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夕
2004年6月,刘少奇遗孀王光美做了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此时,已经83岁高龄的她,决定组织“毛刘”两家后人大聚会。
其实,晚年的王光美因为身体的原因,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更是很少参加活动或者聚会,但这次她却拖着病弱身躯,破例请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李 让两家吃饭。
在发出邀请前,王光美对长子刘源说:“前些日子,她们两姐妹都过来看我。如今我年纪大了跑不动了,又总是惦记她们和孩子们,就聚会一次吧!”她还刻意交代刘源:“这只是两个家庭的聚会,千万不要麻烦秘书和别人。”
此时,当年的风雨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已经离去,作为两个家庭里最年长的长辈,年迈的王光美要用她的一颗心,来弥补历史造成的隔阂。
聚会当天,王光美刻意打扮了一番,也许她是想给孩子们一个健康的印象。不过毕竟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王光美是在别人的搀扶下,来到聚会场地的。
当所有人都到齐后,气氛瞬间就热闹起来了。虽然这是两家人第一次大型聚会,但彼此都没有任何拘谨的感觉,尤其是王光美,因为高兴她的脸上都散发着一种别样的光芒。
席间两家人都频频举杯,共祝王光美身体健康,这也是所有晚辈最大的心愿。毛主席的两个女儿多次关切地询问王光美的身体和饮食起居情况。王光美笑着说:“你们俩身子都弱,年龄也不小了。但是和我比是年轻多了,所以你们才应该多注意身体。”
话音刚落,王光美突然举起手边的酒杯,对李敏和李讷说:“你们多保重!”同时老人家还对毛主席唯一的外孙女孔东梅和外孙效芝说:“祝孩子们有出息!”
简单朴实的语言,却表达出了王光美对毛主席后人最真诚的祝福和关爱。因为身体原因,整个聚会期间,王光美的话并不多,但看到两家后代欢天喜地的畅聊,她心里分外高兴,脸上一直挂着慈祥、和蔼的笑容。
当时毛刘两家后人的聚会,引发了不小的轰动,有报纸报道说:“这场聚会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后来王光美的长子刘源将军在接受采访时,谈及这次聚会,他这样说:“有的报纸将我们那次聚会,概括为相逢一笑泯恩仇,相逢一笑还不止,确实大家聚在一快说说笑笑。泯恩仇似乎就更谈不上了,我们在一块,还是很讲原则的,我们并不回避历史,但是历史造成的悲剧,是我们共同的。我们不愿意总生活在历史的噩梦中,我们应该多汲取,那些今天对我们有意义的,使我们能够向前看,朝前走的历史经验…”
从刘源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次大型聚会对于两家后人而言,意义及其深远。当然这背后的组织者王光美,才是最值得敬重的伟大女性,她的一生可以用大起大落来形容。
王光美是名门闺秀,她的父亲王治昌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商科,后来被北洋政府任命为“特命全权公使”,并在1919年代表北洋政府参加了“巴黎和会”,之后在1921年,他代表北洋政府参加了“华盛顿九国会议”,在当时社会非常有威望。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注定王光美的人生是光彩夺目的。虽然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但她的成长经历很顺遂,不但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更是学校里的名人。
别看是女生,但王光美数学特别强,不但是当时北京中学中有名的“数学三王”之一,更是我国第一个原子物理的女硕士。
当年,获得硕士学位的王光美,原计划是去美国读博士的,还获得了美国密歇斯根大学的批准,如果那次她出行成功,恐怕日后就是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博士了,还有可能是杨振宁的师姐。
但人生总是充满了意外和偶然。一次“任务”,彻底改写了王光美的人生轨迹。这里要说下,王光美虽然是名门闺秀,但是她和同时代的许多年轻人一样,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早在抗日胜利前夕,她就和地下党成员有联系,这也为她日后为共产党翻译埋下了伏笔。
1946年,正在为去美国办理手续的王光美,突然接到了一张纸条,这张纸条的核心内容是,邀请王光美去北平军调部(为了调处国共两党军事冲突成立的)担任中共方面的英语翻译。
接到纸条后,王光美有些犹豫。一方面是自己学的是物理学,接触最多的是自然科学,如果去担任军事方面的翻译,她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另一方面就是,她当时正在准备留学手续,如果放弃这次机会,之后有什么变动就不得而知了。
左思右想后,王光美还是决定暂时放弃留学计划,去为中共做做事。之后她到了军调部,成为了叶剑英等人的翻译。
