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 作
□吴 玲
近日,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参加“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期间,有多个培训机构向家长们承诺,只要花一万元左右,就可以买到该项比赛北京市赛区的一等奖或二等奖,甚至可以获得“小升初”加分的机会。这究竟是天赐良机,还是圈钱陷阱呢?(4月15日央视财经)
“叶圣陶杯”赛事是以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命名的权威赛事,也是获得教育部审核批准的赛事。为什么这样一个正规赛事,竟然被众多教育机构利用,变成敛财的幌子呢?
大赛获奖不仅是荣誉,还是获得各种加分的“敲门砖”,于是众多教育机构摸准了人们“参赛获奖”的心理,把组织各种赛事当成敛财工具,组织了名目繁多的艺术类赛事,凡参赛都能获奖,不少孩子拿奖拿到手软。
这些赛事中,当然有不乏正规、含金量高的比赛,但不少比赛虽然挂着“国际”“全国”“中华”等高大上的头衔,实际上不过是一些培训机构私自操办的“野鸡赛事”,没有官方公信力的加持,在业界的认可度很低。尤其是花钱就能获奖的“大赛”,就是“卖拐”的忽悠,掏你口袋没商量,“敛财比赛”的大比拼,让许多家长“大出血”,花钱买个毫无用处、一钱不值的“山寨证书”,上当受骗吃大亏。
“山寨大赛”卖拐忽悠,需来场监管“竞赛”。时下各种赛事组织多如牛毛,大赛市场乱象丛生,令人真假难分,忽悠去的不仅是不义之财,而是对赛事的亵渎,同时也是误人误事。作为家长,应多长一个心眼,莫被“大赛遮望眼”,参赛不可贪多求全,即便想以赛促学,也要选择正规机构主办的、具有一定含金量的赛事。
“山寨大赛”卖拐忽悠,亟待赛事规范。面对各种“山寨大赛”乱象,有关部门不能当甩手掌柜、不管不问,也不能只是提醒,而是亟待规范赛事。对各种赛事进行规范化管理,实行跟踪监督,凡是赛事都应该进行资格审查,实行报备制度,强化监督。对敛财忽悠的“李鬼赛事”必须严厉打击,依法取缔,发现一次严肃查处一次,绝不心慈手软。唯有监管到位,“山寨大赛”就没有市场,“李鬼”就没有用武之地,赛事方能回归本真。
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