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当一个王朝尘埃落定的时候,也是这个新君大开杀戒之时。局外人往往觉得这样的帝王无情无义,但是设身处地思考后,不免会觉得这是无奈之举。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虽然无义,但还是充满了人情,即便当初那些打天下的兄弟没有造反之心,但很多事情,已经身为人主的皇帝却无法回避。朝廷毕竟不是梁山泊的聚义分赃厅,这里是延续了几千年的礼法,什么时候该跪,什么时候该杀,这些都清清楚楚。
朱元璋早年的反元事业,是跟元末红巾军起义在一起的,是属于以小明王韩林儿为首领的反元义军的一部分。他是小明王政权之下的将领和地方军政首长,他的那帮所谓的功臣,也是小明王政权之下的将领和地方军政长官,只是级别比他低一点而已,跟他不是“君臣关系”,而是“同事关系”。
朱元璋何尝想这样,谁不想给自己多几个心腹朋友,但他却做不到。京城不是濠州,禁军也不是红巾军,当初的老友成了镇守一方的将军,自己成为最后的赢家。当初自己作为一方诸侯,兄弟们还都是自己手下的骁将,如果哪一天,某一位兄弟也效法自己,那么这朱家的天下,便岌岌可危了。
洪武十年之前,朱元璋前后一共杀害了两名功臣,如果把死因不明的刘伯温算上,则有三个。他们是:淮安侯华云龙、德庆侯廖永忠。他们两个人的罪名都是违制。
到了洪武十三年,历史上著名的胡蓝大狱才拉开序幕。不熟悉的读者可以自行百度,具体的案件内容在此便不赘述了,只是再提一句,此案历史14年之久,前后牵连着达到45000人,其中便有颍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宋国公冯胜这些开国大臣。
现在无从知晓朱元璋当时的想法,但透过一些历史的蛛丝马迹,他的皇位第一人选还是朱标,当然,也只能是朱标。朱标自幼师从名师宋濂,鲜有机会与父亲征战前线,因而,其能否服众便是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法当然是有,最直接的便是用刀剑封口。
换位思考一下,当了皇帝的朱元璋的处境隐隐约约就是当年的小明王,而他自己手下那帮手握兵权,又能打仗的功臣们有一天又何尝不可以效仿当年的自己呢!朱元璋做上皇帝,那帮功臣是看得很清楚的,就是造了“小明王政权”的反,可以说大明的开国,就是一场“谋反”,大明的太祖就是一个成功的谋反者,这样的榜样效应,功臣们不心痒才怪呢!所以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要大杀功臣,而功臣们也都大多骄横不法,说他们谋反,大多数人也不完全是冤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