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辽宁的一所学校,校长拿着生日蛋糕,来到教室给老师过生日。校长喊,先拍照然后再分蛋糕。当学生们兴奋地举起手机拍照,校长却要求孩子们把手机交上来。然后,校长又提着蛋糕去了下一个教室。(5月25日,澎湃新闻)
校长玩套路没收学生手机,这和某网络剧中的情节几乎一模一样。影视剧毕竟有艺术夸张的成分,所以大家也不会较真,哈哈一笑也就过去了。但现实生活中对学生玩套路,还是有点剑走偏锋,不值得提倡。校长的套路让学生防不胜防,措手不及,从效果来看,似乎非常高明,但看似硕果累累的“高招”,显然有违教育的本质,甚至是自找麻烦,应引起我们反思。
教育首要的是真诚。教师对学生必须真诚相待,不能欺骗糊弄学生。“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只有以心交心,以心换心,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校长玩钓鱼执法的套路没收学生手机,出发点可以说是真诚的,是为了学生好,但手段却不太妥当。不当的手段掩盖了出发点的真诚,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老师玩套路,这会损害教育者的形象。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应该是可敬可亲可信的。老师玩套路,容易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不信任感和戒备心。教育的有效性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之上的。只有学生的心田对老师不设防,老师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细腻地滋润学生的心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首先任务是拆除学生心墙,让和煦春风透进来,让阳光雨露洒进来。如果老师利用学生的单纯善良玩套路,无疑会伤害学生,让他们对老师产生戒备,这等于把已经拆除的心墙重新筑起来。如果学生对老师构筑起戒备的心墙,教育的阳光雨露如何能穿越心墙,洒在孩子的心田?
老师玩套路,还容易误导学生,把玩套路当成智慧和本事。玩套路,看似高招,其实是一种小聪明。小聪明式的套路,容易因小利而失大利,为近利而丢掉远利。学生学会耍小聪明会让他们拘泥于蝇头小利,忽视了更重要的东西。如果孩子精于算计,就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困,无形中降低自己的格局。另外,玩套路一般不受人欢迎,会招致厌恶感。同时,耍小聪明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最后弄巧成拙。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学会耍小聪明玩套路,一不小心就会跨过法律的边界,把自己“套”了进去。教育要培养的是人的大智慧大格局。玩套路和耍“小聪明”,与我们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应该摒弃。
学生用手机的问题,本来就有争议。用玩套路这样有争议的方式去应对本来存在争议的问题,只会带来更多的负面效应。学生持有手机,很难做到一禁就绝。因此,围绕手机管理,老师和学生经常斗智斗勇,甚至冲突时有发生。
学生手机禁而不绝,这提示我们,学生手机管理需要改变思路。用玩套路的方式没收学生手机,本身就暴露了学校管理学生手机思维的简单化。我们对学生的手机不应一味地采取堵的方式,而应该与时俱,试着引导孩子合理地正确地使用手机。比如,规定学生可以使用手机的场合、时间;引导学生利用手机查询资料,自主学习;在上课时屏蔽手机网络信号等等。手机对学生而言,不是洪水猛兽。在信息时代,理性地对待学生持有手机,引导他们正确合理使用手机,做到趋利避害,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来源:红网_红辣椒评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