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日本侵略军凭借其海军优势,于杭州湾金山卫登陆,切断上海国民党守军的后路。11月12日,上海陷落,随后浦东地区也被日寇占领。
一个问题问住了红军将领张爱萍
“七七”事变后,毛泽东派遣正在抗大学习且即将毕业的张爱萍,带领吴克华(原红一方面军师参谋长)、余立金(原红二方面军师政治委员)、彭林(原红二方面军师政治委员)、曾广泰(红四方面军师政治委员)等红军干部经西安、南京抵达上海,准备在日军占领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在“八·一三”淞沪会战炮火中,设立在上海的中共江苏省委(当时,中共上海党组织隶属于中共江苏省委管辖)注意到在上海郊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问题,并设立军事运动委员会(简称“军委”)。张爱萍任军委书记,吴克华、余立金、彭林、曾广泰为委员。
1937年9-10月间,中共江苏省委军委在上海举办3期军事训练班,约30多人参加,主要学习如何组织游击武装和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由张爱萍和吴克华负责授课。在一次讨论中,学员们向张爱萍提问:“你们讲的都是红军时期在山地打游击的经验,现在上海周围都是河网密布的平原地区,该怎么打游击?”这一问把张爱萍问住了。
课后,张爱萍与吴克华研究出一个初步设想——上海周边广大农村地区村镇稠密,人口众多,日军绝不可能全部占领,而是只能控制城市及某些重镇和主要交通线。这样,他们可以在有条件的村庄秘密组织游击队,白天分散在各村,晚上集中起来打游击,等到队伍发展壮大了,再根据实际敌情,相对集中行动,进而发展成游击军进行较大规模作战。他们把这一设想提交给江苏省委进行讨论,获得省委的同意。
1938年1月,中共浦东工作委员会(简称“浦委”)成立,陈静任书记。2月,浦东地区第一支抗日武装一一南汇县保卫团第二中队(简称“保二中队”)组建,由参加过土地革命时期著名的泥城暴动、曾任中共南汇县委领导人的周大根担任中队长;同年8月,组建第二支抗日武装——奉贤县人民自卫团,团长蔡辉,“浦委”书记陈静任政训员;9月,组建第三支抗日武装——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简称“保四中队”),中队长是连柏生。
此外,还有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简称“八办”) 领导的川沙边区抗日自卫团四大队(简称“边抗四大”),陆祥生任大队长,实际领导人为林钧。林钧曾先后参加过五卅运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和南昌起义。1938年7月,奉“八办”指示,回原籍浦东开展武装斗争。
打响浦东沿海游击战第一枪
这几支抗日武装组建后,不仅打响浦东沿海游击战第一枪,还积极开展了多次抗日武装斗争。
潘家泓渔港伏击战。潘家泓是南汇县东部沿海重要的渔港和海运港口,出海渔民多聚居于此。1938年11月1日,据侦察员报告,驻川沙日伪军80多人要到潘家泓港进行“扫荡”。“边抗四大”领导决定,派中队长黄玉率第2中队与特务中队在附近埋伏,组织一次伏击战。第2中队驻地离伏击地点较远,部队经过20多里路程的急行军,赶到指定地点时,敌人正在由朱家店向潘家泓港方向前进。当敌人过河上桥时,埋伏在河对岸的特务中队首先开了火,机枪、步枪猛烈射击。几个刚踏上桥的敌人当即翻下河去。敌人后续人员不敢再前进,退守到附近村子里抵抗。
