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门槛在哪里
1
1994年,我参加红安县教师基本功比赛和巡回演出,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这句口号还出现在学校的外墙内墙以及与教师有关的节日。同类的口号还有: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诸如此类。
说实话,我一度也是这样默认自己的职业属性:收入低?没关系,咱光荣啊!心里装着上五千年,肩头扛着下五千年,文明的延续与未来的希望,全指着咱们传递呢!当年我真是这样认为的。
二十多年过去,现在基本看不到这些口号,也没人再提这茬了。很好,不把教师这个职业神圣化,是进步。但我没想到的是,反转太快,现在教师门槛之低竟至于斯!
据网上消息称,江苏、安徽两省,因没人愿意当老师,就给高中毕业、甚至初中毕业,三百来分啥学也没考上的学生一条就业之路:招进师范学校培养一下,然后去当一名乡村教师!只能表示无言以对。
八十年代中师生是特定时期的产物,现在当然不能复制,也没必要复制。
现在乡村包括县城基层学校师资是什么状况呢?我从事的工作就是与教师打交道,尤其是新招聘教师。
近年招聘教师的门槛已经很低了,不管是学兽医、学会计、学电脑、学传媒、学管理以及其他乱七八糟专业,只要不好找工作,就去考个教师资格证(这个也不难考),然后找人突击辅导一下备课和说课应付面试,之后就上讲台了!专业?见习?实习?没有的!
每年新招教师近半不是师范专业的。从个体说,师范专业不一定比非师范专业强,但整体质量师范有保障太多。
下乡听课时,听到一些新教师上课云山雾罩,问他备课情况更是不知所云。有次听完一节课,问执教老师:你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她反问我:什么是教学目标?
事后学校校长跟我说:你体谅一下,她不是学的师范专业,能站讲台就不错了——所以,为什么门槛降这么低?因为聊胜于无啊。没有她,这班的课就没人带了。我只好闭嘴,重新跟那位青年教师讲备课和上课的基本规范,别的不说,你先把教材弄明白,知道站在讲台上要干什么。
这样的情况绝非个例,一一列举只会让人绝望。但我依然怀着希望,年轻人嘛,刚走上工作岗位谁还没个适应期,只要肯学习,后面会越来越好的。这也确是事实,大部分非师范专业老师,在工作中也会逐渐进步,毕竟他们当年也是凭本事考进大学的。
但让我没想到的是,现在竟然糟糕到要招收连这点学习能力都没有的学生来当乡村教师!乡村的孩子犯了什么错?
3
其实,这两年乡村教育情况还是在慢慢好转,经过几年招聘,乡村教师的数量上来了,质量只能靠各种培训和研修慢慢提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但新问题来了,乡村教师留不住:收入留不住人,环境留不住人,职业留不住人。
收入留不住人。一年教下来,到手两三万块钱。正如一位青年教师要去考公务员前跟我说:我没办法,一年到手顶多三万块钱,我得供房子、养孩子。我能有什么话说?
环境留不住人。现在农村学校硬件并不差,但乡村凋敝,孩子少,学校规模小,文化娱乐几乎没有,尤其是年轻人非常少。因为学校规模小,老师专业成长空间非常小,校本研修难得搞起来,老师们也没有横向比较与榜样。
整体看,在县城学校与在乡村学校工作,成长速度确实不一样。这样的工作环境,对年轻人自然没有吸引力。所以但凡有机会,乡村教师会选择跳槽或改行。他们的理由也更堂皇:我在这儿呆下去只怕要当一辈子单身狗了!我能有什么话说?
职业留不住人。没有成就感的职业,是很难留住人的。事实上,目前说教师职业高危是夸张了一点,但从教环境危机重重却是不争的事实。来自社会、来自家长对教师的无限责任要求,早就见诸报端:
能不能无偿补课?孩子到学校就全是老师责任!
你批评我的孩子让他受委屈了!
作业怎么这么多?作业怎么这么少?
校外出事怪学校,在家出事也怪学校!
所以,老师每年开学啥也不说,先把安全责任状签了!孩子出事,家长责任再大,都不用承担法律责任还有脸索赔,但出事的孩子只要之前老师批评过一句,那这个老师就完了!挨点打都是轻的。
这种情形下,不愿意做老师、有机会就离开,不也是可以理解的选择吗?当一位年轻人要逃离这样没有安全感的职业,我能有什么话说?
