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阁历史事件纵览古今历史,综合重大历史事件,畅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为人知的趣味野史。
黄巢之谜
迄今为止,黄巢的死都是一个未解之谜,在《新唐书》上所记载黄巢是自刎而死,但在《旧唐书》上说黄巢是死在别人的刀下,甚至还有人说黄巢在战败后并没有死去,而是削发为僧,过起了隐居的生活。那么,到底黄巢是怎样死去的呢?让我们一一来做分析。
黄巢画像
对于黄巢死于他人手下的也有不同的观点。唐代学者崔致远所著的《桂苑笔耕录》中的记载,说黄巢是被时溥所引诱的起义军中的某个将领所杀,但是这又跟尚让杀死黄巢产生了分歧。因为从时间上推断,那时候尚让已经投降朝廷,时溥也不会再去引诱拉拢尚让,再则黄巢也不会对早已背叛的尚让没有防备,所以这个不可信。但是崔致远的文字是比较可信的,因为他与黄巢处于一个时代,可信度比较高。因此,可以推断出黄巢确实被他人所杀,最有可能就是死在他最信任的外甥林言的手上。
关于黄巢的死敦煌残卷上的记载不太可信,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黄巢死在泰山附近的狼虎谷有很多史料都进行了相同的记载,相信这个记载不会有太大的差错。而且肃州离泰州相差甚远,肃州的官员是如何得知黄巢被尚让所杀呢?所以这点不可取。
但是,又有许多宋人在笔记中说黄巢并没有死,而是削发为僧,隐姓埋名。但是,试想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在经历了数十年惊心动魄的战争生涯后,怎会甘于隐姓埋名,看似荣辱不惊呢?而且他是一个非常狂妄、固执的人,他怎会苟活于世上?因此,这种说法只是想给历史人物蒙上神秘面纱罢了。
黄巢是哪个朝代的
黄巢,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出生于一个贩盐的富裕家庭,他所领导的黄巢起义推翻了封建统治的制度,动摇了唐朝的根基,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导致唐朝国力大衰,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黄巢像
干符二年,王仙芝等人发动起义,黄巢与众人在之后进行响应。接着黄、王一同作战,东面攻占沂州没有成功,于是就转战洛阳地区。唐军进行夹击,于是王、黄到了河南地区,之后在河南、湖南等地进行活动,多次与敌人进行交战。干符五年,王战死在黄梅,剩余军队与黄会合,推选黄为黄王,号称冲天大将军。从此,黄成了起义军的领袖。两军进行会合之后,黄的实力更加壮大。黄再度北上,攻克了沂﹑濮等州,东进无望便引兵南下,从浙江一直到了福建。
经过两个月的修顿,黄又决定北上,自号“义军都统”,宣布即将打入关中。当时他怒斥朝廷的腐败深得百姓的拥护,义军的数量非常庞大。于是,他从桂林出发,攻克了潭州,又到了江陵,在途中又招募了义军,多达百万人,最后攻下了京师长安。第二年唐军进行反攻但是之后又将唐军驱逐。
但大齐政权还不稳定,又陷入了缺粮的困境,黄被进行东撤,围攻陈州。但是陈州守将顽固,义军久久未攻下来,后来唐军又得到支援,义军撤离陈州,又遇到节度使的阻击,最后退至狼虎谷,在六月义军兵败黄巢自杀。
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也可以称为黄巢之乱,是指乾符五年到中和四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黄巢起义是唐末民变中,历经时间最长,分布的面积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起义导致了大唐末年的实力衰竭,加快了唐朝的灭亡速度。
黄巢画像