这时,第2中队从东南方向插进村子里,包抄打击敌人,特务中队从东北方向插进村子追击敌人,两路钳形夹击,敌人向西北方向逃窜。战斗历时1小时,毙伤日伪军15人,藏在草垛里的1名伪翻译官和3名伪军被俘,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我方无伤亡。这是中共领导的浦东抗日武装第一次胜利打击日伪,给浦东民众以很大的鼓舞。1938年12月,“边抗四大”还发起攻占横沙岛伪警察所战斗。当场俘虏伪警察20多人,缴枪10余支。部队在岛上召开了民众大会,宣传抗日救国道理,讲明岛上警察今后不准欺压百姓,否则严惩不贷。
芦潮港海滩战斗。1938年12月13日,日伪军1000多人还出动飞机,对南汇县泥城地区进行大“扫荡”,沿途烧杀抢掠,国民党“忠义救国军”望风而退。15日,敌军抵达大团镇,距“保二中队”驻地只有10公里,“保二中队”迅速向海边转移。当日夜晚,敌军占领了“保二中队”原驻地泥城。16日一早,日伪军600余人,派出两架飞机低空侦察,出动舰艇封锁海面和港口,准备围歼“保二中队”。周大根率领指战员隐蔽在汇角(今芦潮港)海滩的芦苇丛中。日军逼近时奋起抵抗,双方激战1个半小时后,互有伤亡。狡猾的日军突然停止进攻,佯装撤走,却埋伏在四周。
周大根烈士
下午4时左右,周大根误以为日军已撤走,部队从芦苇丛中走出,不幸暴露目标。日伪军包围上来,在三面临敌,背靠大海的情况下,“保二中队”指战员迅速退入芦苇丛中,英勇抗击,毙伤日伪军几十人,并准备坚持到天黑突围。孰料,中队长周大根不幸中弹牺牲,部队失去了指挥。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保二中队”28位同志壮烈牺牲,有两位伤员被敌人用刺刀扎了好几刀,昏迷过去,敌人误以为已死,幸存下来。其余少部分人员突围,转移至奉贤境内。
南汇反“扫荡”战斗。1939年6月,“保四中队”扩编为南汇县抗日自卫总团第2大队(简称“抗卫二大”),大队长连柏生,副大队长王才林,下设两个中队,部队发展到200多人。1940年2月25日,日军集中2000余兵力对“抗卫二大”的活动区域进行“扫荡”,并派出汽艇在沿海巡逻封锁,实行水陆合围。该大队第1中队被包围,第2中队跳出了敌包围圈。由于敌众我寡,地域狭窄,指战员奋勇抗击,伤亡几十人。在当地群众掩护下,大部分人员突围转移。
中共浦东委委员朱君务等6人被捕,被敌人押到祝桥据点。日军派祝桥商会会长劝降,朱君务等严词拒绝,坚贞不屈,被敌人杀害。大队长连柏生带领几个战士在祝桥镇被敌人跟踪尾追,他闪身躲进了一农户家。农妇傅家囡让他蒙着被子躺在床上。敌人闯进搜查时,农妇怀抱着孩子镇定自若地说,“丈夫”得了伤寒,骗过了敌人,连柏生化险为夷。
连柏生
1940年8月,连柏生打通国民党第三战区淞沪游击指挥部的关系,将“抗卫二大”改编为淞沪游击队第5支队,连柏生任支队长,中共浦东工委军委书记朱亚民任指导员,下辖第1、第3、第4大队及地方常备队等多个大队。如此众多的部队,在浦东狭长的水网地区,已难以坚持隐蔽游击。而日军为了巩固上海周边地区统治的绝对稳定,采取各种手段对浦东地区进行“扫荡”,妄图消灭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同时,中共浦委伪军工作委员会还秘密掌握控制了伪第13师第50团2营、3营的7个连和一个干训班,也受到敌伪准备进行大规模调整的威胁。
武装南渡浙东,创建新四军“三北”抗日根据地
