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3日,由教育时报社出品的微信公众号“河南校长”刊发了文章《11名超700分高考学子出自同一学校!来看这所县城高中的过人之处》,全面揭秘了郸城一高的崛起之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现予以摘编转载,以飨读者。
今年的高考
备受社会关注
随着7月底
各省分数线及考生成绩的公布
喜报连连的各大高中
自然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最近小育注意到这样一所高中
地处刚摘掉“贫困帽”的小县城
却有11名理科考生
高考成绩超700分!
而在2019年
考入清华北大的考生高达43人
位居全国县级中学第一!
下面
小编正式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所学校
第10届河南教育名片——
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
只要你是教育界人士,那一定对这所学校不陌生。
2012年至今,这所学校已有近300余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有人称这所学校是“高考梦工厂”,却又区别于“高考工厂”,有媒体把这杰出成绩称为“郸城一高现象”。
走进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为“郸城一高”),校园里的一切和大多数高中没什么两样,一所普通县域高中应有的模样,然而却在近年来不断创造着高考的神话——
2012年以来,郸城一高两次夺取河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近300名考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位居全国县级高中第一。尤其是2018年,郸城一高再夺全省高考理科第一名,600分以上考生754人,一本上线2948人,二本上线5219人,通过高考录取清华北大37人,以上5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
社会关注度高了
各种议论也纷至沓来
有人称
郸城一高让更多农村孩子
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乃至家庭的命运
还有人则将其称为“高考工厂”
称这里的学生为“高考机器”
…………
众多争议中
人们最关心的
无非是这几个疑问
普通高中有何神秘法宝?
身为郸城一高师生的他们会怎么说?
这是可复制的传奇吗?
高考成绩
丝毫不差于一些中学名校
郸城一高为何这么厉害?
孩子在这里上学是种什么体验?
此前教育时报记者针对以上问题
专门前往郸城一高
为你详细揭秘!
一
普通高中有何神秘法宝?
连续多年高考保持着如此骄人的成绩,这对很多高中而言都是孜孜以求却难以企及的。提到郸城一高,他们往往都想知道:“郸城一高现象”是怎么炼成的?它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法宝?
生源好?有这方面的因素,但那也是郸城一高最近这几年声誉日隆后才得到的一些改善。以2019年为例,郸城一高的录取分数线568分要比省城的名校低80分左右。校长刘成章说:“实际上,生源绝大部分还是来自我们当地。就拿2018年我们被清华北大录取的37名学生来说,我们郸城籍的就占一大部分。”然而,2012年的郸城一高,在入校生源没有什么特别优势的情况下,仍然有23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1050名学生分数超过一本线。
题海战术?这似乎曾经是被许多高中奉为圭臬的法宝。“让题海战术失灵,让死记硬背失灵!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高考试题的导向越来越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从而使得靠题海战术取胜变得更加困难。”2018河南最美教师、郸城一高主管尖子生培养的张永华老师说。
师资力量?在许多市里的高中招聘教师限定部属公费师范生甚至最低学历是硕士的时候,该校还在为招到一名一本院校本科生,“整个教研组都很高兴”。
这些都靠不住,那靠什么?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科学的内部管理。
优良的外部环境就是周口市委、市政府和郸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市县教体局的正确指导。郸城县政府还出资建设新校区,帮助学校排除外部干扰,解决实际困难。除此之外,郸城县教育体育局对学校的发展也倾尽心血。
科学的内部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体制+机制、刻苦+科学、有效+高效。
2008年8月,刚刚出任郸城一高校长的刘成章结合学校实际,经过深入调研、多方征求意见,提出“二次创业”的口号。为实现创业目标,他提出“四实”“四精”“四严”“四真”“四早”等一系列管理理念,从思想文化、制度措施、教学方法等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进革新,科学谋划学校整体发展、教师专业成长、质量全面提升等问题。
同时,学校以创新管理为突破口,围绕“依靠教师,为了教师,服务教师,发展教师”这一目标,遵循“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的思路,确立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吃亏吃香,实干实惠;实干风光,巧干风采;有为有位,优秀引领”的管理机制,为“二次创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世上很多事要想成功,仅有努力是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理念和有效的方法。”为促进教师主动发展、自我提高,学校在坚持开展“烛光杯”教学大赛、“创业杯”学科知识大赛等活动的基础上,坚持“功在课前、效在课中、勤在课后”的课堂教学理念。为落实“功在课前”,学校要求教师课前备教材、备学情、备资料、备教具,要求青年教师先听课、再备课、后上课,要求备课组实行新授课的“先行课”制度,即一位教师先讲,备课组进行听课、教研,统一教学内容,再分头授课。
为实现“效在课中”,学校以新课改为契机,大力开展改革课堂、提高效率的教改活动。为确保教师“勤在课后”,学校要求教师课后及时记录教学过程的心得体会,并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要求备课组经常进行随机性教研,一课一研,一周一研,并通过听评课等措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学生训练方面,学校力避盲目的题海战术,组织精干力量,精选习题,精编习题,自主命题,努力提高学生考练质量和效率。
良好的体制和机制、科学的理念和方法、高效的课堂和练习,这些“法宝”其实并不神秘。
二
师生眼中的郸城一高是啥样?
