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更“独立”?3个方法,让孩子遇事有主见,做事不拖拉
文 | 小微谈育儿(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陪伴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多少会有些心塞,因为平常的时候面对孩子一些不好的习惯,我们暂且可以忽略,正所谓“眼不见为净”,可是当我们每一天都与孩子的陋习相处时,就会变得没有耐心。
所以,这段时间不少家长吐槽,孩子在家里学习拖拖拉拉,做事需要别人催促的习惯简直太头疼,怎样才可以让孩子独立而有主见呢?
朋友小张最近总是在社交平台上发牢骚,一会儿又是上课迟到了,一会儿又是吃饭的时候看电视。总之,他基本上每一天都在纠结孩子东西乱丢、做作业不准时、上学不自觉的毛病,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孩子有多么的叛逆不听话。
实际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拖延症等,想让孩子做事不拖拉,果断一些,并没有那么容易。对此,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少不了,对于孩子的主见,家长应该从这些方面着手改变。
一、为什么很多孩子缺乏“独立性”
1、没有“动手”的机会
孩子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上学书包里放什么都是爸爸妈妈整理好的,这样的生活,孩子怎么可能有“独立”的能力?
孩子缺乏某些方面的素质,大部分原因都是出在家庭的生活和环境,而孩子没有动手的机会,事事被父母安排,缺乏对生活的实践,就是原因之一。
2、家长过于宠爱
“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句话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当前社会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态度。
因为有的家庭可能是两代人甚至是三代人照顾一个小孩儿,所以在这种状况下,孩子很容易被宠坏,家长的关心也会多一些。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们,自然会因为被照顾的太周全,而变得缺乏独立的能力,没有主见。
孩子缺乏独立性受各方各面的影响,但是最终的原因,都应该归结于其家庭的影响,对此,家长们需要重视。
二、“独立”让孩子有主见、不拖拉
为什么总是要求孩子要独立,要有自己的思想呢?这是因为独立代表了一个人的素养,孩子早晚有一天要脱离家庭的生活,进入社会,他的能力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未来的发展,与人相处而方式。
学习中,没有独立能力,孩子就像是做题的机器,只知道跟随别人的安排,毫无主动学习的可能性。
好的独立能力,可以帮助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集中注意力,不再东张西望,有自己的安排;上学起床的时候不再拖拖拉拉,逐渐重视“时间概念”。所以,你还觉得独立的能力与孩子的学习无关吗?
三、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能力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独立能力培养的基础,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在家庭的课堂中,孩子可以掌握外界社会需要的很多能力,例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书桌等。
生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人独立的重点,照顾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孩子独立开始。
因而,家长们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进而提高其独立性。
2、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除了家庭的独立培养,学习也是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重点。比如自己收拾书包,在上课结束后,自己整理作业,而不是上了一天的课回到家后还要问爸爸妈妈,自己一天的作业是什么。学习过程更是成长过程,父母应该做引路人而不是替代孩子做决定、做安排等。
所以,想让孩子变得独立而有主见,父母应当注重其学习习惯的培养,诸如学习的计划、学习目标的树立等,都需要孩子自己的参与。
3、引导孩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独立解决问题也是一个人“独立性”培养的关键,因为当问题出现时,孩子能否自主解决,自行面对,还是害怕不已,向父母求救,二者产生的结果会截然不同。
面对选择时果断,不依赖,不推卸,主动承担,这有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效能的认知,进而提高“独立性”。
想让孩子更“独立”,生活和学习两个方面都应该被看到,家长的引导可以从身边出发,从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开始。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小微谈育儿,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