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王娟】德国人在避免过度消费、减少垃圾、物尽其用方面,有许多实际行动,总是通过各种方式,把旧物打造成可以再次利用的东西。
手工活动变废为宝
每年11月份感恩节后的“黑色星期五”已经成为欧美商家最重视的促销节日之一,人们总是在广告和折扣的影响下添置很多原本不需要的物品,间接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于是,柏林绿色和平组织的“做点儿什么”活动应运而生,倡导市民理性消费,看看什么东西可以“自己动手做”,而不是不假思索地“买买买”。这个活动每年都会在“黑色星期五”过后的周末举办一次。笔者去年就参加过一次。
活动当天,我一到现场就被五花八门的工作坊吸引了:以食材边角料烹饪“零浪费”美食,有机材料制作纯天然护肤品和清洁用品,用布头、纽扣和小饰品改造旧衣服,用吃剩的果蔬种子给布料染色,用旧杂志的铜版纸折叠星形灯,用木条、布片等零散材料做圣诞花环,无不充满趣味和创意,每个活动都围满了兴致勃勃、跃跃欲试的手工爱好者。我最感兴趣的是印章工作坊,将废旧的自行车薄内胎剪成自己喜欢的图案,用双面胶紧紧贴在红酒瓶塞或碎木块底座上,一枚独一无二的印章就做好了。方法比刻橡皮章还简单,效果也不错,而且几乎不用购买新材料,可以说是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
无独有偶,柏林的新科恩区在每年夏天举办“环境和可持续文化节”,通过富有创造性、娱乐性、启发性和激励性的互动体验活动宣传环保理念。在这个文化节活动中我跟着手工艺人学会了用废旧橡胶和纽扣做别致的戒指。
在“旧材料仓库”里淘宝
柏林有两座很特别的“旧材料仓库”,专门收集废旧木材、金属制品、布料、装饰材料、包装材料等,并进行归类整理存放。这里的材料主要来自大型展会和电影片场,考虑到大量布展和舞美材料仅使用短短几天就要作为垃圾被清理和焚烧掉,于是在环保人士的倡议下,这些仍然有价值并可重复利用的材料被保留下来。
仓库于每周二下午向公众开放,手工爱好者可以来淘宝。仓库最初由联邦环境署资助,因为不是营利性质的机构,也没有在网上开列存货清单,所以人们需要花些时间和耐心,在琳琅满目的物品中淘宝。材料虽不免费,但也算物美价廉,如果是较新的材料,只要支付预估价格的一半,而旧材料的价格则低至两到三折,出售材料的收入用来维持仓库的日常运营。
“旧材料仓库”是非常成功的环保项目,最早设立在柏林潘科区的仓库已历时5年。负责运营的“柏林艺术—材料协会”主席塞巴斯蒂安·斯特拉吉斯讲述了一个自己与仓库的故事,他曾用2欧元买下一面很大的旧旗帜,并用它手工缝制了几个环保袋,这样去超市买水果蔬菜的时候就不必浪费额外的包装袋了。
废墟上建花园
说到柏林最有特色的花园,不能不提“公主花园”。公主花园就像一个童话,是志愿者们在废墟中创造的奇迹。花园位于新科恩区的莫里茨广场附近,这块6000平方米的土地自1960年代起空置了近半个世纪。直到2009年,一对德国夫妇从古巴研习“城市农业”归来,发起建设社区花园的倡议,得到周边居民积极响应,大家清理垃圾,平整荒地,在都市中心的钢筋水泥丛林中开辟出了一片绿洲。
这里填满泥土的饮料箱就是大苗圃,空牛奶盒剪去顶部,就是一个个小花盆,适合栽种薄荷、罗勒等香草;装米的旧麻袋也变成了土豆的家。这个种植了近500种作物的园子,是一个方便搬运和照料、可以随时移动的农场,据说,所有植物曾被整体迁移到一个剧场作为临时展览和装饰。
花园里还有餐厅、咖啡馆、小商店、书屋,它们要么是用旧木板搭建的,要么索性是用一个废弃集装箱改造的,连家具摆设也都是用旧材料制作的。花园里的环保和再生主题工作坊、手工社群活动等非常受欢迎。
柏林人很喜欢到二手商店和跳蚤市场淘宝,我也经常逛柏林最大的二手服装商场,往往一两欧元就能买到很新的T恤和小衫,商场里还有专门的复古服装部,能淘到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服装。柏林街边和大超市里会设置捐衣箱,在一些环保主题活动中也有旧衣物交换和赠送环节,还有人悄悄把装旧衣服的袋子放在流浪汉露宿的街心公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