我做过多年新招教师岗前培训,从不鼓励青年教师扎根乡村一辈子,我只是告诉他们,乡村执教这几年的经历不要浪费,不要白白经历,为自己积累资本,厚积薄发是,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当然,如果你有一辈子扎根乡村教育的决心,我会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别以为没有,虽然不多,还真有这样值得尊敬的年轻人。
乡村教育留不住人,他们去哪儿了?改行、进城、到民营学校。
教师流动呈一个极不合理却普遍的现象,就是贫血的为富血的输血。乡村教师只要自己肯学习,经过几年实践,会有一些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长起来。但受益的不是培养他们的乡村学校,而是某一所城区学校,他为自己赢得了改变工作环境的机会:进城;或为自己积累了到大城市学校,应聘到待遇更好的民营学校的资本。
这真是一个两难的境况:学校一方面希望老师尽快成长起来,一方面又担心翅膀硬了老师要飞。
这些,就是乡村教师生存与工作现状的一部分,也是乡村教师队伍总也拉不起来的原因。
4
那么,解决这一现象的正途是什么?
落实、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职业尊严,不让年轻人因生活所迫而改行、因心灰意冷而改行(已经出现很多)。教师待遇尤其是乡村教师待遇真正得到提高,稳定的生活保障是能让很大一批人安心地从事这个职业的。
招收优质免费师范生并严格按协议落实就业。比如免费师范生必须到乡村学校执教一定年限,这个提前签好协议,不得以任何理由失信拒不执行或钻空子。据我所知,免费师范生面小监管力度也小,毕业能从事教育就不错了,还有改行的。这样肯定不行,把钱补上也不行,这种行为是诚信出了问题,是监管不到位导致的结果。
教师业务学习培训系统化、终身化。像医生似的,必须定期接受培训学习。现在的国培、省培、校本研修、送教下乡等机会已经比以前多了很多,但在培训学习有效性、系统性、针对性以及业务成长评价上,还是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借鉴甚至回归八十年代中师教育方式培养更多的全科教师,或者一专多能也未尝不可。
近年,常看到媒体宣传要求学校开什么球课,开游泳课……这些人到底去调查过没,基层学校体育老师有多缺?连常规体育课都无法落实好不好?体育、音乐、美术类教师,大多数学校都是奇缺啊!尤其是乡村、县城一级的学校。
这些学科老师专业化要求比语文数学高,很多体音美老师改行教语文数学也教得很好,但还没听说统考学科老师改行教体音美的,事实上他们也改不了,专业化程度高,教不来!
但是,当年中等师范却是按全科培养的老师,体音美总有一样拿得下来。现在的师范院校,有没有根据基础教育的需求,在课程上做这方面的调整与设置呢?事实上,现在过剩的,主要是英语老师,偏远乡村学校英语八级的大有人在;语文与数学教师也基本满足,理化生政史地这些小学科大都师资不足。
说穿了,最直接的正途就是,让优秀的年轻人愿意进入这个行业,主观积极性调动起来,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八月已经中旬,九月还会远吗?又到了新教师招聘、岗前培训、教师暑期培训的时候,看到听到一些情况,不免担心着急,忍不住多嘴。千万别再降低教师培养和招聘的门槛,本来也没有槛了,再降就是坑。撇开教师谈教育,那是耍流氓。
作者申明
其一:本文所说的师资现状,是专指基层中(初)小学教师现状,具体到县城、尤其是县城以下的基层学校教师问题,与大中城市无关,如首都动辄宣称有多少硕士、博士的中小学,不敢望其项背,也不敢与之站在一个平面谈教师队伍建设。
其二:文中所说教师待遇问题,也与第一条同。有人说老师通过补课、编资料赚了多少钱。请注意,那是违规的地下活动,既不带普遍性,也是东躲西藏看脸色行事,且只有少数人能够。如果这是普遍现象,这钱那么好赚,老师们作死要跳槽?教师招考的门槛吃饱了撑的要一降再降?
