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孩子养成爱读书,爱劳动的好孩子
一些父母对孩子读书寄予过高的期望,期望孩子通过阅读能迅速提高思想 觉悟、提高学习成绩、提高修养等。所以,父母在读书的问题上特别容易与孩 子发生冲突。比如,孩子总喜欢看轻松的卡通读物,而父母则希望他们着有教育意义的书。谈到读书,父母大多谈的是“教育功能”,谈的是“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但如果我们能冷静地面对现实,就会发现,“一本好书能改变人 的一生”是一个神话。可以想想,是哪一本书使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现在又 有哪本书能改变你孩子的一生呢?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信息开放时代,他们面临着比我们当年多得多的媒介选择。除了书,他们可以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听录音带,甚至可以进人计算机网络。
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低对读书的期望值。读书是孩子的一 种娱乐,或者说,读书首先具有娱乐功能。娱乐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没有娱乐 活动,孩子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大多数情况下,书籍是孩子们的娱乐工具之一,孩子不会为了学习而去看书。父母如果硬将其发展为一种单纯的教育工具,那么孩子对它的态度就 会像对待课本一样了。
书籍中的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儿童成长需要体验艺术所以,当孩子阅 读文学作品时,父母应注重的是艺术方面的教育。即在满足娱乐需要的过程中, 无意中学到一些东西,即传统的寓教于乐。虽然无意中学到的东西对孩子很重 要,但并不会因为重要就改变了阅读的性质。至此,我们可以明确,儿童阅读的意义是娱乐,是体验艺术,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伴随性质的学习,即接受思想、知识方面的教育。
通过阅读可令人快乐、获得知识与讯息,也可启发想象力及创造力,培养 对图文的审美观。更能借此探索自我、了解外在世界,进而建立对各种事物的 积极态度。对幼儿而言,阅读不但促进其语言发展,更是一种学习的媒介,能 学习到自己穿衣服、吃饭等生活自理能力,或学习关怀周围的人和事、扩展生活经验。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可促进幼儿与照顾者间亲密的互动,孩子可以从中得到快乐及满足,能感受到爱及温暖,有时更甚于对书本身的兴趣。
劳动锻炼能够培养孩子健康的个性。我们现在还是一个按劳取酬的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如果孩子养成 了懒散的性格,父母们怎么能指望孩子在将来的工作中作出成绩呢?劳动是成功的本源,因为美好的东西如果轻易得到,孩子就会毫不在意, 只有让他们亲自付出相应的劳动,才能懂得珍惜、爱护这些美好的东西。而那些优秀人物,那些伟人,无一不是在苦难中,在贫困的推动下,勤奋劳作,最终脱颖而出的。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往往就像温室里的花草一样,很少经历风吹雨打,他们不懂世上还有“艰辛”二字。他们不懂得体贴农民,不知道爱惜粮食和敬重土地,他们已经丧失了把劳动作为美德的最朴素的理解。而让他们获得这种理解,体会这种艰难,培养起对劳动的兴趣,就只有让他们亲自去体验。
现在,许多家庭物质条件好了,又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一门心思地想让孩子尽量少吃点苦。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口袋里零花钱 不断。特别是城市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几乎与劳累无缘。这样做的结果,一是使孩子不知一饭一粥来之不易,二是使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将来更难以自立于社会。因此为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让他们经受一些劳累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鲁珀特默多克是世界传媒业的龙头老大,他从澳大利亚一份地方报纸起 家,奇迹般地建立了一个国际传媒帝国,而这个奇迹之所以能够出现,靠的就是他的苦干精神,而他的苦干精神,得益于儿童时期母亲对他的劳动教育。
在谈到母亲对他的影响时,默多克说:“我想是她的严格要求使我懂得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财富要靠自己去创造的道理。”他的母亲伊丽莎白是个极有主见的女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她有自己的办 法。她对默多克很严厉,很少迁就儿子,经常让他整修花园,打扫房间,洗衣服。为了培养默多克的价值观,让他理解报酬必须靠劳动去获取,她让默多克选择劳动的种类、方式,然后计件或计时从她这儿领取相应的报酬。
伊丽莎白后来回忆说:“在那些日子里,儿子可能认为一个旧式的、残 酷的亲,但我必须让他明白,没有什么东西是凭空而来的,等他长大以后就 能真正体会那样做的好处。”作为父母,不要对孩子过分溺爱,应该磨炼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 热爱劳动,由此热爱生活。有时,也可以用“按劳取酬”的方式刺激他们,让 他们用自己的劳动赚零花钱,使他们逐渐懂得劳动的价值,并慢慢学会计划花 钱,这些都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和生活态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害怕你的孩子身上出汗,手上长趼。 只有能使人劳累、流汗、长趼子的劳动才能培养出细腻、敏感、坚强、有温情 的心灵。这种紧张的劳动培养人的高尚品格,因为它充满了高尚的动机。”
而生活中,一些父母却认为:“用劳动锻炼孩子没什么用,有那个时间还不 如让孩子多看会儿书呢! ”因此家长们有必要看看下面这个调查结果:美国哈佛 大学的威特伦教授花费了 40年时间,追踪观察了 256名儿童,结论是:从小受 过劳动磨炼的孩子成年后,能与各种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比不爱劳动的收入多5倍,失业少16倍,健康状况也好得多,生活过得美满充实。这是因为孩子在劳动中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毅力,还有自力更生的性格,而这些,正是孩子到社会上打拼时最重要的武器。
因此,父母们应积极鼓励孩子参加劳动锻炼,这样孩子才能长大成才。首先,父母要多鼓励孩子自己做事。从孩子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时起,父母就应 该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绝不要包办代替。孩子稍大一些的时 候(7岁左右),父母就要让孩子帮着干些家务事。等到孩子8岁以后,父母就可以给孩子分配一些任务,如扫地、擦桌椅等等。这样做,不但能锻炼孩子的 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毅力。其次,生活中,一些父母也知道孩子太娇了没好处,要让孩子从小就能吃苦,适当干些活。
可真用劳动去磨炼孩,他们又牵肠挂肚地担心起来。看到孩子细嫩的小手磨出了趼子,他们就开始心疼;看到孩子干活累得喘气,他们就更难过。于是孩子刚干了一会儿, 父母就让孩子停手:“我来干吧!”这样,劳动磨炼成了走过场。父母应该明白, 适当让孩子参加劳动是为孩子好,孩子现在吃些苦,受点累,将来就能生活得更好,因此爱孩子就要放手让孩子在劳动中磨炼自己。让孩子干点活,吃点苦是为了培养他们自强与坚毅的性格。因此,在孩子劳动时,父母应当用鼓励来代替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