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六年级小学生陈某某,凭借关于结直肠癌基因研究的课题,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引发网络争议。目前,该项目的相应奖项,奖牌和证书等均已被撤销和收回。
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瓜”远远还没有结束,截至今天,已有多个获奖项目遭受到质疑,有的已有相关调查和回应,但有的还没有音信...
近日,湖北武汉一项获奖作品陷入被质疑风波。据悉,该获奖项目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的两名学生所获,项目名称是《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
该项目用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在裸鼠做对照实验,最后证明绿茶提取物儿茶酚EGCG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
该研究获得了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官网公布的两张研究相关照片显示,研究设置三个组别,分别为1-对照组、2-EGCG、3-阿霉素,并摆出三组的裸鼠及摘取的肿瘤照片。
有网友指出,此实验要求逻辑性强且严谨,并质疑“这么小就敢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肾”。
▲大赛官网展示的该研究相关图片。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截图
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该研究获得了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归属于小学组,指导教师为王茜、熊曳。同时,该项目获得第33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成果项目一等奖。
针对上述争议,7月16日上午,负责前述项目的武汉市科学技术馆培训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相关媒体,她16日早上已知晓该事,目前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 获奖学生院长父亲回应:不存在违规
据报道,这对小姐妹的父亲是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先生,他回复称,女儿这项研究的辅导老师有两人,王茜是湖北省人民医院的实验技术员,熊曳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老师。王茜和其爱人原来在一个大院上班,是好朋友。“爱人和我说,俩孩子想和王茜学习、研究‘茶多酚抗癌’,我同意了。我和爱人当时就说,我不参与,靠孩子自己。网上新闻出来后,我们不敢让孩子知道,怕影响她们成长。”,“我个人认为这次研究、申报都是符合规范的。武汉市科协调查一下午了,结果会公布的,恳请大家不要伤害孩子。”
* 武汉科协发布声明:经老师专门培训,能够独立完成,认可其作品成果
7月17日上午,武汉科协发布声明称,小鼠的肿瘤剥离操作严格按照实验动物操作标准和伦理,在麻醉处死后开展,实验肿瘤属于皮下肿瘤,剥离实验属于简单基础操作,在老师演示教学后,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并从实践中得出报告结果。
声明明确,该研究系独立完成,专家组一致认可作品成果。
但是,云南小学生事件就没有这么“硬”了。7月12日,云南一小学生凭借“结直肠癌基因敲除研究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引发争议,专家称癌症研究大学生都做不了,小学生更不可能。
7月15日晚,涉事小学生父亲发声明致歉:“给大赛组委会、工作单位和家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在此,我郑重道歉”。
7月15日,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就“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一事发布调查和处理结果情况通报:撤消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
通报全文:
近日,关于质疑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三等奖获奖项目《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网络报道引发社会关注。我们迅速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对大赛评审工作开展全面调查。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就此项目及时进行复审,现将有关调查和处理结果情况通报如下:
专家组认为:《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研究报告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学术水平,但其附件支撑材料和调查走访发现的新情况新材料不能充分证明作者独立完成该项目报告的整体设计和撰写。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根据以上情况,评委会建议:该项目研究报告文本撰写不符合《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2018年修订)》评审原则第三条:“项目研究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之规定,撤消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大赛组委会根据评委会建议,决定撤消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
感谢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对大赛的关心和关注,并希望对我们的工作继续提出批评和指正。对由于我们工作的失误造成的社会影响表示诚恳的歉意。我们将接受教训,深刻反思,举一反三,开展自查自纠,完善机制,加强监管,严格按照大赛的评审规则和程序开展工作,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大赛生态环境。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7月16日发布通报:
根据大赛规则,决定撤销该项目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收回奖牌和证书。
继云南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遭质疑后,有网友爆料称,去年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重庆一中高中组一等奖项目与某硕士论文中的多处实验数据图片相同。
对比发现,该一等奖项目共展示出19张实验数据图片中有13张和陆军军医大学一硕士生毕业论文中数据图片相同。对此,重庆科协暂未作出回应。
“人造神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月16日,有媒体爆料,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西南大学附中的一名段姓中学生连续3年获奖,且获奖成果横跨物理学、计算机存算一体和人工智能。
其在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作品《用蛋清做个元器件―柔性忆阻器及交叉阵列的研究与制备》的获奖成果与更早前申请的一项国家专利高度相似。而该专利的发明人与学生获奖项目的指导老师同名。
▲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申报日期为2019年3月20日至4月20日。该学生获奖项目的指导老师其中之一为周广东
▲周广东为专利的发明人之一,该专利于2019年1月23日申请。
此外,专利的第二位发明人段书凯,现任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智能传动和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代理主任,智能传动和控制技术重庆市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类脑计算与智能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类脑芯片、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仿生信息材料等。
目前,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官网,段书凯个人简介页面中“发明专利介绍”等内容已被删除。
据悉,段同学从初二起连续3年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分别获得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三等奖、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三等奖、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一等奖。
获奖作品依次是《用蛋清做个元器件―柔性忆阻器及交叉阵列的研究与制备》。
《无人驾驶的鹰眼-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交通标志识别与APP实现》。
《“水中叉鱼”问题的定量分析和智能优化方法》
同行业人士对此三项获奖表示难度水准非常高,如果学生在没有什么帮助下独立完成,确实有点不可思议,可以称得上神童了。
早在7月15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就近日大赛获奖作品的质疑发布过声明,称已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进行核查..…谁知,大赛已然成了“瓜田”,“神童”被扯出了一串串,质疑声音也越来越大。公众都期待着相关部门、机构能及时给出权威公正的答案。
来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武汉科协官网、上游新闻、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