1941年春,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中共浦委决定浦东地区的抗日武装着手准备南下浙东。中共浦委伪军工作委员会书记朱人俊,通过统战对象南汇县原县长夏履之,获得了国民党苏鲁战区暂编第3纵队的番号。先行派出朱人侠(朱人俊之弟)率领一个班,跨海南渡杭州湾,首探浙东。经淞沪游击队驻浙东的“宗德公署”主任薛天白处联系接治,领到子弹5000发,手榴弹500枚。接着又派张大鹏、潘林儒率8人,再次跨海南渡杭州湾。当航行到滩浒山岛洋面时遇到海匪袭击,张大鹏率众击退了海匪袭击,到达浙东,又向薛天白处领到子弹5000发,手榴弹500枚。其间,淞沪游击第5支队派往浙东的侦察船,在龙山附近也遭遇到海匪的夜袭。
三次侦察性的跨海南渡杭州湾,特别是张大鹏于滩浒山岛洋面击退海匪袭击和第5支队侦察船在海上夜间遇袭的战斗,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组建海上武装的重要性,并为组织南进,提供了可靠依据与经验:1、取得了淞沪游击队浙东“宗德公署”主任薛天白的信任,不仅领回了大批武器弹药,而且为南进浙东,以灰色隐蔽的面目,开展浙东抗日游击战争取得了合法地位,为建立浙东抗日游击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2、进一步熟悉了海情,弄清了浦东到浙东的海上航线、航行时间及水文气象特点,査明了日伪军、国民党军浙东布防和海匪活动等情况,选择了我南渡浙东的登陆地点;3、目睹日寇发动宁绍战役,国民党军不战而退,闻风而溃的惨状,以及浙东人民饱受日寇蹂躪的情景,激发了广大指战员坚持抗战的信念和战斗意志。
中共领导的浦东抗日武装南渡杭州湾
1941年5月10日,中共浦委决定派姜文光、朱人侠率领第5支队一个班和伪军第50团3营9连的一个排共50多人,组成先遣队,从浦东南渡到浙东。为了便于南渡部队灰色隐蔽,在浙东立足和发展,先遣队到浙东后,通过事先建立的关系,取得国民党“宗德指挥部第三大队”(简称“宗德三大”)的番号,大队长是姜文光,朱人侠任副大队长。姜文光向中共浦委上报了浙东的情况,要求增派部队到浙东去。
6月16日,中共浦委委员、军事部长蔡群帆以淞沪第5支队教官的名义,偕同该支队第4大队副大队长兼2中队长林有璋,率领第5支队第1大队1中队和第4大队2中队130多人,由浦东南渡杭州湾。在先期到达浙东的“宗德三大”接应下,于余姚北部相公殿(今属慈溪)登陆。为了有利于立足和发展,仍沿用第三战区淞沪游击队第5支队第4大队(简称“五支四大”)的番号。
同月,中共浦委伪军工作委员会书记朱人俊,率领伪军第50团第8连40多人到浙东的镇海、慈溪、余姚三县以北地区(简称“三北地区”),取得了“海上游击指挥部”第2支队1大队的番号。大队长朱人侠。7月,姚镜人、陆阳率领第50团守备队的100多人,从浦东南渡到余姚北,充实到“宗德三大”。姚静人任副大队长,陆阳任指导员。
9月18日,朱人俊、方晓(洪尚洁)率领伪军第50团第2、3营各一部及该团第二期干训队共350多人南渡浙东,取得了国民党“鲁苏战区淞沪游击队暂编第3纵队”(简称“暂3纵”)的番号。朱人俊任司令员,下设四个大队。同月,淞沪游击第5支队第2、第3大队100多人和常备大队150多人,也相继从浦东来到浙东。
新四军浙东游击队纵队指战员在行军途中
1941年,中共掌握的浦东抗日武装900多人,先后分7批到达浙东三北地区。随后,因坚持浦东斗争的需要,又返回了100余人。1942年6月、8月,淞沪游击第5支队1大队、5大队200余人到达浙东三北地区。至此,中共领导的浦东抗日武装到达浙东的共有1000余人。
这是开辟浙东三北和四明山地区的主要武装力量,与中共领导的浙东地方武装成为组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的重要基础。
(作者系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