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但我们发现很多家长根本找不到合适的资料来系统学习如何报考,一知半解地了解很可能造成知识体系偏差导致失误。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不定期对报考基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¹,希望在高考前为各位家长扫清障碍。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报考基础知识为平行志愿的填报策略。
1.政策性落榜
高校招生实行按比例投档的办法,投档比例暗藏风险,必然造成政策性落榜。
例如,辽宁省批次省控线是按1:1.2比例划出,各个招生院校在录取中实行1:1.05-1:1.2投档比例, 这意味着上线考生存在5%~20%的虚额,这种录取政策就意味着考生达线未必被录取。在省控线20分以内的考生在报考时就需要格外谨慎了。
预防对策:一定要服从专业调剂;压线考生优先选择往年首轮投档不满额的那些院校和专业;所报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数余量;不能迷信录取最低分,该线年年有浮动,过线取决于当年报考该校该专业的学生的总体情况。
说明:上述对策以不被退档为主要目的,接受上冲批次滑档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2.院校排序随意,形成“无效志愿”
平行志愿的特点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性投档”,在录取时一定是按照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投档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将分数低的院校志愿放在最前面,后续的志愿就会成为无效志愿。
预防对策:在填报院校志愿时,尽量按照分数从高到底的顺序排列,并拉开一定的分数梯度。
3.专业排序随意
有些院校规定了专业级差,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时,要减掉一定分差后才能与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这种录取原则对分数不具优势的考生本身就是一种不利。
除了专业极差还有分数优先和专业优先两种录取原则。专业优先录取规则是先按照专业志愿顺序,再按分数高低进行专业录取。因此,可能会出现高分考生未被录取,而低分考生被录取的情况。分数优先录取规则即高分考生先选专业先录取,低分考生后选专业后录取。
预防对策:在确定目标院校之后,必须查看该院校的录取原则,从小了说这决定了你是否能被目标专业录取,从大了说它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退档。当分数不具有优势时一定要慎重选择有专业极差的院校。在专业优先的录取规则下,做专业排序时,考生填报志愿须稳妥为上,尽量选择较有把握的专业。
4.对院校的《招生简章》了解不够细
①有些院校对加分政策,只在投档时承认,录取专业时以实考分为准;
②有些专业对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有要求外,还规定了男女生录取的比例等。
这些问题不注意就会造成录取障碍,甚至形成“死档”。
身体条件或单科分数这种硬性要求不符合所报院校或所选专业的标准,必遭遇退档,毫无商量的余地。这种要求与“院校志愿上冲过高”造成的风险不同,上冲无非是不被提档,后续志愿填报合理基本上影响不大,但本条所属风险属于提档后退档,意味着直接被踢出本批次,无论你总分多高都只能等下一批次录取了。
随着国家推出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来会有更多专业在招生时,对专业的相关科目有特殊要求。
预防对策:研究院校信息,特别是招生章程、近几年招生录取分数情况;严格对照《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相关条款,如身高、听力、色弱、色盲、肢体、口吃、性别,男女录取比例等,避免误闯“红灯”;参考各校专业录取的平均分、位次,量力而行,为填报志愿留有余地;选择专业面要宽,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5.迷信院校往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当下,我们发现很多考生和家长依然会用自己的分数直接跟往年分数对比选择院校,但是这里严正强调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因为每年的分数的价值并不能直接对等,简单地说,今年的500分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去年的500分。
另外,在使用往年分数时,只看最低分也是不稳妥的。最低录取分只代表往年录取最后一名的考生分数,有时同一所院校的最低专业与最高专业间的分数相差极大,因此这其中存在着极大的特殊性。
预防对策:考生在报考时,应通过一分一段表将分数折算成对应年份的分数,再进行对照参考。在对照往年分数时,除了参考最低录取分数线以外,还要关注平均分,不可完全迷信最低分。
6.过分迷信院校“大小年”
招生“大小年”就是某个学校报考人数很不稳定,起伏较大,导致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形成“大小年”原因主要是考生迷信上一年各高校录取分数线所造成的。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但并不绝对。导致“大小年”现象的因素有:受前一年该校录取分数线的影响;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投放量;宣传力度的差异等。
预防对策:参考该校连续三年录取比例的变化趋势,录取分数高说明是“大年”,录取分数低说明是“小年”。要全面分析“大小年”现象背后的“人为因素”这一社会动力,然后加以灵活运用。对上一年新开设的专业,如果录取比率小于1,来年报考人数可能大幅度提高。当年新开设的专业,可能因报考人数不多而遇到“小年”。大小年只能用来参考捡漏,并不能完全押宝在其上。
7.过高估计自身实力
绝对不可高估计自身实力--因为学校必然会像网上购物一样,优先选择物美价廉的好东西,自己是什么实力,自己说了不算,学校说了才真正算。不可一股脑填报“三热”,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在填报时,过度重视对热门地区的重点院校与热门专业的选择,而忽视或放弃对一般院校的填报,造成重点院校一旦失利,全盘皆输。
预防对策:注重对一般院校和相近专业的填报,选好保底院校。要相信,盲目自负必然支付额外成本。
8.忽视下一批次院校的填报
压线考生,甚至线上二三十分的考生一定不要只盯准本批次志愿,必要时尽量认真对待下一批次的选择。毕竟,在填报的过程中我们谁也没法保证今年的录取结果如何,要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试想,当我们填报了后面的批次时,在录取后可以考虑去或者不去,但如果没有填报,一旦上一批次滑档将无路可退。
预防对策:重视并尽量填报好下一批次院校,如此可以为考生增加选择的机会。
9.过分重视专业,不服从调剂
不服从调剂,看起来简单,却等同于学生自动放弃了选择该大学其他学院的机会,而“不服从调剂”是高考录取当中退档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时候,明确专业是好的,为了长远的职业规划,当然该重视专业,但这要分情况。我们知道,平行志愿是只提一次档,而当安排专业时就意味着已经被院校提档了,一旦因为不服从调剂被退档就说明将失去本批次的录取机会了,风险极大。
预防对策:为了避免在扎堆报考中沦为炮灰,专业志愿一定要“服从调剂。我们一直都在奉劝各位考生和家长,服从调剂十分重要,尤其是上冲的院校。它是最后一道防线,如果真的需要看到“服从调剂”的选项,说明你已经危险了,如果还是执意要选择不服从,就需要自己承担后续惨痛的代价。
必须注意,不填写“是否同意调剂”一栏,将被视为“不同意”处理。如对专业没有什么偏执的要求,一定要填上“同意调剂”。
v说明:上述对策以不被退档为主要目的,接受本批次滑档重心放在下一批次者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10.志愿间没拉开梯度
考生定位不准,所报院校总体“扁平”,是志愿填报当中最致命的错误。
预防对策:平行志愿所报的多所院校,切忌“扁平”,每批次志愿顺序所填报的几所学校,在选择时,务必要拉开院校之间的志愿梯度。在梯度设计时应根据本省份志愿的数量、考生实际情况以冲、稳、保的形式设置。以6个志愿为例,冲稳保的数量可以分别为222、132、231、321等,上冲越多风险越大。
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兜底院校降低30分左右选择较为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