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古代的兵器有"18般武艺"的称呼,但其实中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朝代存在的地方,所以它出现的武器远不止18种,只不过这18种兵器在中原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除了弓、弩、枪、棍、刀、剑、矛、盾、斧、钺、戟、殳、鞭、锏、锤、叉、钯、戈之外,许多带有民族特色的兵器,同样在历史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蒙古弯刀便是一种伴随着蒙古部落崛起的神兵利器。蒙古铁骑当初能够驰骋于亚欧大陆,横扫各国兵强马壮之外,兵器的先进以及对其它国家的克制特点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可以说蒙古弯刀,为马背上的民族驰骋大漠,做出了重要贡献。
蒙古弯刀也属于刀剑中的一种,刀剑从一开始虽然说是战争武器,见惯了沙场上的血雨腥风,但是它却没有让人觉得不寒而栗的感觉,甚至于在中原衍生出了"君子剑"的说法,刀剑显然成为了一种时代文明的符号。宋代诗人辛弃疾就写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同样的还有关于刀剑的诗有"十年磨一剑,双刃未曾试"等。对于蒙古弯刀而言也如同刀剑一样,形成了一种文化符号,成为了古代蒙古勇士的精神文明象征。
刀剑文化最早的起源是在部落时期,从我们祖先使用的石刀演变而来,所以刀剑最初诞生的目的是做为工具方便于祖先们的的生活,而并非做为一种战争利器。到了后来冶金行业的出现,石刀变为了青铜剑等金属制刀具,并且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随着战争形式的不断发展,长兵器在战争中在早期中原历史上是占据绝对地位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看有关秦汉,还有之前朝代都经常看见各种形式的长兵器的原因。蒙古部落同样受到中原影响,长兵器依旧是蒙古部落主体,所以一开始蒙古的刀同样也是长刀。
早期中原的长兵器戈图片
弯刀最早诞生于西方,是西亚一带盛行使用的兵器。文明与文明之间总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而西亚一带毗邻于蒙古部落的范围,虽然蒙古部落放牧为生,居无定所,但他们与其它地区的贸易从未停止。从开始简单的食物,羊毛等的交换,到后来的互通有无,阿拉伯弯刀就这样进入了蒙古部落的视野中。阿拉伯弯刀是一种曲线的刀,刀身狭窄,弯度较大,其特点是弯度大,韧性和硬度好,刀刃极为锋利。古代大马士革和托莱多的军械工匠因制作优质的阿拉伯弯刀而闻名于世。
蒙古弯刀的源头阿拉伯弯刀
进入蒙古后,阿拉伯弯刀被蒙古部落进行了改造。蒙古部落的勇士身体自然比起西亚阿拉伯人魁梧得多,自然他们感觉阿拉伯弯刀过于轻了,于是加大了弯刀中的乌兹钢含量,首先就使得刀重量上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其次阿拉伯弯刀的腹部,也就是弯曲度相对于蒙古小,蒙古部落改进后的弯刀更能体现出流体力学的优越性。其次在长度上进行了缩小,因为古代蒙古部落因为生活于马背之上,无论是骑兵作战,还是生活中骑马时候刀身过长都会对骑马造成很大的干扰。经过改造后的弯刀实现了与蒙古部落特点的完美结合。
战争与兵器是互相造就的,秦国的弓弩强劲,成为了秦国横扫六国的助力,而因为帮助秦国统一天下,秦军箭阵留下了赫赫威名。而弯刀帮助蒙古部落统一了中原,此外将疆域扩大到了东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至波斯湾的辽阔疆域,国土横跨亚欧大陆,极盛国土面积达三千余万平方公里的举世无双的帝国。可以说蒙古军队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给蒙古弯刀确定了无可替代的地位,相互成就了各自的辉煌。
西安兵马俑,秦军箭阵和复制版
蒙古部落能够在中原一带迅速崛起,然后横扫亚欧大陆,除了强壮的士兵,精良的战马外,他们手中的弯刀也是一大制胜法宝。首先同当时中原地区的宋朝相比,蒙古部落的弯刀比起直刀而言,更适合骑兵作战,另外在战场上骑兵作战采用直刀,刺入敌人后很能快速收回刀,而弯刀则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节约了蒙古士兵抽回刀的时间。虽然看似短短的几秒,配合上骑兵速度的优势,蒙古骑兵几乎能够一人的对阵多人。其次,骑兵由于跑动起来的时候,身体有一个惯性,借助这个惯性,蒙古骑兵在挥动弯刀时本就不需要使用多大的力气,反而可以最大限度的消灭对手有生力量,种种原因使得蒙古军队的战斗力瞬间飙升,中原宋朝也难以与之对抗。
在对阵西亚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时,主要以剑士为主。西方剑士使用的长剑,其锋利程度远不及蒙古弯刀。在使用上,剑士除了手中所握的剑之外,没有多余的辅助作战工具,即使他们拥有骑兵,但是蒙古做为全民善于骑马的部落,技术上远胜于人。从这点来看蒙古骑兵就具备了速度上的优势,加上弯刀较短,挥舞起来速度自然比剑快。军事武器上的强大,在加上蒙古部落能征善战的特点,使得蒙古军团在亚欧大陆上屡战屡胜,势如破竹。比如说蒙古军队西征时,波兰、德国、匈牙利三国组成联军,共同对付蒙古军队,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
