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心飘飘忽忽地走着,走到廊下,捡起了那个布偶。她如着了魔一样,拆开针脚很松的布偶,看到里头的芦花。呵,是芦花。芦花飘絮飞起,落到了房里。莲心轻轻地哼着曲子,又慢慢地缝上布偶的缺口。
是莲心,害死了永琏。
永琏有喘症,太医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能沾染芦花等容易导致呼吸不畅之物。
嘉嫔把这些话,旁推侧击地告诉过莲心,因为她知道莲心,恨透了皇后。
海兰也明目张胆地把这样的话说给莲心听,因为她也知道莲心不会放过皇后。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莲心恨透了皇后,对皇后充满了怨怼。可惜唯有皇后不知道。她竟然把这样一个对自己仇恨的人放在了亲生儿子身边。
何其糊涂。
永琏死后,如懿无限哀悼,对海兰说:“二阿哥到底还是个孩子。”
如懿善良,她觉得稚子无辜,大人不管有多恶,都不该沾染到了孩子。
那么,莲心害死永琏,算是狠毒吗?
那时候的莲心,是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当她知道皇后就是为了永琏,把她嫁给了王钦。当她知道芦花可以害死永琏,当她日日夜夜不敢合眼,即使王钦死了,她都无法走出那样的噩梦时,她是疯魔的。
她害永琏,就如同着了魔一样,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
她为什么会如此?
因为她被王钦折磨的太狠了,已经出离了“正常”的范畴。
她害了永琏,哼着歌,慢慢地走在长街上,她对永琏这个无辜的稚子没有同情,有的只是“大仇得报”的快乐。
如懿觉得永琏可怜。
可是海兰却说:“可惜,有这样的额娘,想保儿子长命百岁也难。”
如懿问海兰,是不是海兰做的。
海兰答:
不是,我从没踏进过二阿哥房里,想做也做不到。姐姐,这世上作恶的人太多了,她们都会有报应的。姐姐,别可怜那些自作孽的人。
在海兰看来,皇后是自作孽,害了莲心,而莲心又把这报复给了永琏。
一报还一报,公平的很。
在读《如懿传》原著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既然一报还一报,皇后牺牲了莲心一生的幸福,而莲心也害了永琏,让皇后也尝到了求助无门的滋味,为什么皇后落水后,莲心还是选择了见死不救呢?
她也跟那些嫔妃一样,盼着皇后死吗?
她不是盼着皇后死,她是过不了心里的那道坎。
原著里这样写道:
莲心默默无言,想起皇后落水那一刻,她分明是看见的,也生了要救她的念头。可不知怎么,那一步无论如何也跨不出去。可如今看她垂死,也有些不忍。若言报复,她莲心手上也早沾了鲜血,将本不能活命的永琏早些送上了路,对皇后亦是如此。或许,她作下的孽,也只有拿这条残命来还了。
莲心,想过要救皇后。
可她无论如何也跨不出去。因为抛开了仇恨,还有伤痛。她磨灭得了仇恨,却磨灭不了那些伤痛。
莲心和王钦新婚当夜,庑房里传来的惨叫,听过的人,没有人能忘记。
莲心作为当事人,她所经历的苦楚,是旁人难以想象的。
如懿曾经看到过莲心身上的伤:
她的手肘以上不易露出的地方,或青或紫,伴着十竖排深深的牙印,像是有深仇大恨一般,那些牙印直咬到血肉里,带着深褐色的血痂。尚未痊愈的地方,又有新的咬伤。几乎没有一片皮肤是完好的。
而这些伤不过是冰山一角,王钦用尽了手段折磨她,咬她,用针扎她。
身体的折磨,精神的恐惧,日复一日,终究入了血肉,也入了骨髓,形成了隐伤,再也挥之不去了。
即使王钦死了,可只要那伤痛在的一日,莲心就永远无法做到对皇后善良。
她害永琏,是恨透了皇后。她见死不救,是因为踏出那一步,她对不起她自己受的那些苦楚。
人被伤的太狠了,过了极限,是永不能痊愈的。
不管是人的身体,还是人的精神都有一个极限。
只要不过那个极限,一些伤痛会随着时间,随着经历,随着大仇得报,慢慢消退。可一旦那些伤痛,过了那个极限,即使用尽了手段,用够了时间去愈疗,也会留下后遗症。
王钦对莲心的折磨,已经完全超出了莲心的认知和承受能力。那些伤痛,永难祛除。
再加上皇后对这件事丝毫没有忏悔,还怪莲心不得用,排挤她,厌弃她。
痛上加伤,那隐痛便又加上了仇恨。
害了永琏,去了仇恨,可那隐痛,哪怕皇后死了,也会追随莲心一生。
海兰说,一报还一报。
可有时候,这公平是难以衡量的。莲心所受的折磨,和永琏与皇后的两条人命,孰重孰轻?
