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甄嬛传》里,我比较喜欢敬妃。
她算不上多聪明,虽然贵为妃位,之前被华妃压制,后来又被皇后压制,一直没有话语权。
但是跟她打交道会比较舒服,因为她没有害人之心,有的都是热心肠。
刚开始眉庄和她同住在一个宫里,眉庄“假孕”被禁足,是她陪眉庄解闷,并且处处帮眉庄打点。
甄嬛假扮宫女去看眉庄时,也是敬妃帮忙打掩护。
她这么帮甄嬛和眉庄,一是因为恨华妃,华妃这个人太跋扈,几乎人人痛恨。二也是因为,她不是落井下石的人,她心里有善意,不管对谁,都愿意先善心以对。
甄嬛正是看中了这一点,生下胧月到甘露寺修行时,把胧月托付给了敬妃,说只有敬妃抚养她才放心。
她没有选择最好的姐妹眉庄,而是选择敬妃。不是因为和敬妃感情更深,而是因为敬妃地位更尊贵,更有能力保护胧月。
当然,也充分说明甄嬛信任敬妃的人品,知道她一定会善待胧月。
敬妃果然没有让甄嬛失望,她对胧月视如己出,胧月生病,她不眠不休地照顾,还经常找机会在皇上面前提起甄嬛,想帮甄嬛回宫。
哪怕是有利益纠葛,能做到这个样子,真的已经非常好了,毕竟她和甄嬛不是从小一起玩大的姐妹,只是在后宫临时组团而已。
甄嬛回宫后,敬妃开心又不开心。因为,亲娘回来了,孩子也要还回去了。第一次带胧月去见甄嬛时,她一直在哭,应该当时心里想的就是把胧月还给甄嬛。
可是胧月只认她这个养母,反而不认甄嬛这个生母。胧月每哭一次,敬妃就揪心一次。
眉庄打圆场,让甄嬛不要着急,毕竟母女那么多年没见,要慢慢培养感情。所以甄嬛让敬妃继续带着胧月。
那一刻敬妃简直欣喜若狂,带着胧月立即出了永寿宫,恨不得飞奔回去。她是真的在乎胧月。
也是因为这份在乎,想把孩子长久留在身边,所以她开始害甄嬛。如果甄嬛落难,她就可以继续抚养胧月了。
2
为了帮甄嬛回宫,瑾汐和苏培盛结了对食,她做的香囊,苏培盛随身带着。偏偏给甄嬛请安时,香囊掉了出来。
当时除了甄嬛,还有眉庄和敬妃在场。敬妃还特意拿过那个香囊看过,并且猜出是瑾汐亲手做的。
很快,皇后就发落了苏培盛和瑾汐,并想借机扳倒甄嬛。甄嬛想尽办法,又加上皇上舍不得苏培盛,才把两个人给救了下来。
是谁通的风报的信,自然一目了然。
甄嬛找敬妃谈话时,敬妃倒也光明磊落,说是自己做的,要怎么惩罚,她都愿意接受。
弹幕里很多人骂敬妃,说她太贪心了,孩子本来就是甄嬛的,人家让你养几年,怎么还想着把孩子据为己有呢?孩子肯定要跟着人家亲娘啊。
站在这个角度看敬妃,会觉得她太坏太贪心,也会觉得她拎不清,为了抢别人的孩子,害孩子的生母,真是天理不容。
可是站在敬妃的角度想一下这件事:你落难的时候把孩子托付给我,我帮你把孩子保住了,并且养大了,现在你回来,说接走就接走,我这几年的付出算什么?
而且,人只愿意得到,不愿意失去。
哪怕胧月本来就是甄嬛的,但是敬妃得到过,现在让她失去,她完全没有办法接受。如果她从来不曾得到过,其实也不会有太多想法。
就像领导给你升了职,然后因为某种原因又撤职,让你重回原来的岗位,你会安然接受吗?
不会的,大多数人宁愿选择辞职,也不愿意回到原来的岗位。因为心理落差太大,过不了心理那一关。
为什么宜修会杀纯元?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先嫁给了皇上,那时皇上还是王爷。刚开始,宜修是侧福晋,生下大阿哥后,皇上承诺让她做福晋。
在宜修看来,哪怕还没有做福晋,但这个位置已经是她的了,因为皇上已经说了呀。
可是,皇上爱上了她的姐姐纯元,并很快迎娶纯元做嫡福晋。
如果皇上没有承诺过要让宜修做福晋,其实她不会那么恨纯元。因为她本来就是侧福晋,不管谁做福晋都一样,宁愿自己姐姐做呢,这样自己日子也好过一点。
可现在不一样了,皇上说了那句话,不管谁来做福晋,都是抢了她的位置,她都有理由恨。
更何况,这个人是姐姐,姐姐抢妹妹的位置,只会让她恨上加恨。
皇上和纯元都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两个人也都对宜修挺好的,而且站在利益的角度,纯元做福晋,确实对宜修有利,她应该很高兴。所以纯元怀孕,皇上让宜修照顾,觉得这样最稳妥。
他们都太不了解人性。
一直到最后,宜修从来没有后悔杀死纯元,哪怕纯元死了那么多年,她依然心里有恨意,恨她夺走了自己的位置和宠爱。
3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损失厌恶,得到的东西,哪怕损失再小,也会痛彻心扉,无法接受。
所以,人一定会想尽办法让自己不受损失,如果受了损失,一定会恨,会想尽一切办法补偿自己。
明白这些,就明白了为什么敬妃会害甄嬛,宜修会杀亲姐姐纯元。
甄嬛是懂人性的高手,所以知道敬妃害她以后,她只做了一件事,就把敬妃重新拉回到自己的阵营里。
她对敬妃说:就请姐姐继续帮我抚养胧月吧。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把胧月永久给敬妃。
真是一下子抓到重点。
当然感恩戴德,以后只会毫无二心地跟着甄嬛,如果跟甄嬛作对,反而有可能失去胧月。
这也告诉我们,给别人东西之前,想一下是不是愿意永久给。如果不能,还是别给吧。因为中途要回来,就会得罪人。
经常看到有人把房子给亲戚住,结果自己想用房的时候,亲戚不愿意搬,还口出恶言。
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有些人能战胜人性,有些人无法战胜。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给之前就衡量好,自己能不能接受要不回来的结果。
能接受的话,就大方地给。毕竟,所有的给,也都有所图,就算没所图,做善事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