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不仅仅是为孩子谋划一个光明灿烂的未来那么简单,而且要把自己的言传身教,一点一滴地体现在平时和孩子相处的教育细节中。
如果孩子有以下这3个习惯,那就要对大家说声“恭喜”了!这说明,你们把孩子教育得特别好,坚持下去,孩子将来一定有大出息!
1、爱读书、爱思考
读书,不仅仅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那么简单,它带给孩子的,是一种旷日持久的能力:敢于探索、积极思考,毅力恒久,不人云亦云,能够汲取养分,滋养自己,抓取自己想要的人生。
让阅读成为家庭里比看电视、玩手机和其它活动更优先的事,要象定期去商店那样定期去图书馆。与其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不如一家人聚在一起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长的故事可以每天晚饭前读一个章节,象看连续剧一样成为吸引全家的活动。
父母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给孩子读了什么书,而是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孩子读书的时候,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舒服的怀抱和鼓励的眼神,提供有趣的书籍,尽可能地创造愉悦的氛围,让阅读和爱联系在一起,要让孩子感到,读书是一种乐趣,是一件值得终生去做的事情。
2、学会节制与延迟满足
有时,孩子会跟父母索要一些东西,这时父母通常都想着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越快越好,以便通过满足孩子的愿望来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此时,我们应该关注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节制力。如果一味地满足孩子的欲求,那么下次孩子的要求会变得更多,孩子小时的要求,诸如糖果、冰激凌等还可以满足,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要求会越来越多……
所以在,最好的方法就是延迟满足欲求。比如,孩子想看动画片,我们通常不假思索地直接让孩子看动画片。但是稍微想一想,其实满可以通过延迟满足欲求来培养孩子的节制力。让我们学会思考如何延迟孩子的欲求,让孩子既能培养节制力,又能获得知识和人生智慧。
3、学会适度分享
分享是一种传统美德,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乐于分享,但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一味付出、不懂得保护自己的利益,最后结果也不如意,这是因为从小时候起,他们的父母只是强调要分享,却没有帮他们养成正确的分享概念。
乐于分享和被分享,是达成争与让平衡的第一步。分享应该是快乐的,被分享应该是心甘情愿的。
当一个孩子既重视自己的内心需求,又顾及他人的需求,这样的孩子能懂得在人际中“拿捏”,就像分苹果一样,这些孩子不会把唯一的苹果送给别人后,自己暗自忧伤;而是懂得与别人分享快乐,他们享受着与别人闻着果香、聆听啃咬苹果的咔擦声的快乐,他们也最终能获得美好的友谊。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带给孩子对世界认知启蒙的一定是父母。父母在孩子的成长和陪伴中担任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帮助孩子养成感恩,换位思考以及注重细节等良好习惯,是父母发自内心对孩子的关怀。好习惯一定不会浪费,到他日有需,定会给你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