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历史上的今天: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战争因何爆发?

由 简振武 发布于 经典


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剧照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一战被许多人评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6500万人参战,约2000万人受伤,超过900万军人和700万平民丧生,几乎毁灭了整个欧洲。

相比之下,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伤亡人数更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波及范围也更大,但是相比工业革命后以科技为主导的二战,正如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样,一战以被称为人间炼狱堑壕战为主。


电影《1917》剧照

这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首次大规模的总体战,因何爆发

把时间线往前推一点。1913 年,世界制成品出口的 60% 来自欧洲的三个国家:英国、德国与法国。这三个国家同时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

今天东方君分享的这篇文章,节选自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黄琪轩著作《政治经济学通识》一书,文章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矛盾。本文虽不能为读者提供上帝视角,但却能拨开迷雾,让世界的真相更清晰一些。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和德国的关系日趋恶化。1885 年,英国“贸易工业萧条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指出:在世界各地,来自德国的竞争已构成了对英国日益严重的冲击。在商品生产方面,英国的领先优势已不再显著。德国人比英国人更了解世界市场,比英国人更能迎合当地民众的消费需求和偏好,而且德国人有着更大的决心在一切可能的地方立足并经营下去。

这一时期,随着德国商品出口带来的冲击加剧,英国对德国的抱怨不断增强。在英国的官方文件以及报刊文章中,充斥着对德国的负面报道。据说德国人频频使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他们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而且这些产品上面还常常打着英国的商标;他们派人到英国商行做学徒,以便获取商业机密;他们毫无原则地迎合当地人的需要,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要,他们甚至向无知让步,将销售目录翻译成当地的语言。

19 世纪末,英国人的抱怨达到了顶点。他们抨击英国政府购买德国巴伐利亚地区生产的铅笔,或者埋怨英国政府进口德国囚犯制造的刷子;英国报刊还强烈谴责英国人购买德国生产的廉价服装,说这些服装是用回收的英国羊毛制成的。即使是英国人使用德国制造的纸牌、乐器、马鞭这样的小玩意儿,也足以让英国人感到火冒三丈。当时,英国进行的几乎每一次官方调查,每一次访问团的调查报告都会反复涉及一个主题:英国失去了领先地位,错过了应有的机会,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市场。


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剧照

英国人对德国的抱怨与日俱增的同时,德国也出现了对英国的严重不满。在德国崛起以前,英国人的每一个构想都受到了德国人的赞扬。但德国经济的迅速成长使得他们把英国人视为欧洲木偶剧院的恶魔导演,这个恶魔导演在16 世纪与17 世纪就一直控制着世界。“仇视”一词在绝大多数经济学的著作中很难找到,但在德国却频繁出现。英国与德国的矛盾与日俱增。


在列宁看来,英国和德国这样的敌对情绪不过是两国资本家争夺海外市场的结果。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代表人物的列宁,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由于资本输出势在必行,各大国纷纷为金融寡头寻找资本输出国和势力范围,这样势必导致英德两国对世界的争夺与冲突。“在金融资本时代,私人垄断组织和国家垄断组织是交织在一起的,实际上这两种垄断组织都不过是最大的垄断者之间为瓜分世界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斗争中的一些环节而已。

随着资本主义的国家步入了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也就是帝国主义阶段,金融寡头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日益尖锐化,而国家作为各国资本家的代理人,其斗争也日益尖锐。既然国家是资产阶级的工具,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源于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推动了国际关系走向剑拔弩张之势,进而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各国资产阶级都要忙着瓜分世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这样的定义能包括最主要之点,因为一方面,金融资本就是和工业家垄断同盟的资本融合起来的少数垄断性的最大银行的银行资本;另一方面,瓜分世界,就是由无阻碍地向未被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大国占据的地区推行的殖民政策,过渡到垄断地占有已经瓜分完了的世界领土的殖民政策”。

在国内层面,国家需要积极推进国家垄断,直接干预国民经济,实现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以保障金融寡头获得超额利润。在国际层面,资本主义国家也积极参与海外市场开拓,以为金融资本谋求更大的利益。国家垄断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家作为金融寡头的代言人,成为金融寡头的工具,纷纷卷入争取世界殖民地的斗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资本家需要瓜分世界,“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心肠特别狠毒,而是因为集中已经达到这样的阶段,使他们不得不走上这条获取利润的道路”。

金融资本跟其他资本一样,都要追逐剩余价值。而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追逐剩余价值的方法就是要获得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如果世界各地的金融资本都要这么做,他们之间就会存在激烈的竞争。“金融资本也估计到可能获得的原料产地,唯恐在争夺世界上尚未瓜分的最后几块土地或重新瓜分已经瓜分了的一些土地的疯狂斗争中落后于他人,总想尽量夺取更多的土地,不管这是一些什么样的土地,不管这些土地在什么地方,也不管采取什么手段。”

发达国家的资本家之间也存在激烈的竞争,“资本主义愈发达,原料愈感缺乏,竞争和追逐全世界原料产地的斗争愈尖锐,抢占殖民地的斗争也就愈激烈”。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要通过暴力的方式而不是和平的手段来瓜分世界呢?列宁指出,因为在当时,殖民地已经被瓜分完毕。“我们所考察的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世界瓜分完毕。所谓完毕,并不是说不可能重新瓜分了——相反,重新瓜分是可能的,并且是不可避免的,而是说在资本主义各国的殖民政策之下,我们这个行星上无主的土地都被霸占完了。”


列宁看到,“在金融资本时代,当世界上其他地方已经瓜分完毕的时候,争夺这些半附属国的斗争也就必然特别尖锐起来”。“当非洲十分之九的面积已经被占领 (到 1900 年时)、全世界已经瓜分完毕的时候,一个垄断地占有殖民地、因而使瓜分世界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特别尖锐起来的时代就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让情况更糟的是,以往的殖民地被瓜分得并不平衡,而且帝国主义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随着新兴帝国主义的崛起,他们国内的资产阶级要求根据其国家实力,重新瓜分殖民地。“资本主义在殖民地和海外国家发展得最快。在这些国家中出现了新的帝国主义大国 (如日本)。全世界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尖锐起来了。金融资本从特别盈利的殖民地企业和海外企业得到的贡款日益增加。”

列宁批评考茨基,因为考茨基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会以国际卡特尔的形式和平地分割世界。列宁指出:不幸的是,世界已经被瓜分完毕,帝国主义国家的发展又不平衡,新兴国家的资产阶级做出任何新的尝试都意味着不得不重新瓜分世界,那必然意味着冲突。他援引相关著作指出,“所以近来全欧洲和美国都充满了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的狂热,‘帝国主义’成了 19 世纪末最突出的特点”。

列宁问道:“在资本主义基础上,要消除生产力发展和资本积累同金融资本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瓜分这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状况,除了用战争以外,还能有什么其他办法呢?


和平只是战争的间歇,战争才是时代的主题。“不管形式如何,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去反对另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所有帝国主义大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两次战争之间的‘喘息’。”

因此,当资本主义走向帝国主义 (imperialism) 阶段,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就被战争的阴云笼罩。列宁指出:“给帝国主义下这样一个定义,其中要包括帝国主义的如下五个基本特征:

(1)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 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3) 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 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 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在这一时期,权力集中在大的金融资本手中,财富流向寄生的食利者阶级。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的、前进的资本主义变成了垄断的、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