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考作文教学核心——培养学生说明力和证明力

新形势下,高考作文教学核心——培养学生说明力和证明力

面对统编新教材,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它抛给语文老师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新的课程标准,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呢?核心在哪里?

一. 新课程标准要写什么呢?

它给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是什么呢?要教会我们的学生什么呢?

第一,就是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第二,学会论证写作,应该学会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要恰当,讲究逻辑。要求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们要学会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第三,还得学会实用写作,学习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并且要让学生学习会谈,谈判,讨论以及纪要,活动策划书,计划,制度等常见的文书,应聘面试的应对,面对大众的演讲,陈述和致辞;也可选择新闻传媒类的,譬如:新闻,通讯,调查,访谈,述评,主持,电视演讲与讨论,网络新文体(包括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还可选择知识性读物类的,如复杂的说明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等。

要让我们的学生懂得撰写内容提要和读书笔记,学习体验概括、归纳、推理、实证等科学思维方法,把握科学与文化论著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精练等特点。

还得让我们的学生懂得撰写读书报告、语言专题调查报告、小论文,并在专题讨论会上发表自己的成果。因为这些都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考已经慢慢的贴近生活实际了。这是一个趋势,一个方向。

二.面对新课程标准,它对我们的学生有哪些要求呢?

学生要学会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书面表达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性、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能够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学生应该学会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他们能够在45分钟里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三、面对新课程标准,考试要写什么才好呢?

1.面对学业考试,它的要求是能够总结性写作,不要违背新课标,那就行了。

2.而面对升学考试,必须学会总结和外向。外向,包括左边和右边。左边不要违背课标;右边必须符合大学的一般需求。而不是特殊需求。

目前阶段的高考是让孩子们达到适应大学继续深造的素质准备的,大学不只是中文系,文学院,大学对高考语文的要求是适应所有的专业对理解,分析,表达的语文准备,大学生最重要的基本语文素质是说明力和证明力。

四.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作文需要训练什么呢?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首先要训练学生写结构层次;其次,就是要训练写真情实感。

1.写作与套作。

我们应该把“套作”当作为“中性词”,它不是贬义的。

我们要利用好“套作”,来训练考场写作的模式。

作为语文老师,一般认为世界上有两种最令人讨厌的文章腔调:一种是鸡汤腔;一种是作文腔。

其实,“套作”是有价值的,它是抓手,必须先学会它。

理由:

(1).它是写作规律之一。套作就是模仿,模仿写作就是写作的形式规律。

(2).它是不漫游的范围。所有的优秀作品都离不开几种表达方式,如果离开,就可能不知所云。

(3).它是教育的方法。总结典型模式是教育必有的手段和过程。

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套作得有灵魂,不要被“套作”套死了。

不管怎么样,必须得有真情实感。那么所谓“套死”,就是只有形式,没有真情实感了。

2.逃离套死的度。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必须让学生知道几个检验点。

(1)主题切合度检验——不囿于美文,更不要天花乱坠。

如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能应准主题,而事例论据和理论论据是游离的,这绝对是不行,绝对是低分的。切题真的很重要。

(2)要求切合度检验——不固于形式,如果只管那无厘头的引用中外古今事理事例,那就很危险了。这是不允许的。不是所有考场作文一定都要引经据典,面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我们必须所有的综合要素都得适合,还得注意文体特点。

(3)逻辑自足度检验——不流于硬件。面对整篇作文必须考虑开头,中间和结尾都得符合逻辑思维。因为逻辑是作文生命。

五.面对新课程标准,怎么来看待高分作文呢?

高分也有几种,有一种是真高分:写得好,评得好;还有一种是假高分:写得不好,评得好。

它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呢?

1.标准的相对性,因为每年卷子评出3%优秀作文,每年评出10个满分作,去年是多少今年不能少,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硬性指标。

2.评委的相对性。还有就是评卷老师的水平不够,看不出,爱好偏差有失衡,眼界有限寸里光,歪打歪着而导致的。

譬如:最近的浙江满分作文,那篇《生活在树上》。这篇文章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满分的文章有三种情况:

1.是无懈可击。确实完美无缺。

2.爱才心切,看到有过人之处的学生,那种情不自禁地给予。

3.矮中拔高,没有好的作文,只有这样的作文才算可以的。

(二).面对《生活在树上》该不该得满分呢?

(1)说该的:部分理论界,部分中学界,部分其他读者。

理由:中学生能够写出这等水平难以置信,好。说明他看书多,立意绝,文字功夫深。

(2)说不该的:多数各界。理由是晦涩论,逻辑论,导向论,公平论。也就是不符合高考考场的写作要求。违背新课标宗旨。

(3)怎么确定该不该:不要一根筋,要综合全局,尤其要看前提。大前提:所有高考作文的前提是“高考”。

这篇作文形象地反映出:我们的语文作文教学总体上还在“树上”,这与十几年来的传统(十几年以前的传统不在内)有关、与语文老师的文字情结有关、与高考阅卷的“觉悟”程度也有关系。如果说高考是指挥棒,现在这个“任务驱动型”指挥棒是想指挥孩子们写落地作文。

还有小前提就是这篇作文达到基本要求,虽然“注意”事项没有要求通俗易懂,那是不言自明,作文明显有晦涩的故意,再怎么爱才,再怎么鼓励充其量也只能给高分,不能给满分。

最后,作为一线语文老师,我记得彭兰玉老师的话:新课标是很重要,一定要具体贯彻;更重要的是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新课标的精神不能是死板,必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合格语文水平,就作文而言,目前时代最重要的是说明力,证明力。

新形势下,高考作文教学核心——培养学生说明力和证明力
新形势下,高考作文教学核心——培养学生说明力和证明力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540 字。

转载请注明: 新形势下,高考作文教学核心——培养学生说明力和证明力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