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与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一个出来得早,一个出来的晚,但是两人在战国时期却谱写了一场心照不宣的双簧戏,将战国诸侯戏弄,搅动战国格局。两人同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一个连横一个合纵,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历史上并没有两人对于战国格局的对话与计谋的交流,然而从种种迹象可以看出,两人都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而苏秦却是先给张仪挖了一个道。
苏秦
两人的命运其实都与秦国有关联,苏秦先到秦国面试,失败了,秦惠文王没有采纳苏秦的建议,而苏秦也因为这次失败的面试用尽了盘缠,灰溜溜的回家去了。然而更揪心的是,家里等待他的是亲戚的冷嘲热讽,以及各种不待见。苏秦一狠心,头悬梁、锥刺股,读完《阴符经》然后继续游说列国,进行合纵大计。
秦惠文王
相对于苏秦,张仪也是受尽了磨难,不仅有别人的还有苏秦的。张仪在楚国受到的磨难最深,楚令尹昭阳因为一双玉璧将张仪差点打死,好在张仪命大,活了过来,而张仪在投奔苏秦的时候,苏秦已经在赵国打下了基础,算是过上了好日子,然而这一切都是苏秦的算计。苏秦为了自己的合纵大业,需要联合几国才能完成,当苏秦在赵国的时候,为了说服赵王加入合纵,必须要稳住秦国暂时不攻打赵国,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去稳住秦国,而这个人苏秦选择了张仪。
张仪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原?”——《史记·张仪列传》
从这里可以看出,苏秦在遣人给张仪带话的时候就想到了计谋,在张仪落寞的时候让其投奔苏秦,算是给张仪指路,这样苏秦的后招才能得到实施。张仪一想,朝中有人好办事,就去了,而苏秦在之后故意怠慢张仪,并用言语激之。张仪本来觉得在自己的故人那里能够得到好的施展机会,却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局,心里难受就离开了赵国,后来一想到对付赵国,其他诸侯国都不行,只有秦国能够实现张仪的愿望,于是张仪就来到了秦国。而苏秦却在这一路上资助张仪,帮助张仪到秦国求得官职。
之后张仪在得到秦国客卿官职的时候,才明白过来苏秦的用意,明白苏秦相邀到激怒再到资助的整个过程,而张仪也在之后的时间里,没有主张攻赵,达到了苏秦的愿望,两人在赵国时期上演了一场独特的双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