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将军5千步兵对10万骑兵,杀敌过万被皇帝灭族,大臣求情受宫刑

由 公冶尔蓝 发布于 经典

5000步兵VS10万匈奴骑兵

公元前99年,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拒绝担任外戚李广利的运粮官,而自请单独成军出击匈奴,汉武帝刘彻答应了他。

一开始,李陵率领5000步兵出居庸关直捣匈奴腹地,几次与匈奴军交战都大获全胜,被匈奴单于亲自率领的10万大军围攻也是怡然不惧,先后杀死匈奴骑兵过万人。

兵力如此悬殊,又是孤军深入,谁都知道李陵必败无疑。

汉武帝刘彻本以为李陵会和他的祖父李广一样选择自杀,可是几天之后却收到了李陵叛国投降匈奴的消息,于是大为震怒,揣测上意的文武百官纷纷上奏声讨李陵。

但是,一向与李陵没有什么交集的太史令司马迁却看不惯了,他实在忍不了那些贪生怕死躲在都城里,却信口开河诬告战功赫赫的李陵的大臣,于是仗义执言,为李陵求情。

《古文观止》收录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一文,他在文中详细讲述了这件事情:

“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

司马迁求情受宫刑

可是呢,司马迁不但没有帮到李陵,反而还害了自己。

他本来只是向汉武帝刘彻陈述李陵的战功,认为李陵很可能是假意投降,活下来争取戴罪立功回国的机会。

可是,刻薄寡恩的皇帝曲解了司马迁的意思,以为他是在嘲讽此前出征匈奴失利的外戚贰师将军李广利,于是给他定了“诬上”的罪名,按照当时的律法要被处死。

不过也不一定要死,按照此前汉武帝刘彻定下的规矩,大臣犯了罪,可以拿钱来赎罪。

可是,司马迁是个穷光蛋,他没有那么多钱来赎身,而且没有人愿意帮他,他又不能死,因为父亲临终前交待他一定要完成修史的任务。

既没有钱赎罪,又不想死,怎么办呢?

他还有另外一种选择,一种生不如死的选择,受宫刑。

“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古文观止·报任安书》

虽然司马迁自始至终都没有为这件事情后悔,但是为了李陵这样做值不值呢?

李陵投降是权宜之计还是真心叛国

李陵为什么会投降匈奴,而不是自尽以报国恩?他是真心叛国还是权宜之计呢?

皇帝和大臣们认为是李陵贪生怕死,司马迁认为李陵是效仿前人假意投降,以图活下来戴罪立功。

但是事实究竟如何呢?大概只有李陵自己知道。

李陵在匈奴曾经写了一封信给已经回到中原的苏武,这封信叫《答苏武书》,同样收录在《古文观止》中。

苏武在匈奴被困19年,自然知道汉人在匈奴生活的苦楚,期间李陵还曾受匈奴单于所托去劝降苏武,所以苏武是很能理解李陵的,于是回到中原之后的他写信劝李陵也回来。

李陵在《答苏武书》中一顿诉苦之后,说到了他最初投降匈奴的原因:

“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

什么意思呢?

李陵是在向苏武剖析自己的内心:难道在你心里,我李陵是一个偷生怕死的人吗?我没有选择以死报国,是因为白白地死了,还不如留着有用之身为国家立功。

《古文观止》原文中,李陵又举了范蠡和曹沬忍辱偷生,最后分别为自己的君王报仇雪耻的故事。

“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

可见,李陵一开始投降匈奴是权宜之计,并不是真心叛国,他是想留着有用之身戴罪立功的。

司马迁虽然与李陵没什么交集,但他看人果然是很准,猜中了李陵的心思。

为什么拒绝回国

既然李陵说自己投降匈奴是权宜之计,希望像范蠡和曹沫那样,忍辱偷生为皇帝为朝廷报仇雪耻。

可是为什么他又娶了单于的女儿,在匈奴生儿育女,拒绝回国报效朝廷呢?

说到这一点,李陵非常的愤慨,同时心里很委屈,他举了汉高祖刘邦白登之围的例子,说明自己投降是形势所迫,但是却被所有人指责谩骂,恨他不死。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古文观止·答苏武书》

本来,这些事情李陵虽然愤慨,但还不至于因此真的叛国,但是后面发生的一些事情让他彻底崩溃了,在他同匈奴单于虚与委蛇的时候,后方他的家人却被汉武帝残忍地灭族了。

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此外,让李陵拒绝回国的还有另外一点原因,那就是皇帝的刻薄寡恩。

苏武说朝廷和皇帝待功臣不薄,李陵却非常犀利地反驳了他:

以前萧何、樊哙被拘捕囚禁,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晁错被杀,周勃、魏其侯被判罪处刑,贾谊、周亚夫也因为小人诋毁而受到迫害,这些都是辅助汉室立下大功的人。

然后,李陵又说到了苏武自己:

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最后李陵质问:你这样被当做英雄迎接回去的人都这样,那我这打了败仗还投降了的人还有什么好期待的呢?

所以,李陵宁可“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也不愿回归故国,实在出于无奈。

对于这样的结果,司马迁自然是非常理解的,为他受宫刑也是值得的,这从《报任安书》中提及李陵的文字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中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李陵的《答苏武书》这两篇古文,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剖析了当年李陵事件的前因后果。司马迁的忍辱负重,李陵的如诉如泣,无不感人至深。

如果我们要学习古文,完全不用贪多,建议大家从赏析经典名句开始,由名句到名篇,一步一步深入学习。《古文观止》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它成书于清康熙年间,共收录了从西周到明末的包括《报任安书》和《答苏武书》在内的222篇传世经典古文,其中的名句很多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