“实干”“温馨和谐”“充满激情”“有成就感”“历史传承”“英雄不问出处”……这是郸城一高部分教师在一次座谈上对自己眼中学校的概括。说这些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教师职业幸福感,话语中也透着真诚。对于外界“妖魔化”的传闻,老师们表示惊讶。
高一历史备课组组长李伟高中就毕业于郸城一高,上学时的经历和参加工作后的感受,让她对学校老师敬业奉献精神的传承有着特别的体会。语文教师王震则用“英雄不问出处”来形容他眼中的郸城一高,他说:“这里是一片创业的热土,用人不看背景,不看学历和资历,有为有位,只要你有工作能力、敬业、工作有业绩,就可以受到重视和重用。”
“有成就感”是高一(37)班班主任王争描述学校的关键词,他说,在郸城一高工作的几年,是他个人快速成长的黄金时期,专业成长和学生成才带给他的成就感让他幸福满满。
“幸福满满,还体现在学校对教师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上。”高二生物备课组组长闻刘伟说,“学校对教师生活关心得无微不至;学校教师餐厅‘亏本经营’,一日三餐花样丰富;老师过生日时,学校也会送上生日蛋糕和生日祝福;每年学校还会为每位教职工及家属做一次全面的体检;在职称晋升方面,学校也总能设身处地地为每一位老师着想……”
“老师们没了后顾之忧,怎么会不一心扑在教学上?”高二年级主任崔耀峰说道。
高二(24)班学生王旭豪用“严肃而不失活泼”来形容他对学校的感受。他说,学校学习生活丰富,晨曦文学社、合唱团、国旗班、书法协会、舞蹈队、篮球队、广播站以及各学科学生社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略显单调的高中生活增添了许多亮丽的色彩。
“高中生活虽然有些辛苦,但其实也挺有意思的。老师们总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形式,把课讲得很有意思。”高二(17)班学生倪小涵说。
“作为一个吃货,我觉得我们学校餐厅的饭还是挺好吃的,真的。”高二(24)班学生尹晨晨说话间,活泼的性格一展无余。
“在我们这些毕业生的眼中,这里不是‘工厂’,而是梦想开始的地方。在这里,无论学生还是老师,他们的付出与坚持,都令人动容。”2014届一位毕业生如是说。
“高中三年,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铺天盖地的试卷,不是某次考试的好或坏,而是每次语文课上的讲解、课余时间与朋友们悠闲的散步,是英语课上静静的自习……高中最重要的,不是教我们如何成为考试的机器,而是教我们如何做人。”2017年考入清华大学的晋记肖在他回忆母校的一篇文章中如是写道。
三
不可复制的传奇?