没想到时局变化太快,不久后内战爆发。军调部人员紧急撤离北平,匆忙中王光美和父母简单话别,就和同志们一起搭乘飞机,飞往革命圣地延安。
那会儿她并不知道,这次延安之行,她会邂逅一段爱情,对方就是刘少奇。王光美和刘少奇之间,整整相差了23岁,但年龄上的差距,并没有成为阻挡他们结为夫妻的障碍,他们的红色恋情,时至今日依然让人感动。
刘少奇是共和国开国元勋,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风风火火的革命事业相比,他的婚姻生活也很坎坷,在遇到王光美之前,已经有过五次婚史,也许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在50岁的年纪,再次遇到真爱。
其实,在和李少奇结婚前,王光美就已经对他产生敬意之情。而这种敬意来源于一本名叫《论工厂党员修养》的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刘少奇。
当王光美读这本书的时候,她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不易和艰难,心中对刘少奇自然而然就充满了敬佩之情。
真正见面之后,起初他们并没有想过会成为彼此的人生伴侣,但随着接触的频繁,他们之间越来越合拍,包括许多革命同志也觉得他们很般配。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接触和深思熟虑后,他们才决定结为夫妻。
王光美也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当时结婚都没有通知父母,婚后才给父母写信说:“很抱歉,我已经结婚了,先生是布尔什维克,他叫刘少奇。”
不得不说,王光美确实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在人生的重大选择上,她从来都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人的命运确实充满了不定数,如果当年王光美选择去留学,那么她就不会遇到刘少奇。她可能是享誉国际的物理学女博士,而不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第一夫人”,她的经历许就不会那么波折。
但命运从来不允许人假设,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伟人,有些事情都是命中注定,你想逃也逃不掉。
新中国成立后,王光美经常跟随丈夫刘少奇出访国外。不管走到哪里,她的大方、优雅和不凡的谈吐都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她让世界看到了东方女性的魅力。
原本,她的人生是幸福,也是充满荣耀的。但那场“大运动”爆发后,她的人生彻底陷入了至暗时刻。
在那场大劫难中,王光美和刘少奇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但不管日子多难熬,王光美都没有坚定和丈夫站在一起。
这不仅让人想到了彭德怀和浦安修,当年彭老总处境不乐观,浦安修没有选择和他同舟共进,而是无情地离婚,两相对比,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
王光美对刘少奇的爱让人动容,这种“死生契阔”的感觉,才是人间最真挚的情感。王光美多想一直陪伴着丈夫,可她未能如愿。
在动荡的岁月里,王光美经历了12年牢狱之灾,纵然在监狱中的日子是漫长且孤独的,但她还是用自己坚强的毅力挺了过来。
只可惜在她入狱三年后,刘少奇却因病去世,这对恩爱夫妻至死都没有见过一面。得知丈夫去世的噩耗后,王光美悲痛欲绝,直到1980年,她才和丈夫“近距离”接触,可是摆在她面前的,只是丈夫的骨灰盒。
一个人如果身处绝境或者不公平待遇,想必会无休止的抱怨吧,可是王光美没有。12年的牢狱生活,非但没有让她变得刻薄,相反让她更加从容,面对命运的种种遭遇,她选择坦然接受。
晚年的王光美,并没有安心养老,她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在她的努力下,“幸福工程”救助贫困家庭15.4万户。王光美一直利用生命的余光去帮助更多生活陷入绝境的人。
更难能可贵的是,对历史所发生的一切,王光美都选择“不责怪”。当年出狱后,她听说毛主席的女儿李纳生活上有困难,她就跑过去帮忙,当听说李纳找到心爱的对象时,她高兴得合不拢嘴,而且在王光美家的客厅里,一直悬挂着那副1962年拍摄的,毛主席登门看望刘少奇一家的合影。
如此宽广、博大的胸怀,空拍连许多男子都会自愧不如,这也是王光美的魅力所在,不愧是名门之后,胸襟和度量,非一般人能比的。
2006年10月13日,王光美因病离世,终年85岁,她传奇的一生在亲人的不舍中,落下了帷幕。
王光美去世后,毛主席的女儿、儿媳、孙子、孙媳妇都前往悼念,面对王光美的离去,众人心里充满了悲伤和不舍。
正是她的伟大和无私,才赢得了后辈的尊重,虽然王光美已经去世了,但她包容万物的大爱精神,却会长留人间……
(本文原创首发,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