嬴政亲政的前一年,吕不韦和嫪毐,不想放弃掉自己的权力,深怕秦王嬴政撤掉自己的职位,保住自己的权力,于是,就有了“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秦王嬴政镇嫪毐,吕不韦自杀,祸及客卿
由于秦王嬴政与霸占大权的吕不韦以及嫪毐,谁也不服谁,为此,两大派都不愿被他人摆布。吕不韦采取了富有谋略的防守策略,只可惜寡不敌众,站在秦王嬴政这边的人,占据了多数,因为,秦王嬴政他有军权,控制了兵权。
所以,任凭吕不韦和嫪毐采取的各项措施以及手段,都不及秦王嬴政的军队强大。数万人的军队难道还不足以,灭掉嫪毐的寥寥几人吗?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被秦王嬴政镇压的嫪毐,自然是惨遭车裂。然而,之前提拔嫪毐的吕不韦,自然也是难逃一劫,以自杀的形式结束了自己。吕不韦的死,却祸及池鱼,引起客卿的舆论,来秦国当间谍,所有客卿面临被驱赶的局面。
秦王嬴政下逐客令,李斯上谏逐客,留了“后手”
吕不韦的死,引起了秦国多数大臣的议论,那些来自其他国家的客卿,就难以逃离舆论驱逐。原因就在于这两点:其一,他们非秦国的人,往后势必不可能为秦国做出贡献,可能来秦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取利益;其二,客卿们,可能有一些是来当间谍的,窃取秦国的内部政治统治。
秦国的多数大臣,就以这两点缘由,上奏秦王,将所有客卿撵出秦国,以保证国家的安危。身为君主的秦王嬴政,听多数大臣均认为,这样做都是为了国家的安危,从中又富含了一定的道理,秦王嬴政,自然就同意了,并下了逐客令。
楚国李斯,之前被吕不韦赏识,留下来当客卿,这次,他也被驱逐了,自然是心有不甘了,临走之时留了“后手”,上了一道奏章,搬回了被驱逐的局面。李斯可是儒家学派,荀子的代表学生之一,实力是不可小视,那么,李斯的后手究竟是什么?
四代君主为例,嬴政“月下追李斯”,秦得以强化
李斯的“后手”奏章,其实,就以前四代君主的事迹,来举例论证的。其中,就有秦穆公重用“百里奚、蹇叔”,进而,当上了霸主;又有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图强”;惠文王善用张仪,拆散了六国的联盟;最后的昭襄王,采用了范雎,成就了伟业。
李斯认为:“这四代君王,都是重用了外来的贤士,达成了自己的霸业,现如今为何要把他们撵走,这难道不是在帮助其他国家助涨实力吗?”李斯,就是上奏了这四位君主的事迹给秦王嬴政,使得秦王嬴政收回了逐客之心。
因为在李斯的奏章中,阐述到的四位君主重用他国人才的事,从中可以看到是富含了道理,更何况这又有利于恢复国家的实力,这难道还不足以让秦王嬴政收回命令吗?进而,这就致使了秦王嬴政收回了命令,并上演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场景,把李斯给追回来,恢复官职,取消了“逐客令”,这一事件在《谏逐客书》中,是有详细的记载。
自此以后,秦王嬴政深信李斯,并重用,后来到列国游说。运筹帷幄,把那些联盟攻打秦国的国家,都将其拆散了。李斯的功绩对于秦而言,这是对国家以及政治方面,是加以强化和巩固了。
总结:
结合全文,李斯能够挽救客卿被驱逐的局面,直接因素就在于他“用前四代君主,重用他国人才的事迹,感化了秦王嬴政”。而间接因素则是:李斯他师门出自“儒家学派,并且是荀子著名的学生之一”,儒家思想的奥秘,就帮助了李斯挽回了“逐客令”。总之,只有做到:修身、齐家、治国、方能平天下!
大家又有何看法呢?欢迎屏幕下方留言与探讨!
参考文献:《谏逐客书》《东周列国志》《大秦帝国》《中国通史》#狐仙说历史#
本文为狐仙说历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我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的账号!
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最好的支持!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狐仙说历史
作者推荐:
谁致使炎、黄帝大战有两种说法?是蚩尤造成,又是神农氏蚩尤不服
神农氏传说,他即是药神,又是农业之神,为何样认为?造福于人民
伏羲氏传说了解多少?一个融合的称号,造福人类奋进开拓生存空间
南戏与北杂剧的经典冷知识,来源于民间传说,现实生活是主要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