黄巢出身在一个盐商的家族,擅长骑马射箭,又略懂一些笔墨。少年时抱有很大的理想抱负,但是在成年后多次考官没有被录取。在王仙芝起义的前一年,关东出现大旱,官员们强迫百姓缴纳租税,又让百姓服差役,导致百姓们走投无路,便聚集在黄巢的周围,与官吏进行过多次冲突。乾符二年,王仙芝起兵造反,黄巢也随即与他响应。
在王仙芝死后,剩余的众多部队一部分南下,在江浙一带进行活动,还有一部分的军队由尚让带兵北上与黄巢在毫州会师。众人推举黄巢为黄王,号称“冲天大将军”,并且还设立了官员给他们分了职位。
乾符五年,黄巢攻打叶城、杨翟,想要进攻东都,但是朝廷派军进行援助,被朝廷的守卫兵所拦截,朝廷征调的人数非常之多,一时黄巢无从下手。黄巢十分沮丧,于是向天平军乞求投降,但之后又选择了反叛。八月,黄巢进军宣州。十二月,农民军又另辟山路,打通了到福建的山路,农民军进入福建后,烧官府、杀官吏,杀人如麻。之后,黄巢翻越五岭,围攻广州。黄巢率领的军队在全国各地已转战了许多年,他们攻占的广展成为了反唐的根据地。
黄巢菊花诗
在人们的印象中黄巢是一个唐末时期的农民起义领袖,是一个武夫,似乎跟诗人沾不到边。其实,黄巢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他所写的诗至今还流传甚广,一直为后人所称颂,尤其是他写的两首关于菊花的诗句,分别为《题菊花》和《不第后赋菊》。
黄巢画像
先来赏析一下前一首诗《题菊花》,这首诗歌运用托物言志的修辞手法。黄巢在青年的时候创作这首诗,那时候的他豪情万丈,一身正气。诗的前面两句是描写与叙事,后面两句则是议论与抒情。一二两句是对菊花的描写,展现了萧瑟的环境中菊花开遍满园,尽管花香飘散,但是由于寒冷的气候使得蝴蝶都不愿意靠近菊花。这两句话说明了菊花开的季节不好,也表达了作者对菊花命运的不公的同情与惋惜。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豪情,他盼望自己能有一天成为花神,让菊花与桃花一样在春季中开放。这是作者美好的愿望,同时又托物言志,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显现出自己的力量来施展宏伟的抱负。
后一首诗《不第后赋菊》是黄巢在参加科举考试后落榜后所写,在他名落孙山后他并没有感到气馁,而是激起了他满腔的热血。诗歌前面两句显得比较平淡,只是介绍了菊花的开放的季节也是百花凋零的季节。后面两句表现非常有劲,菊花开放的时候要让整个长安城都弥漫着菊花的芳香,菊花占据整个长安城。除了最明显的一层意思以外,他要表达的是他想要掌握国家的命运,国家由他来操控的雄伟壮言。
黄巢盗墓
在众多的历史记载的盗墓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挖掘坟墓事件最多的是发生在乱世的时候,历史上发生盗墓的最多的时候是在魏晋南北朝的时期。那时候的中国四分五裂,地方分分合合,乱世会出英雄豪杰,同时也会出现盗墓之人。
黄巢画像
黄巢的出现就是处于乱世,黄巢虽然能文能武,也粗略了解一些笔墨,但是对于盗墓还是一个门外汉。由于没有盗墓的常识,再加上自己身边也没有几个是有文化的兄弟,不少坟墓被他们挖掘但是却没有并打开,所以众人称黄巢为最愚蠢的盗墓者。
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由于甚得民心,所以他们的义军队伍不断地壮大。在之后,攻占了很多的地方,杀死了众多的官吏没收了他们的财产。在公元880年黄巢在长安城为低,建立农民政权。在黄巢军队前期,黄巢声称“整众而行。不剽财货”,那么他那么大的队伍的粮饷是从哪里来的呢?其中盗墓就是他的财路之一。
黄巢被盗墓史上记录在册是因为他所盗的墓都是重量级的。他挖掘过秦始皇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以及武则天与吏治合葬的墓乾陵。
但由于他没有盗墓的知识,所以很多墓都没有开。其中,乾陵就是没开之一。在历史文字的记载中,黄巢在挖掘乾陵时动用了40万的起义军,在梁山的西侧进行开挖,当时都快挖掉半座梁山,但最终还只挖出了“黄巢沟”。因此,乾陵躲过了一劫,至今仍保存下来。