报应这件事,只能分先后,很难论轻重。
没有皇后的因,就绝不会有永琏和皇后的果。
永远记住,小恶酿大祸的道理。
如果皇后知道,自己的小恶,会酿成大祸,她还会如此对待莲心吗?
不会。
她能如此对待莲心,不过是觉得自己拿住了莲心的七寸。莲心的家人都在她手里,她笃定了莲心不敢把她怎么样。她还笃定了,这件事对莲心的影响是极小的,不过是嫁错了人。因为小,她不觉得自己做了大恶。她觉得这仅仅是一件小事。
可她丝毫不以为意的这件事,毁了她和她孩子的一生。
有些恶,你看来是小事,于别人却是“折磨一生”的大事。我们常说善良,而这善良的一种,则是能由己及人。
刘备教育刘婵,勿以恶小而为之,大概也是参透了这小恶酿大祸的道理。
莲心的“不善良”,有错吗?
稚子无辜,永琏没有做错任何事,他是无辜的受害者。
可莲心又何尝不无辜。她一心为了皇后,却被皇后逼着嫁给了王钦,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
唯一不无辜的就是皇后。
一个人的恶念一起,那些受害的人,就不得不在这恶念里纠缠。一个作恶的人,妄图受害的人,恩怨分明,以德报怨,如何可能。
你待别人善,别人未必待你善。
可你若是待别人恶,那么别人如何伤害你,你便也无话可说。
《如懿传》我反复读了两遍,从始至终不觉得琅嬅可怜。因为她所得的所有报应,大多是她一手造成的。
尤其是对莲心。
她从未给予过这个陪伴自己多年,尽心尽力的丫鬟,一丝丝情分,甚至是一丝丝可怜。
她不可怜人,人亦不会可怜她。
你的锋芒里,一定要有善良。
你的善良,要有点锋芒。
我曾经很喜欢这句话。可读了莲心,读了琅嬅,我发现一个人的锋芒里,一定要有善良。
你想更上一层楼没错,你想要获得贤名没错,你想要为自己的儿子打算也没错。
但是,你的这些锋芒里,要存有最底线的善良。至少那些没害过你,甚至是你最身边的人,你该对她们存有善良。
因为,你若对自己的身边人都能凉薄,那么身边人对你的凉薄,就会是最根本的。
琅嬅对于永琏何其小心。
纯嫔曾经直言:
只是皇后小心,二阿哥的一应穿戴所用都是亲自缝制的。饮食起居更是密不透风。
皇后是后宫之主,永琏是嫡子,即使嘉嫔有算谋,如懿有宠爱,皇帝有怀疑,只要皇后的内部不出问题,长春宫便如铁桶一般,无人能撼动。
若是琅嬅,在为己的同时,能顾及一下身边人,绝不会是如此下场。
是一报还一报,更是一人恶念起,众人皆作恶,于是这深宫之中,再无“手上无血”之人。
而莲心不过是,沧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