其三:老师队伍自己也有问题。这个不否认,哪个职业都有三六九;因为门槛低了,进的人杂问题更多,有问题才需要关注需要解决啊!所以我没有谈具体个人,而是说这个群体——影响深远、必须关注、不能放弃的群体。
其四:我到很多大中城市中小学校了解过师资情况,也连续多年对乡村中小学进行调研,结论是:国家近年对教育的投入并不少,即便乡村学校硬件有明显改善,学生生活上得到照顾尤其多,但到教师身上的实惠真不多!整体走向是城市走高、乡村走低,差距越来越大。
读者互动
有两类读者让我百感交集。
第一类是各种身份的乡村教师。好几位现身说法的老师在本文后面写下长长的留言,非常具体的亲身经历,但后来又自己删除了,我能看到却发不出来。这些教师从打下长长的一段话,到权衡再三又自己删除,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隔着屏幕我看到的是不足为外人道的辛酸。
第二类是我的朋友、正在一线教书或没教书的师范同学。我不想去对比他们今日的职业、收入、社会地位,这些没有意义,本也因人而异。这是一位在某县高中教数学、任班主任的男同学发来的话:
我们这一代中师生为振兴基础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教三十多年,末了还因自己是一位教师而羞愧。当别人说教师穷时,我低下了头。当教育部长都在说教师上课不讲课下讲时,我低下了头。今年为了招收定向委培的师范生,分数那么低的情况下都没有学生填报。当连本科线也达不到的学生在我这个老教师面前说“张老师,我报个名吧,可以作为最后的选择”的时候,我再一次羞红老脸。
另一位老师有相似的留言:
前不久,学校要求高三班主任做那些高考只能考三百分的学生报考师范委培生的工作,想着那些大字不识几个,上课睡觉,玩手机的学生将来可能站在讲台上,我的心拔凉拔凉,那一刻,真正为我所从事的,并且目前还眷恋着的职业而羞愧,担忧。
三十多年前,我们初中毕业以高于重点高中的分数就读中等师范,我们是最优秀的那一部分,不乏中考状元、学霸。毕业后,我们中绝大多数奔赴乡村中小学,虽然后来不少人改行或深造、到大城市,现在成为大学教授也大有人在,但最多还是在县城、乡镇这一级教书,是各县基础教育的中流砥柱。就算收入低点、工作环境差点,我们内心对于教育、对于教师、对于我们曾经接受的师范教育,也是有自豪、有情怀、有自我认同的。
可是,当有一天,你的学生中高考三百来分不够本科线的那一部分,你做工作让他上师范,他还以施舍的口吻退而求其次作为最后的选择答应你时,怎么不让人老脸一红?我们为之付出为之奋斗捧在手心里的东西,正被社会弃如敝履,怎么不让人老脸一红?
不要跟我说那你干嘛还留在教育你走啊,还不是你自己没本事走不了?大城市学校收入高你去啊!即使那绝对不是我的伤口,也请你不要撒盐。如果都走了,乡村的孩子怎么办?不管你信不信,在众多为自己个人的考虑中,我们也有这样一份为基层教育担的心。
我的师范同学中,有一个名叫朱孝安,在浠水县华桂中学教物理,他是湖北省骨干教师。我们师范老师当面对朱孝安说:你是你们乡村的福份。是不是觉得朱孝安也是没办法才留下的?不是。
早在二十年前,朱孝安到深圳一家公立学校应聘,过五关斩六将,以最低的学历,打败众多来自名牌师范大学甚至海归的年轻、强劲对手获聘,并且在该校工作了一段时间。如果他留下来,把当医生的妻子和女儿逐步带过去,今天从经济收入来算,该是现在在浠水乡村中学的多少倍?
当然,朱孝安回来也不必拔高为高尚情怀,他恋家、他喜欢乡村、他不喜欢深圳的生活工作方式。回到浠水的他,安安心心扎根乡村教育,做一名普通老师,不折腾不抱怨,很满意很有成就感。
同学会上看到他,身姿挺拔、意态从容,真是再见宛如少年——这就是我们的师范同学。不是乡村教育留他,是他自己留下来的,这不是乡村的福份是什么?
同学中还有个叫吴文峰,是黄梅晋梅小学校长。他在小县城扎扎实实办教育,晋梅是民办学校,其小学部创建才两三年,我亲眼目睹他的团队一点点创建这所学校,讲情怀、说高贵、谈素质、让孩子玩中学、尊重成长、遵从教育规律……所有这些高大上的教育名词,在吴文峰这儿就是力排众议给落实了!
一个是乡村一线教师,一个是县城小学校长,他们既留在了教育也留在了基层,他们就是有能力改变、也是在改变局部教育生态的了不起的人。
网上关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师生有很多文章,很多说法,很多复杂情绪与情感。我们身为其中一员,虽感触更多,但并不气馁,虽有遗憾、抱怨,却并不后悔。
然而,当连本科线也达不到的学生说“我报个师范吧,可以作为最后的选择”时,我们也忍不住羞红了老脸。
来源:莲花岸 作者:晓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