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前为啥主动查资料

“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8月初,在中部战区空军某雷达旅的一处雷达站阵地上,备战打仗教育“微课堂”火热进行,讨论声此起彼伏,官兵在思想交流中廓清思想迷雾。

该旅党委一班人认识到,部队处在备战打仗第一线,只有每名官兵树牢打仗思想、强化战斗精神、砥砺血性胆气,才能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为此,他们设计战争观教育、使命感教育等专题教育,精准立起教育靶标,紧密结合任务实际,在阵地上开设官兵人人参与的备战打仗教育“微课堂”,工程式推进、点穴式引导,引领部队加快提升随时准备打仗的意识、能力和状态。

“‘微课堂’,是我们高效开展备战打仗专项教育的助推器。它的基础在课外,关键在课堂,核心是效果,特点是短、平、快、实。”教导员朱启明介绍说。

每次授课前,授课人将主题分解成若干部分,每部分有针对性地列出几个问题,一个问题交给一个小组,并提供参考资料,小组官兵进行课外自主学习研究,同时授课人就当次教育进行全流程全要素准备。授课时,授课人串讲要点、引导讨论、适时点评,官兵围绕问题逐一辨析、各抒己见,大家在思想交锋中明辨是非。

依托“微课堂”开展备战打仗专项教育,会不会是“小马拉大车”?面对笔者的疑虑,朱启明解释道,他们从三个方面入手,抓课外深度学习夯实基础,抓教学设计确保授课紧凑有趣,抓课堂施教引导思想交锋。

“以前,几乎从没有预先学习。如今,都是主动查阅资料。”中士胡瑞说,“课前学习有广度、有深度,课堂互动加速吸收内化,课后交流复习巩固。这样下来,我们基本能牢固掌握主要内容。”对此,正在该站听课的旅宣传科科长张纪亮颇有感触:“一堂微课不超过半个小时,教育内容全是干货,全程互动交流,官兵全身心投入,认知和思想显著转变,可以说找到了淬炼打仗意识的好方法。”

认知和思想的变化,带来行动的转变。该旅之前在调研中发现,雷达兵身处无形电磁战场,久坐方寸荧屏之前,缺乏一线硝烟味熏陶,当“和平兵”、值“和平班”的思想容易冒头。针对这些问题,他们在“微课堂”内容的设计上把有效破除“值班心态”“二线心态”作为重点,引导官兵自觉与备战打仗要求对标,主动查找不足并制订整改措施,进一步固牢“岗位就是战位、值班就是打仗”意识。“现在,凡是遇到任务,大家都争着抢着申请上机值班。我刚结束跟班学习考核,终于可以正式值班了,我要向‘一号班’发起冲击,成为备战打仗‘先锋兵’。”下士张凯育坚定地说。

聚力备战打仗,“微课堂”发挥大作用,思想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前不久,该旅参加上级组织的重大演训,及时发现重要目标,出色完成任务。上士龙云飞说:“‘微课堂’让我们充分参与,每一堂课后都是满满的获得感,只要转过思想上的弯,练兵备战能力提升就能驶上高速路!”

编后

进入新时代,部队内外环境、兵员成分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把“有意义”的东西讲得“有意思”、把“我想讲的”变为“你想听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现在的青年官兵多是“网络一代”,不打开网络这扇门,教育很难富有实效。在“流量主导”“内容为王”“用户至上”的信息网络时代,官兵爱听才能走心入脑。

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开展好,还要看官兵的参与程度。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官兵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能够抓住官兵变化的活心理,变“一言堂”为“众人讲”、变“叫过来”为“走过去”、变“训诫式”为“探讨式”,在双向互动、同频共振中拉近距离、提升质效,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焕发生机活力。今天《军媒视窗》专栏推出的两篇“微课堂”稿件,正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拓展多样化教育手段的有益尝试。

来源:解放军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38 字。

转载请注明: 微课堂前为啥主动查资料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