蒙古人与蒙古弯刀
为了解决骑兵速度快的问题,三国联军决定同样用自己的骑兵迎战蒙古骑兵。当时三个国家纷纷派出重骑兵,身上带有许多护甲,即使蒙古人再弓马娴熟,但是在绝对的防御面前,弓箭手显得惨白无力。骑兵交手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兵器的顺手,好用,与便捷上。相比于西方军队在马背上略显局促的挥舞着兵器,而蒙古部落还能以此能稳稳的住上四天。两支军队的交手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蒙古古弯刀短而轻便,杀伤力又大,使得许多其它国家的人为之闻风丧胆。蒙古人手握弯刀,如一阵风般冲入敌阵,弯刀所到之处,无不是人马俱裂,血色染红了山河大地。
强大的欧洲军队被蒙古骑兵夺走了光彩,蒙古百姓也越来越具有世界眼光,蒙古弯刀就被宋末元初的百姓进行外表上的装饰,镶嵌宝石,在大小上又出了极为精致的构造,这些巧夺天工的刀又被当做宝贝。反过来销售到各地。渐渐的蒙古弯刀与蒙古百姓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蒙古牧民以弯刀作为男子的配饰来彰显男子气概,男子不佩戴小型蒙古弯刀,则是一种极大的羞耻,不但部落中的妇女会对自己嗤之以鼻,部落中的其它成员也会觉得他是一个胆小懦弱之人。
蒙古弯刀,男子汉的象征
在吃上,蒙古部落以肉做为主食,而小弯刀便成为了一种极好的切肉工具,它在百姓生活中的实用性越来越凸现出来,为了减少它做为战争武器的戾气,蒙古刀的制作也越来越精美。其中刀柄与刀靴主要有木制、钢制、牛角制、银制、骨头制等多种材料,一些刀靴上还镶嵌宝石、填烧珐琅,以及驼骨彩绘鞘等等,成为不折不扣的工艺品。蒙古弯刀就这样从战争利器又多了一种送礼佳品的身份。蒙古弯刀还分成了六个系列:勇、智、礼、亲、忠、姻,成为了别具一格的"刀文化"。
随着蒙古弯刀在蒙古部落生活中的逐渐渗透,弯刀为成为了一种代表着蒙古部落精神的主要代表,为此蒙古族人民还给蒙古弯刀创造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蒙古部落受到神仙青睐,天上神仙不忍心蒙古部落的百姓居无定所,因此赐予了蒙古人"三大宝"和"三小宝"。其中"三大宝"为:蒙古包,草原,牛羊;"三小宝"为:蒙古弯刀,马头琴,奶酪工艺。蒙古弯刀就在其中,做为一种外来武器,蒙古部落却大力渲染蒙古弯刀为神仙所赐,这是对于归属感的一种寻找,蒙古弯刀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在蒙古部落的人心中,地位尊崇。
镶着宝石的蒙古弯刀
蒙古部落尚武,一个人能否赢得族人的尊重,勇气与武力是评判的关键,而对于一个两者都拥有的人,是十分受到人们尊敬的。为了传达对于他的尊敬与认可,一般部落中辈分较高,或者有声望的人,都会给他们的勇士颁发一把圆月弯刀。看似给予的是一把弯刀,其实更为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传递。蒙古部落的人在古代就十分的豪爽热情,无畏勇敢。这是草原这块精神土壤赋予他们的的精神特质,蒙古弯刀成为了对于这种精神特质的一种肯定符号。这也是为什么古代蒙古部落中的贵族喜爱在腰间别上一把精妙绝伦的蒙古弯刀的原因,一来象征身份,二来代表自己有些草原该有的特质。
蒙古弯刀的真容貌
其次崇尚英雄,倡导英雄乐观精神,在蒙古族等草原民族中体现的尤为突出。蒙古族普遍崇尚英雄,奉行英雄乐观精神,把效法英雄当作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我们至今都能够在许多蒙古相关的史料见到"贵壮尚勇"、"重兵死、耻病终"的字眼,蒙古人认为英雄有两种,"力猛者乃一世英雄,智勇者乃万世英雄"。因此许多蒙古勇士纷纷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英雄,多年的磨练造就了他们一声的本领,出色的身体条件,强大的精神毅力使得他们就像一把蒙古弯刀一样,不会锋芒毕露,但却能够消灭一切阻碍自己前行路上的力量。蒙古弯刀同人们的精神世界有了联系之后,成为了蒙古部落不可割舍的兵器,甚至于到了清朝时期的蒙古部落,依旧在使用弯刀。
蒙古马刀
结束语:兵器也是有魂的,有灵性的,它比起其它前朝遗物而言,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弯刀虽然伴随着太多的血雨腥风孕育而生,具有名气,但它如同中原的许多武器一样。在一次又一次战火的洗礼中。保持着自己最初的那份情怀。古代文人不惜耗费大量的笔墨在刀剑之上,甚至于出现了名声盛极一时的铸剑师欧冶子。如果我们只看到武器杀伐的一面的话。按照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根本不会为之赞美半分。
兵器文化值得人敬佩,就像我们今天对于武侠小说,影视剧的追求一样,都是勾起自己消失的侠义之心,希望自己行侠仗义。蒙古弯刀也是如此,深受蒙古部落喜爱。回顾蒙古部落与蒙古弯刀的相辅相成,一种弯刀出鞘,一声长啸的画面便浮现在眼前。不过又不得不感慨草原骑兵,大漠雄鹰,都湮没在历史浩荡的洪流中,只剩下流传至今的蒙古刀,继续书写它永远不会结束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