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70年前,美国在小孩群体里执行一个“血型标记”的特别行动?

为何70年前,美国在小孩群体里执行一个“血型标记”的特别行动?

文身,人类历史文化中延续了二千多年的一种特殊形态。在现实生活中文身给人印象多半是不好的,不过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日渐开放,民众大量接受欧美、日本等国的文化传播,已经在某种意识上接受了文身的存在。

文身的含义有很多,有情侣夫妻之间爱意的证明,有部落的族文化含义,也有为了彰显个性化而在身体上纹上各种不同图案的文身。

为何70年前,美国在小孩群体里执行一个“血型标记”的特别行动?

不过在1950年代冷战时期的美国,由于当时局势的紧张,因此除了士兵会佩戴所谓的“狗牌”,很多地区的学童也会被迫佩戴狗牌,以防在各种突然的袭击下即使失去了生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狗牌”辨认身份。

后来,一种更为奇特的措施开始在平民,小孩,甚至是刚出生的婴儿身上实行的行动,“Tat行动-类型”。通俗理解,就是“血型标签”或“血型标记”。

为何70年前,美国在小孩群体里执行一个“血型标记”的特别行动?

(冷战时期美国儿童的“狗牌”)

为了应对战争的特殊时期,美国国内收集的大部分血液都被运往国外,分配给前线的士兵以降低死亡率。这样的结果是导致国内血液需求的短缺。

此外,在当时执掌者的整体观念里,由于冷战的影响,当局认为即使存在于国内的血库也有可能被攻击破坏,甚至是被辐射影响。

为何70年前,美国在小孩群体里执行一个“血型标记”的特别行动?

(小学生模拟被袭击时候的保护)

因此美国当局在各地构思展开措施,以确定尽可能多的美国人能够标记所谓的“血型标签”,在遭遇攻击下也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

为何70年前,美国在小孩群体里执行一个“血型标记”的特别行动?

(冷战时期美国某学校的学童)

但这背后还隐含一个令人非常不安的目的:让进行标记的人随时成为供给者,提供血液以挽救另外一个生命垂危的人,即创建所谓的“移动血库”。

为何70年前,美国在小孩群体里执行一个“血型标记”的特别行动?

(血型O-文身)

这个构思的出现,在美国最初是由当时的安德鲁·C·艾维博士领导的芝加哥医学民防委员会在1950年批准的一项大规模文身计划。为了消除恐惧,委员会旨在将血型标记描述为类似于疫苗的接种而在平民之中执行。

不过这种“血型标签”标记,却是沿于二战时期德军士兵之间流通的一种所谓“SS血型文身”。

为何70年前,美国在小孩群体里执行一个“血型标记”的特别行动?

在纽伦堡战争罪行法庭担任美国医学协会顾问的安德鲁博士观察到当时德国士兵的手臂或者是胸膛等某些部位都印有文身。

为何70年前,美国在小孩群体里执行一个“血型标记”的特别行动?

(德国士兵身上的O型文身)

检查之后发现这些文身都与各自的血型有关,从这些身体标记中获得灵感,安德鲁博士回到美国的芝加哥之后就开始推行这个计划。

为何70年前,美国在小孩群体里执行一个“血型标记”的特别行动?

(德国士兵身上的AB型文身)

虽然安德鲁博士一开始游说芝加哥的医学会,卫生委员会,在一部分居民的支持下核准了这个计划,但是该计划最终没有在芝加哥实行,反而在印第安纳州附近的莱克县执行,该县的医学会对这个想法相当满意,因此决定在自己的县里执行。

在1951年春季,莱克县有多达5000名居民同意了在自己的身体上纹上“血型文身”,到12月份的时候已经超过15,000名居民执行了这个标记。

同时由于该计划在莱克县受到广泛好评,县医学会迅速将计划转向儿童这个角色,“血型文身”渗透进了莱克县的多家小学。

为何70年前,美国在小孩群体里执行一个“血型标记”的特别行动?

(某所小学里的学生在排队进行标记)

孩子们一个个陆续的走进等候室,不久室内传出刺针的嗡嗡声,随后传出孩子的哭泣声或者是尖叫声,不断重复的这种情况,让在室外的孩子越来越忧虑地等待着。

为何70年前,美国在小孩群体里执行一个“血型标记”的特别行动?

莱克县一共挑选了5所小学执行这个计划,在短短的时间内将得到父母同意的孩子们身上进行了血型标记。同时在小学生身上取得的成果,开始延伸到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

为何70年前,美国在小孩群体里执行一个“血型标记”的特别行动?

(带着孩子等待文身的家长们)

同时由于当时莱克县的媒体和杂志进行这一项计划的报道,因而以莱克县这个试点为中心往不同的地区铺开,范围覆盖到犹他州等地。

为何70年前,美国在小孩群体里执行一个“血型标记”的特别行动?

(当时对血型标记的报道)

当然,文身所在位置也是当时很多报刊集中报道的焦点。因为推行这个所谓的“血型标记”计划,旨在将人们进行有效的血型标记,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快速的配对,建造确切有效的“移动血库”。

因此确保在遭到袭击等突发情况下仍然可以有效辨认个体的血型是最为重要的,不然之前所做的一切将会白费。

为此,血型标记的位置大多在胸膛的侧面,或是臀部等而不是在手臂和双脚上,以避免因爆炸等导致肢体断裂而不能有效分辨。

为何70年前,美国在小孩群体里执行一个“血型标记”的特别行动?

不过,虽然文身的程序本身是短暂的,但文身却是永久性的。这些痕迹,伴随着个体的成长虽然变得模糊,但依然有迹可循。

为何70年前,美国在小孩群体里执行一个“血型标记”的特别行动?

在2019年的时候,一个拍摄组就找到了当时在印第安纳州莱克县里成长的两位女士,卡罗琳和安妮拉。她们都在当时读小学的时候,在父母的同意下接受了“血型标签”的标记。

为何70年前,美国在小孩群体里执行一个“血型标记”的特别行动?

(左:卡罗琳,右:安妮拉)

在征得同意后,安妮拉将自己当时的文身展露给在场的工作人员查看,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文身已经模糊,但这个文身是安妮拉这一辈子唯一的一个文身。

为何70年前,美国在小孩群体里执行一个“血型标记”的特别行动?

那一天的经历,两人即使现在已经是高龄的老人,满头白发,但依然记忆犹新。正如安妮拉面对镜头所言:“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孩子们在学校里尖叫,这真的吓到我了,我想,该轮到我了,我哭了,一次又一次。做标记的时候我感到一阵刺痛,然后又再哭了。”

为何70年前,美国在小孩群体里执行一个“血型标记”的特别行动?

(两人谈起当时的经历)

1953年,随着战争的结束,对血液的需求也开始趋于下降。加上愈发标准的医学要求在进行输血之前进行交叉匹配,这使得的整个所谓的“血型标签”计划最终无效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但当初那些在身上标记了“血型标签”的人,那个小小痕迹,都在静静的述说着,当初那段听上去颇有点“疯狂”的历史。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058 字。

转载请注明: 为何70年前,美国在小孩群体里执行一个“血型标记”的特别行动?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