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农村学校 跑出冠军之路

竹坝学校校史室内摆放着各种奖杯、奖牌。(竹坝学校 供图)

本报记者 罗子泓 通讯员 陈小鹏 韩超

“中学生女排喜获市‘十七连冠’,男排荣获市‘十三连冠’和省‘七连冠’……”近期,一条讲述竹坝学校体育教育的视频《农村学校跑出冠军路》刷“爆”了朋友圈。大家惊讶于这所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取得的成绩,更对这所学校产生了好奇。

农村学校何以培养出这么多冠军?教师们又是怎样将体育教育融入育人过程中的呢?昨日,记者走进位于同安区的竹坝学校,一探冠军之路背后的故事。

招人不设限

只要有兴趣 就能加入排球队

竹坝学校排球队员在训练基本功。(何东方 摄)

“好样的,好球!”“赛点了,不要给对方机会!”记者来到竹坝学校排球场时,学生们训练正酣。场上,高年级学生忙着打交流赛,琢磨技战术;场边,小队员们垫球传球,夯实基本功。

对一所只有一千余名师生的农村学校来说,要生存,要发展,就要形成自己的“品牌”。竹坝学校历届校领导提出并实践着“抓体育,促智育”的办学思路。

几年来,学校的各项体育运动得到了充分的开展和普及,并一届届地传承、发扬。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他们参加多项体育比赛,在全区,乃至全市都独占鳌头——中学生女排喜获市“十七连冠”,男排荣获市“十三连冠”和省“七连冠”。8月底,学校还在2020年福建省五人排球精英对抗赛中斩获了初中男子组冠军。

有意思的是,竹坝学校排球队招人从不设“门槛”。不论学生年龄几岁,身高多高,技术好坏,只要有兴趣就能加入。班班都有球队,人人都是选手、啦啦队员。竹坝学校每10名学生中,就有1人是排球队的。每次训练,百来号队员都能把球场“填”得满满当当。

“只要学生喜欢就可以随时加入,无偿培训,老师更没有任何补贴。”校长蔡清育说。

更值得欣喜的是,学生通过体育运动,不但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学习和表现也比原先好。初三学生黄佳欣告诉记者,排球训练虽辛苦,却让她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更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也为平日学习增添了动力。

据介绍,学校的教学质量多年来稳定在同安区前茅,曾两次荣获市初中教学质量优秀奖,2020届初三毕业班体育中考全区第一。

传承不止步

一堂体育课 上了半个多世纪

荣誉的背后,是许多人的默默付出。

竹坝学校位于同安区竹坝华侨经济开发区内,它的前身竹坝小学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彼时,国内陆续迎来了以温文彬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归国华侨。

为了让学生有地方运动,在学校任教的温文彬提议,在学校后面的山坡上修建运动场,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农场的大力支持。于是,全校师生和农场人民都加入挖山建体育场的行列中来,师生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用最原始的工具,花费整整四年时间,不知流了多少汗水,磨出了多少茧子,也不知多少人受了伤、流了血,最终挖出了200米跑道和长90米、宽45米的足球场。

在这样的足球场上,温文彬组织学生课上学习,课余训练。结果,竹坝学校的“娃娃兵”不负众望,在与外校的比赛中,踢出了个冠军。

挖山建体育场,自制体育器材,赤脚泥地训练……多年来,师生们始终在为体育教育和发展做努力。如今,温文彬已是一位八旬老人。白发苍苍的他依然坚持每天伫立在排球场边,指导孩子们训练,把半个多世纪的青春与热血奉献给农村娃。

温文彬不是孤单的。在他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下,竹坝学校不断涌现出像他一样的优秀教师。现任校长蔡清育就是温老师带出来的优秀教练,后来成长为竹坝学校的办学领路人;小学部体育老师李丽明是竹坝学校原女排队长,后来走上了排球专业道路,并凭借优秀的个人素养考入教师队伍,又回到母校当起了一名体育教师;青年体育教师张海明,这位昔日竹坝男排队长,不但继承了温老师吃苦耐劳的精神,更具备现代年轻人的创新和胆识,成为新任男排教练……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就这样被代代传承下来。一直以来,竹坝学校都将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把体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中,拼搏校风渐渐形成。这所农村校,就这样走出了一条特色冠军路。

来源:厦门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76 字。

转载请注明: 这所农村学校 跑出冠军之路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