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96年6月,我从一所乡村初中毕业。填报志愿时,报考了哥哥的母校,河南东部的一所师范学校。
哥哥是1992年考上那所师范的,毕业后,他回到我们的乡村学校教书。虽然,刚刚18岁的他教书的过程并不快乐,还和校长闹了矛盾,但是,那时,父母依然是赞成我报考师范学校。毕竟,我的二哥已经在读高中,家里真的负担不起。
父母都是农民,他们认为,能的一个稳定的工作,教书也不错的。
就这样,整个暑假,我都在等待着师范通知书的到来。其间,父亲还专门去县城找一个远房的舅舅帮忙的打听一下,看看是否考上了。
8月份的一天,初中学校通知说,去县教育局去领录取通知书。我非常的高兴。
大哥骑着自行车,带着我,一路飞奔,二十多里,一口气就赶到县城南关的教育局大院。
在办公楼的二楼招生办窗户下,已经围了一大群人,应该都是领录取通知书的。哥哥上前排队,交了120元钱的投档费,领回了一个信封。
我们打开牛皮纸信封,展开通知书,看到通知书上有“校外班”三个字。心里一震,怎么回事,不是哥哥的那所学校吗?
等领通知书的人走完了,我们扒在招生办的窗户上,问里面的老师,我们怎么是校外班的通知书。里面的老师说,今年,我们县里的中师生,都上那所师范的校外班,在本县职业高中上学。不过,毕业之后,和师范本校毕业的学生待遇一样。
既然如此,我们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不过,哥哥和我都能考上师范,在我们那个100多人的小村子,也算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考上师范,就不再是地道的农民了,就不用再一生如父母一样在田里耕作,忍受太阳的炙烤,遭受风吹雨打。
二、
1996年,我考上了师范学校的校外班,这还不算最大的失落,最大的失落是还要交9000元钱的学费。
我不知道哥哥和父亲看到要交那么多学费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哥哥上师范是没有交那么多钱的,他是公费生,我是委培生。
到我们那时,已经没有公费生了。
父亲让爷爷把他养了好几年的一头牛卖掉,把我们家的麦子卖了五千多斤,学费还没有凑够。刚好,哥哥的一位同事,在我们乡信用社有位亲戚,哥哥就去那时贷了3000块钱。那时,贷款非常的难,只有找关系才能办到。我清楚的记得,哥哥说,利息是每月60元。
这笔贷款,等于秋后收了玉米,父亲卖了玉米,就还上了。
学费也准备齐了,就等学校开学了。
三、
9月的一天,我和父亲、还有大哥,来到师范学校交费,办理入学手续。学校要求,必须到学校本部去办。
这是我第一次去那所百年师范学校,也是唯一的一次去本应该是我读书的地方。
我们到的很早,查验手续,交费、注册,非常快就办完了。哥哥问是不是到别处转转,这里有万亩的城湖,还有人祖的陵墓,孔子的弦歌台。
考上师范,交了那么钱,还不能在本部读书,总让我感觉太多的失落,到处转转的心情一点也没有。
我们奔向车站,回家了。
四、
又过了一周,父亲和我一起去职业高中报到。
这所高中学校,位于离县城三十多里的一个镇上。多年前是所普通中学,生源不济,改成职业高中,依然不能起色,就和师范学校联合起来办班了。
就这样,我从一所乡村初中学校,来到了另一所乡村职业高中读书。可以准确的说,这个高中,管理上还没有我原来的初中学校正规。
教师都是职业高中的老师,我们师范校外班,不是他们的正式学生,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学校管理不多,教师也懒得过问。感觉我们就是后娘的孩子。
我们班有45个学生,另外还有一个师范校外班, 应该也是这么多学生。这些学生多是来自农村,父母大部分都是农民,也有个别同学的父母是乡村教师。
在那个年代,高校已尝试并轨收费,师范没有了公费生,师范的录取分数虽然还是比高中录取分数高,但是,家里经济好,有背景的学生已多不愿意报考师范了。因而,我们班里,没有非富即贵的学生。
五、
学校是简陋的。高中或者职高不是义务教育,可能有关部门也没有重视这所学校,这是一所比我们的乡村初中还破旧的学校,大门生锈了,围墙倒了一段,一直没有修补完整。如今,这所学校已被当地拆迁,成了一片新农村。
教室是简陋的。学校的木质窗户,已经有了年头,大风一吹,经常有整个窗户扇被吹下来。桌椅曾经是新的,能看出来使用的不太爱惜,桌面上被小刀划的一道道,一些桌椅的腿已经被修理调换过,没有用油漆,还是原木,但是,明显已很久了。
宿舍是简陋的。我们还住的是大筒子房,高低床,床的质量不好,有一位上铺的同学,睡着睡着床板就掉下来了,好在下面没有人。被子是我们自已带的,说好要施行公寓管理,但是,这事只是开学时高中的校长提了提。
