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大家首先肯定会想到袁世凯,他是清朝的掘墓人,对推翻封建帝制做出了贡献,但后来由于想要恢复帝制被国民所唾骂和反对,在反对袁世凯复辟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就是蔡锷。
蔡锷之名很多人都听说过,尤其是和风尘女子小凤仙的故事流传甚广,但是蔡锷对于共和民主的功绩,人们却知之甚少。
蔡锷的一生做过两件大事:第一,就是响应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第二,就是反对袁世凯复辟。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人们都尊称其为“松坡将军。”
1882年12月18日,蔡锷出生于湖南邵阳一个贫困的裁缝家庭,少年时的蔡锷聪明好学,年仅13岁就考中秀才,后进入湖南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和谭嗣同,接受了先进的民主共和思想。
蔡锷
幼年时的蔡锷,面对支离破碎的国家,像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怀着迫切的心情,寻求着救国救民的道路,他的一首诗中写到:
“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自轮菌。”
青年时的蔡锷,他认为中国之所以国力孱弱,主要是由于教育落后、思想陈旧、体魄赢弱、武器拙劣等原因造成的,若要改变上述弊病,必须实行“军国民主义。”这时的蔡锷还是以改革军事为主,以图实现富国强兵。
于是蔡锷在1902年,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由于年幼时家境贫寒,得不到很好营养的蔡锷,身体比较羸弱,在士官学校虽然文科成绩优异,但体育科目却不理想,受到教官和同学的轻视。
蔡锷心中满怀着富国强兵的理想,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不到一年时间,蔡锷的体能和文科均名列前茅。此时的蔡锷思想活跃、成绩突出,与同学蒋百里、张孝准并称为“中国士官三杰”。
此时的国内,清廷正在推行新政,以缓和社会矛盾,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创建新军。
既然要创建新军,那就需要开办军事学院,需要军事人才来任教。像蔡锷这样优秀的军事人才,自然成了各方争夺的对象。
归国后的蔡锷,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等地,清廷开办的军事学堂任教,他时常脚穿长筒靴、腰挎指挥刀,每天扬鞭跃马、威风凛凛,他讲解精辟、要求严格,深受官兵的敬佩,被誉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蔡锷
不久蔡锷接受云贵总督李经羲的邀请,到云南担任军职。此时的云南和全国一样,各种矛盾十分尖锐,以推翻清王朝为宗旨的革命运动正在酝酿之中,大批同盟会员和思想激进的青年军官分布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和新军19镇中。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蔡锷率云南新军积极响应,在昆明发动了“昆明辛亥起义”,由于这天是重阳节,故又称“重九起义”,并被推举为临时革命总司令,民国建立后,蔡锷任大中华云南军政府都督。
蔡锷在云南任职期间,大力发展经济、推行新政、改善民生,深受军民的爱戴,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在风云变化的政治舞台上始终坚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立场。一时间,云南面貌一新,成为全国民主共和的典范。
蔡锷在云南实现富国强兵理想的同时,有一个人悄悄的盯上了他,这个人就是袁世凯。自从推翻清朝之后,袁世凯登上了民国大总统宝座,把可能对自己产生威胁的人,全部调到了自己身边加以监视和笼络。
像蔡锷这样有能力和影响力的地方大员,自然也是其重点关注对象。于是在1913年10月,蔡锷被袁世凯调至北京,任全国经界局督办。袁世凯登上总统宝座后,其政治野心不断的膨胀,打压民主力量、破坏责任内阁、加强中央集权,一步步朝着复辟帝制的道路前行。
袁世凯
袁世凯筹划复辟帝制,暗中留意各方的态度,其中蔡锷等人的态度至关重要。身在监视下的蔡锷,当然不可能把反对的意见挂在嘴边,所以只能先假装同意,在拥护帝制的联名书上签字,然后再寻找机会离开北京,伺机反袁。
狡猾的袁世凯怎能轻信蔡锷的作秀,而蔡锷也深知这点,于是蔡锷的身影出现在了八大胡同。而老道的袁世凯,当然还是不会相信一向克己严肃的蔡锷,会就此纵情酒色,于是加紧了对蔡锷的监视。
这时候小凤仙就登场亮相了,蔡锷为了麻痹袁世凯,经常出入八大胡同,与名妓小凤仙打得火热,一副完全不关心政治的样子。意思是告诉袁世凯:你想帝制我不干预。蔡锷的目的是要袁世凯放自己走。
他所有的计划都是为此展开的,恰在此时蔡锷的咽部感染,袁世凯给了他3个月假,批准他去日本养病,就这样袁世凯亲手放走了自己的对手。这里要提一下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
据蔡锷长子蔡端先生回忆,其母潘夫人给他讲过:“有一次蔡锷陪家眷去看戏,指着包厢里的一个年轻女子说,她就是小凤仙”。 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来,蔡锷看戏是和家人在一起,而不是和小凤仙出双入对,说明他俩的关系并不怎么亲密,另外蔡锷和小凤仙的交往并不背着家人。
蔡锷与小凤仙
而有些书上讲蔡锷因为小凤仙,故意和夫人闹翻,把家眷赶回老家,一家人合演了一出双簧戏,这里面的戏剧性的成分很大,袁世凯是何等人物?他会被这种把戏所蒙骗吗?
其实还是袁世凯见蔡锷已经签字同意恢复帝制,加上蔡锷当时已经患有喉癌,急于到日本去治病,袁世凯觉得蔡锷不会对自己产生太大威胁,于是做了个顺水人情,放松了对蔡锷对监视。
就这样蔡锷以到日本看病的名义,悄悄的回到了云南。
1915年,袁世凯终于按耐不住,恢复帝制,自称皇帝。蔡锷随即抛出“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的誓言,同唐继尧等人宣布云南独立,组织云南军队发动了护国起义,出征四川以寡敌众,同北洋军鏖战3个月,给了袁世凯沉重打击。
袁世凯称帝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迫于各方压力,宣布取消帝制。在泸州前线的总司令张敬尧,见胜利无望,与蔡锷达成了停战协议。不久袁世凯在万民唾骂声中死去,黎元洪继任民国大总统,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
在继任四川督军不到半年时间,蔡锷因为艰苦作战、久病不医,导致他的喉癌恶化,只能匆匆处理完四川的事务,东渡日本治疗。
1916年11月8日上午,这位为民主共和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年轻将军,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
蔡锷在遗嘱中写道:“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临死他还在想着为共和牺牲的将士们。
蔡锷将军墓
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锷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而能享此殊荣的人都是为国为民立过巨大功勋的人,由此可见蔡锷对中国民主进程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