转眼间,郸城一高已经在二次创业的征途上跋涉了十个年头。
十年来,郸城一高乔迁新校区,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来,郸城一高两次夺取河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十年来,近300名优秀学子考入清华北大,全国县级高中第一……河南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邵丽在给母校郸城一高创业十年系列丛书写的序言里对母校近年来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褒奖——
这一切,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字,对于那些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子,是实实在在的幸福。郸城一高通过自身努力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成才,掌握一技之长,改变自己的命运,进而改变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村庄的现状,不仅能增加国家人才储备,更是帮助农村贫困家庭从根本上脱贫的希望,实在是善莫大焉。
然而
郸城一高的成功
却难以像
所谓的“工厂”那样复制
因为学校69年来的历史传承
无法复制
因为学校人本、科学、精细的管理体制
无法复制
因为学校学生的勤奋好学、老师的忠诚敬业
无法复制
有位城市高中的校长曾问刘成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这中间肯定有许多方法,然而在郸城这样一个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里,学生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是城市孩子永远无法想象的。
也有不少地方想高薪聘请刘成章去做校长,都被他婉言谢绝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符合学校实际的,才是最有效的。在郸城一高工作近30年的刘成章,对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太熟悉也太有感情了。他说,不管什么时候,结合学校实际办学永远不会过时,能为家乡做些贡献是永远不竭的动力。
收录在刘成章的专著《创业之路——校长工作实录》一书中的许多理念和思想都是以对仗工整、层次鲜明的短语形式呈现出来的,这些内容不总结教学模式、不炒作教育概念、不盲目跟风善变、不急于推广经验,都是刘成章一次次耗神费力、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创作而成。刘成章说,这朗朗上口的语句不仅是为了便于全校师生记忆,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师生回顾、思考和实践。
在此,小育想说,传奇不可复制,但传奇背后的东西我们可以借鉴。
四
传奇背后
郸城人才辈出,不是偶然现象,按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中所说,它是他们所站立的“大地的力量”的表现。郸城的“力量”表现在哪里?教育、崇文重教的民间传统。
对教育,民间和官方一起飙,这似乎成了郸城县的一大特色。每年,该县确定三到四件教育方面的实事列入全县重点工程,由县长、县委书记亲自过问。
郸城人的“一条杠”精神(坚持不懈),但更多的是无尽的辛酸和沉重的付出。在郸城一高的校园里,到处张挂的横幅、条幅是醒目一景,其中一幅标着“尊严来自实力、成绩源于实干”几个大字,已在新老校区的教学楼前挂了十余年。它们意简言赅,直指问题的核心:传道授业,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偷懒。
于是我们看到,每年,整个郸城走出去的大学生总人数大概是8000名左右。
对于高考工厂,围城之外的人对此评价基本上都持批判态度。有些人指责超级高中打破了高中教育的平衡。然而,郸城一高吸引来的生源,通常是来自一些落后的县市,或者当地家庭条件稍好的农村学生。
没有铁路,没有高速公路,没有任何矿产资源,这里的孩子要想改变命运,只能通过高考。他们根本没有别的选择。这大概是郸城一高成为所谓“高考工厂”的天然优势。
五
通过这场“华山论剑” 或许你会更懂郸城一高
2019年3月29日至30日,由河南教育新闻中心和河南教育时报社共同主办的第15届河南教育名片发布仪式暨“质量•品牌•发展”观摩研讨会在郸城一高举行。
本次活动在郸城县举行,虽然存在当地没有高铁、高速不通的客观情况,但仍抵挡不住700余名省内外校长、教师的参会热情。
发布仪式当天,郸城一高报告厅座无虚席,很多参会人员没有座位,搬来板凳全程坐在过道中,也专心聆听、认真记录……
哪怕山高路远
管他道阻且长!
这便是大会期间最贴切的表述
会上,近年来办学成绩骄人的郸城一高被授予“河南教育名片示范校”奖牌,继作为一所普通高中跻身河南教育名片行列之后,再次华丽转身成为河南高中阶段当之无愧的“名片中的名片”。
会上,刘成章与副校长于晓梅等人分别以《用二次创业提办学质量,以品牌建设促持续发展》《提升教师素养,凝聚核心力量》为题,介绍了郸城一高的“二次创业”历程和郸城一高卓越的教学管理模式,并聚焦教师素养成长,深入介绍了郸城一高强大教师队伍是如何“炼成”的。
会上
这些掠影
也深深吸引了慕名前来的教育者们
能吹一曲动人的萨克斯
能写一手硬气的毛笔字
能唱一首好听的歌曲
能弹一手好听的古筝
能跳古典舞、体操、现代街舞
也能挥一支长枪显现英雄本色
…………
学校能够成就学生
学生亦能成就学校
然而
学生的精神面貌
最能体现学校的教育成果
在郸城一高
不陷于死读书困境的学生
应是学校最好的发言人
来源/郸城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