食堂是简陋的。因为学校的学生本来说多,学校的食堂有几个私人承包,分别做不同的食物。印象中没有一家好吃的。有位当地的农民,开学时,早上在学校门口卖胡辣汤,生意可好,后来,被学校撵走了。
男生的娱乐,也就是在满是碎石头的操场上踢踢球,还要当心摔倒时胳在石头上。有时,也会和同校园的职高学生打架。那些职高学生,都是初中学习最差的学生,我们和他们,那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凡事我们总是有理的,但最后输掉的也是我们。
女生的娱乐,除了学习之外,也只能在教室看看书,或者回到宿舍睡觉。有一个阅览室,杂志都是过期好久的,而且内文总有许多被撕破的,根本看不成,我们也很少去。女生也很少去镇买东西,一是镇上的东西不全,质量差。二是镇上总有一些地痞,看见学生模样的女生上前搭讪。
听说镇上有一个电影院,也只有男生和一些胆大的女生去过。
每到周末,我都会骑车或者坐公共汽车回家。周末,学生和教师都回家了,学校也没有人。
就这样,平平淡淡的三年师范生活就结束了。我真的想不起哪些美好的事情来。对于那些在正规师范学校读书的中师生,可能感觉不到我们中师三年过是怎样的生活。
说后悔,当时大家也没有后悔的,因为,毕业了,大家就可以去做教师,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了。
六、
1999年7月,我们全班45位同学,全部顺利的毕业。
因为,我们学习的高中学校,不会拿学习不好,或者考试及格来卡我们,而师范学校本部,本来就只完成两个动作:第一个动作:开学收学费,第二个动作:毕业给我们办毕业证。
45位同学,有两位同学转行,都是走的关系,一位去镇政府做了公务员,一位是去县教育局当了办事员。如今,去镇做公务员的同学当了乡里什么所的所长。去教育局的那位同学,是教育局培训股的副职吧。当时,余下的42名同学,都回到乡村学校当起了教师。
那时,参加工作的同学里,还有许多的同学感觉就这样呆在学校里教书,心有不甘,就报考成人高招,到市或者省里的教育学院进修。当时,教育局也比较开明,只要你能考上,就同意你去进修。只是有时到了学校,校长会卡一卡。不过,这种情况下,只要能给校长一些好处,基本上都会放人的。
我想出去读书,感觉自己在职业高中上了三年师范,根本没有受到怎样教育,没什么什么 提高。我给校长送了两条红塔山,校长就放行了。读书了两年教育学院,我又回还继续当老师。
我们班先后的5、6位学生出去进修。其中有两位同学考上研究生,毕业去了大学教书,一位自己在省城创业,做的也不错。
七、
毕业之后,起初,大家还经常联系,毕竟在花季雨季里共同度过了一段青春芳华。
毕业10年聚会时,大家亦是热情,彼此说说自己在什么学校,教什么课,扯到孩子,说到老公,讲到老婆,最后落脚到工资,职称,一阵的不满,多了少了,评了没评。
我们建了一个班级群,一开始大家热情似火,三更半夜还在抢红包,慢慢没有了话题,慢慢的失调了频率,大家都不再说话了。有时,你感觉自己是不是被请出了群。
毕业10年聚了之后,二十年时,没有人再愿意挥臂召集了,想来,即使组织也不齐了,有人不愿意来,有人已不能来了。
一位男生,前几年的一个寒假,和几位朋友喝了一些酒,天正大雪,骑着电动车回家,速度太快,在公路和迎面而来的大货车相撞,救护车到时,人就不行了。
货车司机不愿意多赔,家人去县里反映情况,正好遇到省里一位领导来调研,非常重视,说大过年的,清贫的教师,只落下孤儿寡母,抓紧处理,司机不能赔,有关部门先赔。终算得了一笔钱,也是对孩子和妻子的一个安慰。
八、
看到网上许多人回忆师范生活,惦念那一段日子。大家都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有着共同的感受。
读书中师的感觉,你有,我有,大家有,要不,怎么说天下中师生是一家呢。
今天,我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先前写了一篇,文章中引用了一位中师生的几句话,给他招呼,他亦没理睬,没想到为我的文章引来杀身之 祸。
这不怪人家,也是我用了别人的语言,再次,表示感谢也好,表达歉意也好,此处说明一下,举报投诉是每一个人的权利。
读中师,是我们每一个共同的经历,中师生活,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虽然,我的师范没有许多中师生甜蜜的记忆,但是,我依然难忘那一段峥嵘岁月。
如今,我们的大多数人,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过着平静的生活,没有飞黄腾达,没有腰缠万贯,但是,我们的生活充实,安康。不再诗与远方,安于脚踏实地。这也是人生。
世上有朵最美丽的花,那就是一代中师生的青春吐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